有一种绿色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有一种绿色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并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有一种绿色如今成为时下最流行的饮品之一,这种绿色就是抹茶的颜色,我们称呼这些喜欢抹茶的人为“抹茶控”。
现今,无论是饼干、蛋糕、奶茶还是冰淇淋,“抹茶”已经全面占领食品届。可是提起抹茶,大家首先会想到日本,殊不知抹茶真正发源地是在我大天朝。抹茶虽然出现频率高,但是大家对它的了解却着实有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抹茶。
抹茶历史
中国: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没落于明朝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据记载,早在唐朝,抹茶在制作和冲泡过程就非常讲究。
首先是拣茶,就是对摘下的鲜叶进行分拣,拣过的茶叶再三洗濯干净之后,就进行蒸茶。宋人特别讲究蒸茶的火候,既不能蒸不熟,也不能蒸得太熟,因为不熟与过熟都会影响点试时茶汤的颜色。
接着要研茶,就是将茶经过加水研磨反复加工变成粉末状,所以称之为“研膏”。加水,研磨至水干,称为一水,然后再加水,再研磨。磨好后,就开始造茶,将研好的茶粉入桊模制造茶饼,桊模有铜、竹、银等不同材料制成。茶饼做好后才开始焙茶,参考上面的内容焙好后,将焙干之饼过沸水出色后置密室,急以扇扇之,则色泽显自然光莹。
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就很形象地说明“抹茶”之“抹”是“末”,是粉末,冲在碗里的茶不是汤水,是凝面。
宋朝时,改煎茶为点茶。就是滴注的意思,汤为沸水,将茶末置入茶具,以茶瓶注汤点缀。北宋杭州高僧谦师就是一位点茶高手,有“点茶三昧手”的功夫。苏东坡每次拜谒谦师,谦师总要取出珍藏的上等好茶,精心地碾成茶末,再细心调成茶膏,然后一边注水,一边击拂,以娴熟和谐的动作和快慢有序的节奏旋转打击,煮水烹茶。转眼之间,茶盏中的茶汤乳雾涌起,汤花紧贴盏壁,咬盏不散,一盏色泽鲜白的美味茶汤就呈现在眼前。
唐宋流行斗茶,操作过程非常讲究,大致可分调膏、煎水和点茶三步,最后进行色香味的综合评比。其中沫花还会有图案,以美为胜。宋朝斗茶时,对注汤很是节制,注入六分时,用茶筅击拂搅匀,便出现汤花。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保持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茶末与汤分开时,出现水痕,便输了。
到了明代,中国人发明了炒青制茶法,这是中国制茶史的一大飞跃。炒青比蒸青更香,因此茶的喝法也发生巨大改变,炒青绿茶用热水冲泡,不用吃掉茶叶就能享受绿茶。明初,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茶,各地一律进贡散茶:“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明代饮茶风气随之改变,士人们也认为相比繁琐的点茶法,泡茶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再加上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宋文化的成果几乎全部被毁。
此后,中国末茶不见踪影,点茶法也逐渐无人问津。
抹茶历史
日本:舶来文化,发扬光大成国粹
抹茶发源于中国,为什么却在日本广为流传和发扬?还得从遣唐使说起。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从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唐朝的茶文化,煮茶是其一。不过后来日本本土文化开始逐渐发展,进入独立发展阶段,传入日本的茶道基本停滞。
直到镰仓幕府时期,荣西禅师两次来到宋朝,带回茶籽和方法,是将茶普及日本的第一人。受南灾茶风的熏陶,荣西在研究佛教经典之余,开始埋头于茶的研究,决心重振日本茶道。他翻阅了大量的茶书经典,寻访各地饮茶风俗,并结合佛学经典,将禅宗道义融入茶道。公元1191年(日本建久二年)74岁的成为荣西禅师编辑出版《吃茶养生记》,这是日本的第一部茶书,也是继中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后世界的第二部茶书。
宋朝的中日交流显然比唐代更多,荣西禅师从宋朝带回去的,自然是宋朝对茶叶的利用方法,也就是点茶法。在此基础上,后经过武野绍鸥、村田珠光、千里休等文化大师的不断发展,日本茶道终于成形,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基本还是宋朝时期的点茶法。从此,抹茶在日本大行其道,并且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仪式。再加上日本对抹茶的极致研究,早已将抹茶变成了他们的国粹。虽然日本在后来也发明了他们的冲泡饮茶方式,就是现在的“煎茶道”,但是抹茶(matcha)已经深入人心。
在日本,你可以发现,不但在京都、大阪这些大的地铁站有垂着布帘看起来安静的茶室,各个旅游景点都有茶室,连街头、地铁站的自动售卖机里,也都有选择非常多的抹茶饮料,连通往宇治的火车都是清新的绿色,日本抹茶业已经非常有规模。
