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迷局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4

你真正相信的,都是一直未见过的。

关键词:夺命三问 信息简化 迭代
总字数:1262字 推荐阅读时间:6分钟

有一套叫《夺命三问》的问题:

  1. 你爱不爱我?
  2. 你有多爱我?
  3. 很爱是多爱?

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你试着答一次之后呢?


数字的迷局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4_第1张图片
有一种「被三杀」的感觉

我们更相信有数据支撑的结论,我们对数据本身有一种迷恋,也有天然的偏见。

我们之所以相信数据,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信息,让我们达成共识更加顺利。而这一切,只需要四个看似简单的前提条件:

  1. 可观察
  2. 可量化
  3. 可分拆
  4. 可迁移

用最近最富争议的《攀登者》电影剧情来回答一下夺命三问

数字的迷局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4_第2张图片
《攀登者(剧照)》

1. 你爱不爱我?
章子怡和吴京在剧中如果一定要向对方索要一个答案,那一定是:「我爱你」。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说出口;
2. 你有多爱我?
章子怡的两句话,真正戳到了泪点:
开头一句 - 我到了莫斯科才发现,原来你登的那座山,在我们之间。
结尾一句 - 在我们之间的那座山,消失了,谢谢你让我看到它,让我们真正谈了一次恋爱。
3. 很爱是多爱?
那应该是咳血的章子怡,担心吴京的安危,带着整个气象组强行上山、及时发出预警;是吴京在「为国登山、寸土不让」的重担下折返冰裂缝、一路疯了似的找人。

数据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衡量」,它最常用的作用还是被拿来「对比」
发榜本身就是信息时代的一项权力。因为它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数字的迷局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4_第3张图片
高性能手机怎么买?安兔兔给你推荐

重点是,我们的每一项「改进」几乎都需要我们准确或直觉地「测量」。我们常讲的「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前提正是「数据化」
迭代的最简单方式有且只有两个:

  1. 增加Something

1.1 参杂Something到既有的东西中来
1.2 Something的「比重」上升,从「杂质」变成「有效成份」
1.3 Something的比重继续上升,从「次要成份」变成「主要成份」

  1. 减少Something

2.1 Something的「比重」下降,从「主要成份」变成「次要成分」;
2.2 Something的比重继续下降,从「次要成份」变成「杂质」
2.3 把Something「变没」

1.1式的「掺杂」,最典型的就是化学中的「催化剂」。它并不直接参加化学反应,但极少量的催化剂存在可以极大地加快或降低化学反应的效率。中学实验中的高锰酸钾分解实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但汽油中加了抗震剂、食物中添加的水杨酸都是以「催化剂」的方式在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1.2式的「混合」,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炼钢」。
低合金钢是与其他元素合成的钢,通常为钼、镁、铬或镍,总加入量上限为钢重量的10%,用于加强厚部分的可硬化性。不锈钢为了抵抗腐蚀(生锈),需要加入最少11%的铬,通常还会再加镍。一些不锈钢,如铁素体不锈钢带磁性,而奥氏体不锈钢则不带磁性。

1.3式的「倾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癌变」。
癌细胞是偶然产生的,它几乎是伴随着我们所有人的一生。只有当癌细胞数量增加到能够威胁「脏器」正常功能的时候,它才被称为「癌变」。类似的,当人正常死亡之后,体内的携带的细菌失去了一个抑制它们成长的环境,很快就会过度繁殖并将遗体分解殆尽。

可预测的环境即可以适应的环境,预测的提前量即「主动改造自己的安全区」。

「减少」的例子呢?可以把它当作是今天的思考题。请你也说说看。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你也可以转发出去,或许会帮助到你身边的朋友。

我们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的迷局 - 创新者的边界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