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始祖是谁、百家诸子之争自古及今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上至朝堂庙宇,下至商贾百姓都对此颇感兴趣。春秋战国时,曾经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和文化交互汇集,一片辉煌灿烂。可惜秦之炬火,焚书坑儒。使得百家逃散,消隐人间。也使得秦之后的史官难以追本溯源,很多人物事件只能成为传说流传下来。所以作为今人的我们,对之前历史文化的了解就只能通过史书记载、野史传说等途径了。
念远怀人所著的《三十六骑》正是基于传说和史实而写的一本书。本书是以史学家班固之弟班超和东汉名将耿恭等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
念远怀人,原名黄学祥,专业美术,做过设计,后来进入媒体业,以编辑文字为生。读书杂、爱好杂。陆续参与了不少知名媒体的创办。从编辑到主编,再到自由职业者的生涯里,文字写作一直没有中断过。《三十六骑》是他第一本虚构小说。
《三十六骑》从班超少年记事开始写起。班超从记事开始就难以入眠,因为总被噩梦惊醒。班超有过目不忙的本领,而他看过的所有文字都成为他噩梦的素材。成年后,他的哥哥班固因被当时的术士鱼又玄设计,诬陷为谋反,斩刑在即,班超凭借其勇敢无畏的心替换了孪生哥哥,并且自救成功,还得到了当时的汉明帝赏识。他因此被封为兰台令史,但是纠缠他的噩梦却丝毫不减。班超决心到西方绝域处去寻找自己噩梦的源头。而皇帝恰巧有一件秘密事情要他到西域完成。
他找到少时做游侠时的伙伴耿恭以及隐匿在坊间的墨者齐欢、盗者柳盆子等,怀揣密令,随窦固出征匈奴的大军一起西去。自此开始续写以班超为首的三十六骑传说。
《三十六骑》是一本虚构性长篇小说。但是里面又以很多的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事件为铺垫。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篇以真实事件为主,辅以上古传说而艺术再加工的长篇小说。
首先说真实人物事件: 班超 历史上确有其人,为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之弟,有个妹妹班昭。 窦固、陈耿确为东汉时期朝堂官员。 耿恭为东汉耿广之子,东汉名将。西域诸国 、匈奴真实存在。 班超在鄯善国击毙匈奴使团也是真实事件。以及在车师国、疏勒国等事件都为真实事件。
其次说虚构地方: 三十六骑原型,实为班超部下三十六人。 柳盆子、齐欢、仙奴以及西王母、九天玄女等皆为虚构人物。 书中班超的仇家鱼又玄实际上为唐朝道士,比班超晚几百年。还有书中说的柳盆子祖先柳下跖和柳下惠也非兄弟,他们也不是同一时期人物。
《三十六骑》的作者以史为根,以传说为枝,以故事为叶,展开想象。其中融入哲学的观点,从巫(传说和神秘为料)和史(有事实依据、文字记载)两方面阐述其观点。即巫史本是一家,巫是直接感应,立即通达;而史是通过文字记载,累积叠加而成。巫是直通,史是积淀,巫判未来(预测算命),史定过去。史要评对错,巫却无是非。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基本为历史中真实事件呈现或者加以改变而成。也就是以史为主。下部基本以传说事件构成,也就是以巫为主。 巫史交集,最终班超的妹妹班昭离开神国,放弃守护西王母,放弃长生不老,我想也是表明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未来不可预测,过去事实存在。对人间事实存在的亲情无法割舍,对可能失去自我的西王母守护者身份存有恐惧之心。
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一本武侠小说,阅读后发现其实是一本亦真亦幻,巫史交集的外交小说。但是比《封神榜》更接近真实,因为里面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真实平凡的人。也是呈现了东汉复兴时代的东西方政治格局以及那个时代的像班超和耿恭一样的伟大的军事家、外交家、战场名将们的风采和他们的传奇经历。
西域诸国和匈奴在我国历代史书以及有记载的文献里都有记载,曾经的丝绸之路以及电视剧《西游记》里都有相应记载。前阶段看过一本《西游八十一难.西域列王纪》,里面也讲到西域各国,但是重点是权谋争斗,看到的更多是阴谋论。西域诸国是我国几千年来与之互有交集的周边邻国。所以很多的书籍都会以这些国家为素材,但同时也因为相距遥远,中原人士不太了解,所以就会把这些国家描写的很神秘,巫鬼传说也就甚多。这本书却带我们很好的对这些国家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风土人情及国情不再迷惑。比如书里提到的精绝国,其实是以工匠为主,生产奇巧玩件为主,并不是处处机关,好像墨家机关城一样。
汉朝时匈奴就像近现代的日本一样,始终觊觎我们丰富的物产。由于其没有丰富的资源供给,所以就不时窥探四边国家,尤其是地大物博的中原,一有机会就会过来反扑攻击。所以关于抗击匈奴的故事、传说、书籍也就很多。《三十六骑》把当时强大的两大帝国东汉、匈奴以及裹挟其中的西域诸国的反复拉锯外交和战争描述的细致淋漓。这本书既有江湖式的武侠情怀,又有家天下的爱国情怀。总体来说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传承很重要,文化积淀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如今可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没有前人留下的经验,我们就不会有现今文明的繁华。不论巫、史皆为我们的文化瑰宝,至少说明当时的存在是有道理的。用一句哲学来说:存在即合理。我们当下要做的应该是如班超一样,追本溯源,了解这些文化的源头和由来,这样才能以史为鉴,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