抹茶茶道
日本茶道,是用茶筅把抹茶搅拌均匀饮用,表面会形成一层微小的茶泡。根据流派的不同,打发茶泡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茶筅是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茶筅是由一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而成。茶筅现代成为日本茶道中必备,用以调搅粉末茶,再冲入适量的凉水,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泡。茶筅虽小,使用时也有不少讲究,必须十分当心。严格地说,茶筅是一次性消费品,不过崇尚节约的日本人在一般的茶道练习中,允许反复使用一个茶筅,只是举行重大茶事活动时,则规定必须使用新茶筅,以“圣洁”来表示对茶事的重视、对茶人的尊敬,以及对“和、敬、清、寂”这一茶道精神的领会和体现。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绿茶≠抹茶
抹茶的原材料是绿茶茶叶,但是不是所有绿茶都能做成抹茶。
抹茶的诞生条件很苛刻。春天到来后,农户会搭起棚子,遮住一部分强烈的阳光,栽培用于制作抹茶的茶田。柔和的阳光照在茶株上,这样新发出的芽会增加新鲜醇厚的口感。5月上旬开始,新芽便到了可以采摘的季节。
将新芽蒸过之后进行干燥,经过干燥的茶叶进入冷库保存,再取出切割,去茶梗及叶脉,筛选过后成为碾茶。将碾茶放入石臼,慢慢磨成茶粉。
随着科技的进步,石臼也逐渐被工作原理相同的自动式抹茶制造机所代替,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因为这与茶粉的口味有很大影响。随着机器的摩擦,温度会上升,导致茶的香气溢出,进而风味下降,所以机器运转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
另外,抹茶很容易被氧化,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维生素来延缓氧化过程。即便如此,在商品开封后2~3周,抹茶粉会逐渐发黄,香味消失。
所以,抹茶在没有开封的状态下可以冷藏保存半年左右,一旦开封请冷藏密封保存,并且尽量在2周内食用。
抹茶的营养价值
抹茶的味道好坏取决于其中所含氨基酸,茶酸,咖啡因等的平衡配比。苦味和涩味自身虽然会让人感到不快,不过作为茶的特点之一,恰到好处的量却有助于突显茶香。
茶的主要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他命和矿物质等等。和一般的茶叶相比,抹茶的蛋白质和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含量非常之高,再加上抹茶是由茶叶研磨制成,食物纤维的含量更是比泡茶高出一大截。
到底什么样的茶才能被称为抹茶?
在日本,有为振兴茶文化发展为目的设立的公益财团法人日本茶叶中央会,根据该法人对抹茶的定义是,(1)在遮棚下培育,(2)碾茶炉加工,(3)茶臼研磨。
提起抹茶,大家的印象都是产量少,比较高价高档。不错,用于茶道或者直接饮用的抹茶都是口味醇厚的精制抹茶,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例都很小。更多的是用于制作抹茶冰淇淋,拿铁,蛋糕等,由于烘焙时其他材料的影响,制作食品时对于抹茶的口味和口感则没有过高要求。
而现在市面上有的使用了纯度等级不高的绿茶叶,也有的以粉碎机代替石臼研磨,这些只能叫绿茶粉。这种大量生产的绿茶粉以“粉末茶”,“加工用抹茶”等名义,被大量使用于饮品食品制作,其本质并不是抹茶。所以,色泽,口感和营养价值就不能与高级绿茶制成的抹茶同日而语了。
宇治与抹茶的关系
很多人听说宇治抹茶很有名。其实宇治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京都的一个地名。宇治地区有很多茶园,各个茶园的茶种不尽相同,根据加工方法不同所产抹茶质量也是从高到低都有。所以,宇治抹茶≠高级抹茶。
抹茶和玉露(茶名)都是宇治茶中较高级的茶产品。而宇治茶的定义是:历史/文化/地理/气候都颇为相近的京都/奈良/滋贺/三重县所产之茶,于京都府内加工业者加工制成的茶。这四个府县产量所占比例却无典可据。所以说宇治茶产区范围广,加工业者众多,并不能一概而论。
宇治所在的京都府是抹茶生产开始最早,产量最大的产区,爱知县和静冈县次之。茶树生长在温暖,降水量适中的地区,故而需要在北纬45度以南地区种植。在日本,东北地区的青森,秋天和岩手等县由于偏冷,茶叶产量已经非常少。
我们在国内吃到的大部分不是抹茶
国内生产的抹茶,原料大多没有经过严格提纯筛选,所用石臼能达到的研磨精细程度不够。目前,除了日本,还没有其他国家出产纯正的抹茶粉,包括中国暂时也没有此项工艺。
国内市场上很多抹茶口味食品使用的是绿茶粉,靠添加色素和香精保证颜色。仅仅是以绿茶粉替代抹茶粉还好,色素和香精却不宜摄入过多。最近自己在家做烘焙的甜点爱好者增多,很多朋友会自己购买抹茶粉制作抹茶口味甜点,这里有一条温馨提示:
真正的抹茶粉在配料表中只会出现一种原料,
即绿茶!
绿茶粉虽然经常运用于烘焙,但是由于国内并没有饮用抹茶的习惯,所以也就没有高级抹茶的消费需求,生产商自然也不会在没有客户需求的地方钻研工艺技术。
亲爱的抹茶控们,只要尝到真正抹茶制作的甜品,就能体会到色香味上的差距,绝对不止地球到卫星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