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事是预测

图片发自App

世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是预测。

人的智慧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未来的细节根本无法把控和预见,人类自古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为啥还要做预测呢?

因为我们要做行动计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未雨绸缪,不然活不下去。

从出门打兔子要不要往东走,到房价会不会跌 ,我们总是试图在预测。

因为后果都很严重,

以前预测错了饿肚子,

现在预测错了没房子。

怎么预测的准?

人们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一般会用到三种思维方法:

第一种是“归纳法”,

第二种是“演绎法”,

第三种是“类比法”。

预测是为了制定计划,但普鲁士元帅毛奇曾说过“与敌军遭遇后,一切计划都要调整,一切都不确定。”

以色列国防军中还流行一句口号 “计划,只是变化的平台”。

有本书叫《超预测》,虽然讲的是“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但作者也自嘲,说“专家预测的平均准确度,大致和掷飞镖的黑猩猩相当。

但《超预测》认为,某件事物的可预测性如何,取决于三个因素:

我们想要预测的内容,

预测的时间远近,

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进行预测。

预测这项本领,还是有方法的,以及可以训练和学习的。

举例如下:

要不要去大城市发展?

第一次碰到的重大决策,是要不要迁都。

415年,北魏北部一连几年大旱,粮食绝收,云中郡和代郡一带居民很多饿死,这些地区都在首都大同附近,大家吃不上饭,于是群臣建议拓跋嗣迁都,把首都从平城迁到邺城。

大同的纬度跟北京差不多,在当时算中国的边缘地带,邺城则靠近河南,属于中华腹心地带,先后做过好几朝的首都,经济条件要好很多。

小城市混不下去了,去大城市闯一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拓跋嗣召集北魏的智囊团讨论,崔浩不同意,他的理由是咱们不能露馅。

因为幽燕豫一带刚从慕容家手上抢来不久,当地老百姓都以为北魏实力强大,有海量军队,这才慑服。

问题是一旦迁都邺城,平城要留一些军队镇守,邺城再去一些军队,军力就会分散,北魏人不多的实情,就会被汉人发现,轻视之心立起。

而平城空虚,北方的赫连勃勃、柔然汗国一定打我们主意,邺城离平城距离又很远,中间还隔着重重大山,援救起来很不方便。

到时候无论我们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会下降。

如果我们仍在平城待着,赫连勃勃和柔然肯定不敢轻举妄动,河北有什么变化,我们派精锐骑兵南下,驰骋在山林荒野之间,谁知道我们有多少人?

百姓望尘慑服,这就是我们控制汉人的手段,至于饥荒,我们再克服一下,明年春暖花开,就会好了。

拓跋嗣说,那万一明年还大旱咋办?

崔浩建议,挑一些明显活不下去的饥贫之户,送他们到南部谋生,每个州郡各自认领一些救济配额,如果明年饥荒继续,那明年再说。总之千万不能迁都。

拓跋嗣接受崔浩的建议,不迁都了。

他还亲自到农田耕种,做做样子,鼓励种田养蚕——《新闻联播》的套路自古就有,次年北魏庄稼丰收,人民富足安定。

从这个决策可以看出,

崔浩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大局观,

他知道北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品牌的特质是什么,

而且还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

不要因为房子漏水就贱卖搬家,

漏水就只解决漏水问题好了。

迁都邺城看似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饥荒问题,

会给北魏带来更大的社会动荡和军事灾难。

预测者崔浩为拓跋嗣避免了这些坑。

预测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难的事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