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铁路简史

从津镇到津浦(六)

1907年10月,英国公司承办的沪宁铁路自东向西已经修到镇江,来年即可全线通车。津镇铁路如果移到浦口,一纵一横两条铁路就可在终点南京联接。加上此前已经签定借款草约的信阳至浦口铁路,英国人就可以在长江下游建立起以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垄断苏、皖两省的铁路运输。因此,英国人有充分的理由支持改道。

中方改道的动机涉及江苏省内以及与邻省之间复杂的利益之争。

在今天的网络空间,江苏的“内斗”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爆款话题,“内斗大省”的形象深入人心。虽然翻来覆去就那么13个地级市,但智慧的段子手总能通过推陈出新的排列组合,创造出让人眼花缭乱的鄙视链。经过现实中发展融合和虚拟世界里的不断解构,今天说起“内斗”,已经没有多少人是在认真的相互歧视,更多的是娱乐性的群嘲和自黑。不过,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江苏各地经历了迥异的发展历程,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文化隔阂,这也是不需要回避的事实。本文所叙述的铁路发展史,也是形成“内斗”文化的复杂前因之一。

回到1907年的江苏,各地民众正站在各自立场上在津镇与津浦之间进行选择。

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和淮安一样,内河运输业是镇江交通的支柱,享受着千年漕运带来的红利。沪宁铁路与津镇铁路在镇江接轨,将为镇江打开新的经济格局,但同时也是对镇江河运行业的降维打击。于是,镇江商人以及镇江籍京官以镇江商会的名义上书邮传部,反对津镇铁路修到镇江。

镇江商人反对津镇,还有一种让人啼笑的说法,是担心津镇建成后,与镇江隔江相望的扬州从中得势,挤兑镇江的发展。这种说法近乎于今天的内斗段子,比段子更讽刺的是,镇、扬两地,以及苏北运河沿线的一连串城市,正是因为长期不通铁路才在近代以来集体走向衰落。

反对津镇的一股重要势力,是生命力顽强的风水迷信。扬州盐商和镇江商会都以破坏田园风水、老宅祖坟、商业氛围等等原因,联合两地京官、翰林在北京造势,要将津镇铁路礼送出镜。尽管在30年前李鸿章首倡京清铁路的时候就引起过话题风暴,但这种根深蒂固文化心理仍然能够影响一条铁路的命运。

此外,南京这座城市本身的功能和地位也影响着清廷对线路选择。南京是前朝旧都,是南方诸省官僚中地位最为优崇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驻节之地。将这条南北大动脉的终点设在南京,使南北两个古都直接以铁路相联,极具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是时,恰有南京士绅在浦口购买大量地产,试图投机获利。于是南京商会如法炮制,由他们在京城的代言人多方活动,施加影响。

综合来看,在已有草约在先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做主将线路南端擅自移至浦口。来自江苏民间的意见也不会成为左右政府决策的关键。真实的情况应当是,当某一方提出改道动议后,其他各方都没有明显异议,这是一个令三方都感到满意的选择。

于是,在津浦铁路正式合同签订当日,上谕“津镇线路改为津浦......依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北铁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