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味生活笔记7:爱是功课

小树出生8天后,应老师深情回归。

因为一个小生命的降临,拓展了日常,丰富了感受,于是,从爱的表达讲到爱的呈现,从自我觉察讲到关系提质。所有这些讲述,都源于这些天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因为真实和深刻,再加上心理学知识由点及面的梳理,便成了一篇很生动的教材。

从自我消化的角度,说一些我读到的部分。


1.爱的表达:从负面到正面


做月子的时候,母亲是产妇最深切的陪伴。只是,父母一辈表达爱的方式,常常借用担心的外衣。在担心这份心境下,语言里都是消极的信息,充满“不要”、“不是”、“不好”这样的词汇,童的母亲也是这样一位输送关心并担心的老人。童说,这个时候如果产生一份认同的话,会非常绝望,如果不能抽离,就会被这些消极的语言和担心的姿态所困扰。她说,她即时出来,从不陷入,活在当下。这对新妈妈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得到的启示是我也是妈妈。觉察自己的语言,很多也是这样的模式。我女儿有次无意识提及,妈妈,我估计我的眼睛将来会瞎掉。怎么会呢。因为我一直看电脑、看手机。哦,这是我常常会说的话。我的话,很大程度是我的担心,在这份担心里,对于让她离开电脑和手机效果不明显,却造成了她内心的匮乏。

有一种对爱的误解,有心就好了,花里胡哨有啥用。但如果没有外在的和煦表达,必然是一份干涩的爱,甚至把人逼入两难: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为什么我内心这么不舒服呢。如果能量微弱一些,这些不舒服可能还会导致自己的愧疚感,她都对我这么好了,我为什么还要不舒服呢。爱的表达,负面是担心,正面就是提升,暖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关系顺畅的源头。


2.爱的智慧:从评价到滋养


童举了吃奶粉的事情。小麦对于自己小时候吃的是奶粉,而妹妹吃的是母乳感觉不公平。我在想,平常母亲会怎么做呢。讲道理是必然的,因为那时候奶粉备了很多,而母乳不够,所以你吃的是奶粉,现在母乳足够,所以妹妹吃的是母乳。母亲的内在可能也会有内疚,于是就会继续辩解,也是为自己的内疚找辩词,你是哥哥呀,应该和我们一起关心爱护妹妹,不是吗。这样的表达,可能并没有错,只是更多关注事实的诠释,很少作出感受的回应。童不是这样的,她引入了“生命蓝图”和“任务书”,把吃奶粉和吃母乳解释为每个人体验人生的不同方式,孩子的感受被顾及,思维被拓展,大家心里都高高兴兴了。

再比如,小麦切了橙子给妹妹闻香气。这个细节,很多母亲会忽视,可能烦躁中的母亲更会说,拿远一点,不要靠你妹妹这么近。童不只捕捉到了这个细节,而且马上给出肯定,说他帮助小树开启了嗅觉的感官。接着,和小麦讨论可以帮助她开启哪些感官。这个时候小麦就有很多的表达,那关于味、听觉、视觉等等。然后童说,你可以怎么做呢。男孩就说,现在妹妹最需要发展她的触觉。于是之后,他会经常会去摸摸妹妹,摸她的脸,摸她的脑袋,然后去贴她的脸,跟小树挨得很近,这个时候他们兄妹之间的亲密感就在建立。童又及时给他肯定,孩子由此会感受到,我有能力来支持妹妹的成长。

日常细节中,很多事情本身平常,但如果在其中注入并拓展了内涵,就变成了滋养。滋养在关系中是神奇的润滑剂,滋养促生爱,爱会传递,家庭里就会流动满满的能量。家是这样,很多场域也是这样。


3.爱的呈现:从行为到状态


童讲小树一直处于一种很安好的状态,因为她被充分满足了。那什么是充分满足呢?除了身体的状态被及时顾及,还有精神层面。她说这个不是刻意的,不是说你面带微笑说话唱歌儿就是。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难道不是吗?我们不是一直这样给孩子爱吗,尽量耐心、温和,能够倾听、陪伴。她继续说,是你的整个状态,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你整个的身心状态,这些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的。没错,如果心在远方,孩子就会觉察,或者说外在觉得好,但内心感受会有差别。但怎么才能保持这样一个状态呢?童说,这个是属于妈妈她自己的一个功课。

爱的表达、爱的智慧、爱的呈现,都只是外在,外在来源于内在,如果内里匮乏,这些外在要么无法自然流露,要么即使流露也会带着干涉和拧巴。这是我们的内在功课吧,需要不断修行。

童的课堂,以及很多书的滋养中,就是在往匮乏里注入资源。

同时,我们的修行就在日常中,保持觉察,从别人的消极语言中即时抽离,也让自己的语言更多高能和积极;和孩子互动时更多空白,清空原有的经验,让爱能够有缝隙进入,在心中有爱,而不仅仅是以爱的名义给出语言和行为;关注当下,保持临在,更多时刻连结到自己的内在本然,让自己先行能够爱、喜悦和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味生活笔记7:爱是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