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方卫视自主打造的星素对抗类音乐节目《天籁之战》第二季于10月15日回归,第二季节目延续第一季的节目主题,继续发掘能唱、会唱、敢唱的民间歌者,向华语乐坛顶级唱将发起挑战。第一期节目开播后,CSM52城收视率是0.642%,收视份额是3.73%。
在国内音乐类综艺中,明星歌手大都以毒舌评委、明星导师的身份来“指点江山”。即便以竞演选手的身份站出来进行音乐上的较量和切磋,最终的荣耀仍归属于明星。而《天籁之战2》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星素同台PK为切入点,打破传统的导师制概念,让明星走下“神坛”。
《天籁之战2》这档节目最初设想的节目亮点是呈现明星的内心恐惧面、素人的颠覆性胜利以及歌曲改编后更甚原作的耳目一新。因此,节目的赛制设定为四位“天籁唱将”出场时进行90秒演唱,素人歌手们可自主选择想要挑战的“唱将”,经过双向选择后,4位素人歌手成为挑战者。素人歌手可以演唱自己擅长的任意曲目,而“天籁唱将”只能被动地接受命题歌曲,并限时改编。
当然,《天籁之战2》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梦想的声音》《我想和你唱》也是如此。三档节目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分。从整体概念来看,《天籁之战2》和《梦想的声音》比较相似,侧重于跟素人的PK以及对歌手潜力的再开发,《我想和你唱》星素同台更侧重party的概念。从嘉宾阵容来看,《梦想的声音》的嘉宾阵容几乎是新生代可以熟知的,而《天籁之战2》《我想和你唱》新老结合,嘉宾配置上综合性比较强。
抛开综艺节目之间的竞争,单从《天籁之战2》这档节目来看,笔者对其改编传统歌曲以及剧情内容的推进尚存疑惑,接下来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传统歌曲流行化改编,仅是一次性消费?
《天籁之战2》会根据每期的主题筛选出相应歌曲,排名前十的歌曲就有机会成为唱将的挑战曲目,歌手演唱的具体曲目由素人挑战者指定。第一期歌单的十首歌曲如下:
最终,经过素人挑战者的选择,莫文蔚演唱《今儿个真高兴》,张杰演唱《回娘家》,华晨宇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杨坤演唱《游击队之歌》。
四位歌手按照节目赛制要求在24小时之内对歌曲进行了改编,莫文蔚的《今儿个真高兴》融入了饶舌的元素,这对于普通话不顺的莫文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张杰的《回娘家》注入了全新的现代元素,以Acappella人声伴奏开场,还加入了美式摇滚的元素;华晨宇的《阿里山的姑娘》融入了钢琴、摇滚、说唱等各种多元化音乐元素;杨坤颠覆性改编《游击队之歌》将原本简单的旋律编的更加富有层次感,层层叠进。歌手们在节目中对民歌改编是对原始民歌的继承,也是对原始民歌的发展,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融合,使得改编过的民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不可否认的是,四位歌手的改编将观众熟悉的歌曲演绎出别样的味道,耳目一新。
但值得思考的是,传统音乐的改编并不是快餐文化,优质的歌曲改编应该得以传承。就目前音乐改编现状来看,改编成为了音乐类界节目的“噱头”和吸睛点所在,出其不意的改编往往能成为节目的热点和话题。可在节目和歌曲的热度之后,这些改编的歌曲也随之沉寂。《天籁之战2》这档节目既然以歌曲改编为一大看点,那么传统歌曲改编后的大众的传唱度和认可度这两个维度的推广也是其肩上之责,莫让音乐改编成为“一次性消费品”。
“塔尖”易守难攻,剧情的设计得造作?
抛开音乐,来谈谈节目内容。“任何节目都要有社会和谐面的体现,中国现在是一个阶层流动不是那么顺畅的地方,很多底层的人会想往上爬,我们用金字塔这样的形式PK,不是一个平面PK,是塔底和塔尖的这样一个PK。成功的人就可以升上去,它是一种意韵。”这是《天籁之战2》设计天籁之塔的初衷。
从节目赛制来看,歌手和素人从塔尖到塔底,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明星在塔尖之上,素人挑战者们往往得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赢过他们。正因为这样,除歌曲之外的节目内容也是一大看点,这是一次音乐荣誉的真正共享,传递大情怀、正能量。
在这一季节目当中,明星嘉宾当中多了张杰的加入。对于《天籁之战2》而言,张杰是“新人”。但曾参加过《我型我秀》的他对东方卫视的舞台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自家人”了。他感慨道:“我2004年从东方卫视出发,时隔十三年,回到家的感觉很特别,我这十三年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都会特别努力地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出来。”对于张杰的“回归”,第一期节目将这一点放大,除了在与主持人互动、采访中进行了回顾,还将更多的情感投放在《回娘家》这首歌曲里,将“回归”的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天籁之战2》这一档明星素人音乐对抗的节目并无太多可参考的案例,第一期节目整体看下来,一是给人的记忆点少之又少,二是在嘉宾的出场和互动上刻意地铺了很多“梗”来制造戏剧冲突。一群歌手沿袭着编剧给的脚本“作戏”,从节目之初到对新来嘉宾人选的猜测、张杰从摄像师后面冒出再到小哥“小学三年级水平”的整蛊,实在有些低幼,有欺骗观众的智商之嫌。而素人挑战者对明星歌手放狠话环节也有点尴尬,“你唱歌跑调吗?我从没跑过调”之类的话语在节目中显得突兀又生硬。显然,节目组很刻意地在营造明星和素人挑战者之间的火药味,可整场节目看下来,素人挑战者表现得咄咄逼人,而明星们被衬托得小心谨慎。由此可见,节目组在营造明星和素人之间的氛围上的方式、方法有待提升。
不难看出,《天籁之战2》既想以素人挑战明星为噱头和看点,又希望能够通过放大明星的曝光度来博取观众的关注。因此,可实质上这是一个伪命题,节目能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这样的做法,对歌手的消耗和节目的品相口碑等方面的利弊有待考量。
在笔者看来,《天籁之战2》这档节目既然侧重素人挑战圆梦,可将剧情的铺陈多放在素人身上一点。就拿赢了张杰的素人挑战者李光来说,李光并非真正的素人,他曾在2016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在2017年央视春晚,他跟老艺术家李谷一、关牧村合唱《难忘今宵》,CCTV音乐频道“元宵晚会”与耿莲凤老师合唱《回家吃饭》,还演唱过电影《赛尔号大电影3之战神联盟》的主题曲《战神联盟》。对于这样一位一直游走在音乐圈的“素人”,背后绝对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节目组却将焦点集中在他的肌肉和肺活量上,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呢?
《天籁之战2》的舞台上,歌手和素人到底属于塔底还是塔尖,一首歌的时间就能一定成败。可这样的成与败,不过是节目组出于节目内容的推进给观众的一个交代。在现实生活中,成与败的判定可就不是这么容易了。归根到底,无论对于明星还是素人挑战者,《天籁之战》体验的过程大于结果。无论结果如何,对于各自人生并无太多改变,“大战”之后,人生各自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