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读001| 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笔名诞生记

1903年的缅甸,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在这片土地上仍在高高飘扬。六月已是骄阳似火,理查德·布莱尔——这位大英帝国派驻到当地的鸦片贸易办事处的四等文官——时隔5年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孩子,一个男孩,他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埃里克·布莱尔。

殖民地虽然给了英国人理查德·布莱尔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但是这里的贫穷、混乱、肮脏让他一刻也不想再继续停留,可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这里负责鸦片生产一直干了37年,直到退休。虽然他把这一辈子奉献给了大英帝国的这块殖民地,但他却一点都不喜欢这里,甚至是厌恶。因此,在埃里克·布莱尔出生的第二年,他宁可忍受父子两地分离,也要他的妻子带着1岁的埃里克,以及6岁的大女儿一起回到了英国,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回到这个他工作了一辈子的鬼地方。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十八年之后,不足20岁的埃里克·布莱尔从伊顿公学毕业,竟然放弃了进牛津、剑桥的机会,回到了缅甸,当了一名殖民地的警官。

但是埃里克·布莱尔并没有像他父亲一样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因为在他心中从小就有一个理想,他要成为一个像狄更斯一样伟大的作家。但他这个理想并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和鼓励,相反更多是打击和嘲讽。因为所有人都几乎一致的认为他并没有文学上的天赋,选择当作家,无疑选择了一生的清贫。这让从小便缺少父爱而表现得孤僻、敏感的埃里克,更增添一份郁郁寡欢,这成为了他一生的性格底色。

他选择去缅甸,或许带着年轻人不被认可而产生的一种叛逆。他成了大英帝国在缅甸的90名警官之一,这却是一段让他身心俱疲的痛苦时光。缅甸常年潮湿的气候让他本来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他的肺从此留下了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伤病。他作为一名当地的警官,不得不接触当地一些最底层、最混乱、最黑暗的东西,见多了殖民地上人民的苦难生活,他开始对自己祖国的帝国主义作风产生了良心上的责备。尤其是当他亲眼目睹了一次绞刑之后,心理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个场景让他终生难忘。日后他还为此写了一个短篇小说,题目就叫做《绞刑》,来记述他这段痛如梦魇般的经历。

坚持了四年零九个月之后,他选择了辞职。他放弃了还算优厚的待遇,甚至是他的退休金,他渴望成为一个作家的念头此刻已经再也无法遏制,他要离开这个枯燥、乏味,充满了罪恶的地方。1927年7月,24岁的埃里克·布莱尔乘船返回英国,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七年后,他出版了以这段经历写成的小说《缅甸岁月》,这是他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后来,他在谈到这本小说时说:“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即使当我憎恨它的时候,它最终也会吸引我。当我在缅甸的时候,它曾是我的噩梦。可现在它却在我脑子里流连不去,我只有写一本关于它的小说,才能真正摆脱它。”然而,他至此一生却并没有摆脱缅甸这段经历带给他的伤痛,至少是身体上的。

回到英国,他跑到伦敦,租下一间小房子,开始潜心写作,但是却并不如意。几乎没人愿意发表他写的文章,他从缅甸带回的积蓄越来越少,而这种日子却似乎看不到尽头。熬了几个月之后,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去巴黎!

19世纪20年代的巴黎,是当时全世界文艺青年的天堂,几乎在每一条街区你都能看到坐满人的咖啡馆。埃里克·布莱尔带着所剩无几的积蓄,来到了巴黎,成为了一个“巴漂”。在这个文艺青年扎堆的巴黎,埃里克·布莱尔并没有交到好运,混迹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他彻底破产了,成为巴黎街头一名一贫如洗的游民。他在体验了极度饥饿的感受之后,不得不应聘到一家餐馆去当一名洗碗工。操着一口满满的伊顿口音,怀着成为伟大作家的梦想,却在巴黎昏暗的餐馆里日复一日地洗着盘子。埃里克·布莱尔并非无路可走,他有着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他有着毕业于伊顿公学的人脉网络,但他似乎刻意要去逃离这些,让自己不断地陷入到底层,从中感受到一种自虐式的快感。这或许就是他对于生活的一种理解,你很难说这不是出于他的真诚。

结束了这段一年多的“巴漂”生活之后,他再次回到了英国,却突然迷恋上了流浪。他换上了破烂的衣裳,开始在英国南部四处游荡。一直到1933年,他终于遇到了他文学生涯中的第一位贵人—— 理查德·里斯。这是一位年轻的秃子,从父辈继承了一大笔财产,经营者一家发行量不大的杂志《阿黛菲》,重要的是他也是伊顿公学毕业。两人有着一些相似的性格,因此一见如故,埃里克·布莱尔开始为《阿黛菲》写稿,慢慢地成为了杂志的固定撰稿人。这期间,埃里克·布莱尔逐渐显出了专业的写作水平,在文坛上也开始暂露头角。

1933年,埃里克·布莱尔步入30岁,这是他人生的幸运之年。这一年,他不仅遇到理查德·里斯,而且他人生中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终于获得了出版。这是他在流浪英国南部时就已经在开始写作的一部以他自己在巴黎和伦敦的经历为素材的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他最初起名为《在巴黎和伦敦的日子》,但这实在是一个太平庸的书名,听上去太不像一本畅销书了。于是埃里克·布莱尔建议改为《洗碗工手记》,却还是被出版社否掉,最后以《巴黎伦敦落魄记》书名出版。结果,事实上并没有因为书名,这本书就畅销了,而相反,销售情况十分惨淡。但对于一个当时并不知名的作者来说,重要的是他的第一本书终于得到了出版,然而对于20世纪的英国文学来说,远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埃里克·布莱尔在出版这本书时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而这个笔名日后成为了整个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笔名之一,它就是“乔治·奥威尔”。

从“埃里克·布莱尔”到“乔治·奥威尔”,用了三十年。

十年之后,《动物农场》出版,“乔治·奥威尔”这个笔名迅速享誉整个西方世界。

再五年之后,《1984》出版,“乔治·奥威尔”震撼了东、西方两个世界。它从此不再只是一个笔名,而成为了一个”现象“。


岛读001| 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笔名诞生记_第1张图片
乔治·奥威尔(1903——1946)

你可能感兴趣的:(岛读001| 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笔名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