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

《搏击俱乐部》,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作品,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等出演。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杰克,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遇见另一个与自己个性完全相反的男人泰勒,两人因缘际会成为了好朋友,并创立了“搏击俱乐部”的故事。

《搏击俱乐部》: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_第1张图片

网络上有很多对这部影片心理学方面的解读,杰克到底是精神分裂还是人格分裂?没有最终的答案。他们的所有大破坏行为,是不是只是杰克的梦境,并没有真实发生?我没有学过心理学,所以不打算就此作出分析,只是对那句多次出现的“抛开所有就是自由”,说说我的理解。

1

“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

导演抛开了观众们的希望。

导演大卫·芬奇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对于拍摄电影,他说:“我想把人用你未必愿意的方式卷入到我的电影中去。”他知道观众总是在期待什么,所以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对观众进行嘲弄,来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结局。

可是观众对此并不生气,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再看一遍这部电影,然后意识到是自己没有注意到导演在其中玩的把戏,草蛇灰线一直在。再第三次看这部片子时,又会有新的理解。

有很多故事片悬疑片,在第一次的看的时候兴趣盎然,当知道了情节和结局后,再来看第二遍时就会味同嚼蜡,但《搏击俱乐部》显示不是其中之一,有人看过十几遍,有人看过上百遍,从未厌倦。

这部影片有太多值得寻味的地方,有太多的伏笔值得去挖掘,也或者,关于杰克的精神分裂还是人格分裂各有看法,没有定论反倒更有意味。

就“抛开希望就是自由”这一点来说,导演大卫·芬奇确实做到了,当他不按观众的期望的那条路去走时,他就有了无数条路可走,对他最终走的这条路,因为没有常规可寻,也因此有了开放的解读。

2

“你得先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杰克为什么会喜欢泰勒,那个看起来叛逆、暴力、粗野、狂放的男人,和自己的日常完全不一样。杰克住在一个公寓里,总是不停地买家具。而泰勒住在一栋破房子里,完全摆脱了对物质的依赖。

第一次看时,开始没有清晰泰勒和杰克的关系。再看时,知道泰勒是杰克希望成为的自己,所以他才把泰勒越养越清晰,越到后来力量越大,甚至,不仅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反而被泰勒控制。

我们都是被物质控制的人,不自主地陷入到物质的深渊中,哪一天夜深人静时,哪一天走在人海中,也许就那么一瞬间,突然发现一切都没意思,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那么一刻,想象自己离开了物质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轨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喜欢杰克和泰勒的共存。泰勒烧了杰克的房子,断了他的退路,逼他进入另外一种生活。

我也希望我的生活中有个泰勒,能这样逼我一把。抛弃了现在的所有,我会是什么模样。当我第二遍看《搏击俱乐部》时,一直在想我的另外一部分泰勒是怎样的。

泰勒的狂放,杰克喜欢,泰勒说话的哲理,他也喜欢,“自我成长要靠手淫,还有自我毁灭”,粗俗不堪却又正确无比。泰勒说,物质不能代表他,工作存款不能代表他,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他……这些话,让杰克喜欢,也让观众我喜欢。

我珍惜我奋斗过的那么多年,所以我才一直留恋,如果我有自我毁灭的决心,生活不一定会更好,但自己一定会更喜欢自己吧,我想。

3

“躲到安抚团体不能解决一切,别再控制一切,应抛弃一切。”

患上严重失眠症的杰克,一心要找回自己的睡眠,他参加各种互助团体,每次痛哭流涕后总会有难得的好睡眠,他因此沉溺其中。

直到遇见泰勒,赤裸裸的搏击让他感到身体无比的痛,欲望释放后的快感让他终于摆脱了原来的依赖。他学着不再控制一切,而是开始享受活着,享受身体的疼痛,享受难得的自由。

而慢慢地,享受搏击的人越来越多,搏击俱乐部因此成立。原来,都是一群迷失了自我的人,他们都需要找到生命的痛感。警察局里,除了头头外,其他几个竟都是搏击俱乐部的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总是来源于不能控制。总是喜欢能自控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自控力强的人。给自己制定下很多规则,以自控力指数逐日上升而备感骄傲。

在我一次次看杰克和泰勒的过程中,时不时也会有另一种想法:这样的控制是最好的吗?如果放弃一切,是不是能收获更满意的自己?如果杰克不能控制泰勒,是否会陷入完全的癫狂,从而完全失去了自己?

不作不死,终究是不敢这样去作,所以只能借助影片,一遍遍去设想自己的泰勒。

你可能感兴趣的:(《搏击俱乐部》: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