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出行 | 网约车未来将驶向何方?

近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20多个城市陆续发布网约车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彻底宣告网约车“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对于各地网约车新政,网友和专家反应不一,有的城市因为有着严格的户籍、车辆限制,让网约车司机大呼“蓝瘦、香菇”;而南京、成都等地则因张弛有度的政策而受到好评。网约车未来应该在哪些地方改进?在安全性、规范性方面有

哪些好的建议?对于各地网约车新政,您如何看待?本期众筹新闻,让我们听听专家、市民以及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们的看法。

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陆续出台

经过近10个月的酝酿,今年7月底,国家层面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在此基础上,各城市的地方细则也在10月份前后密集发布,其中对于网约车司机须拥有本市户籍的要求引发热烈讨论。

【北京】 网约车驾驶员须为北京市户籍、取得北京核发的驾驶证件,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下,身体健康,车辆为本市号牌车辆。

【上海】 10月8日,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式对外发布网约车新规细则草案,要求上海网约车需沪籍、沪牌,还对驾驶员、车辆准入等作出明确规定。

【广州】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同的是,目前广州市对网约车驾驶员户籍未作禁止性规定。不过,广州限制了外地车成为网约车,同时允许起止点一端不在广州。

【南京】 网约车司机必须拥有本地户口或有本市居住证、车辆要求1.8排量以上,参与运营的车辆必须为南京牌照。

【成都】 网约车司机须具有成都市户籍或者成都市居住证,车辆需为本地牌照,排气量不小于1.6L或1.4T,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济南】 据近期媒体报道,济南网约车细则初稿已经制定出来,但需要征求其他部门如法制办的意见,最后再由市政府来决定。

门槛提高后司机将何去何从?

网约车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竞争激烈,各大平台均提供了丰厚的补贴和奖励,“月入两三万,睡到自然醒”的段子,让不少人对网约车司机羡慕不已。不过,市场瞬息万变,当补贴不再那么疯狂,高收入也成为“明日黄花”。2015年3月份之后,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开始大幅下滑。数据显示,70%的司机月收入不足4000元,79%的司机对收入情况“不满意”或者“感觉一般”。

在新规正式实施之前,不少网约车司机各自打着算盘,换车、改行、转向B2B形式专车……最终走向都在等待着政策的尘埃落定。

网约车司机王曦

最近一个段子反映出我们的担忧:女儿出门时,母亲叮嘱说以后出门前要好好收拾收拾,不要不洗头出门,特别是你要叫网约车的时候。女儿不解。母亲说,有本市户口,有本地车牌,开的都是2.0L或者1.8T以上排量的车,这样的条件平时介绍对象都不好碰,现在网约车新政策都给你筛好了。

对于我们网约车司机来说,限制户籍不太合理,任何地方的招聘都不能歧视外地人,这是宪法规定的,为什么网约车就非要本地户籍?我刚开始干那会,凭借着补贴收入确实能过万,而且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但后来随着各种叫车软件的普及,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严重流失,同时补贴也变少了,每个月也就收入三四千元。

新政策出台后,确实能在安全方面有所改善,但我所担心的是车变好了之后,叫车价格也会提高,毕竟现在济南的消费水平还没有那么高。另外如果限制户籍和车型的话,会卡掉像我一样一大批网约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胡女士

济南现在有30多家出租车公司,出租车保有量大概在1万辆左右,而专车大约有6000多辆。我曾经看过新闻,说现在出租车一天的订单大概有20万,网约车每天的订单量也逐步接近出租车。

网约车的出现对我们影响很大,以前我们每天差不多能赚个两三百元,网约车出现后,我们每天能赚到100多元就很好了,但是交给公司的份子钱还是那些,所以日子不太好过,周围很多同事都不干了。新政策出来后,估计能给出租车行业带来转机,但我希望网约车不要再打价格战来抢市场,还是要靠服务来公平竞争。

网约车新规能否筑起安全防线?

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网约车一直被看成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民众带来方便,也存在“幽灵车”、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此次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乘客们在乘车费用、安全程度方面最为关心。

市民房皓

有好几次叫车,司机没到达地点就显示已经接到乘客了,然后再打电话问路,这是能多几个钱还是有额外奖励啊?乘客都能看到的,这样有意思吗?

另外,我觉得网约车实名制做得不够好,有时候会发生车牌号被换掉的情况。明明叫的是A,来的却是B,车主会以新换车牌号系统没来得及更新为理由跟乘客解释,但这样真的挺危险。

市民孙女士

我上班的地点比较偏远,平时经常坐快车上下班,图个方便快捷,唯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多数司机属于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培训,不时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最近各地频繁出现“幽灵车”事件,打车软件里司机的头像面部扭曲、脸色煞白,乘客还没坐上车就被结束行程,账户也被莫名扣钱。再加上之前发生的司机骚扰乘客、因差评引发纠纷、乘客隐私泄露,甚至一些刑事案件等等,网约车安全问题凸显。

我注意到这次广州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车辆按照政府监管平台接入技术要求,将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相关数据直接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按照我的理解,这样驾驶员信息、行车路线、计费方式等等就能更加透明,直接受到监管,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

“去开网约车立法座谈会,打不到的士,网约车约了几次才有人回应,唉,40分钟了,还在风雨中等待。”18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座谈会定于当日下午两点半开始,不到两点,韩志鹏就从家里出发在路边打车,结果因为下雨,同时该路段原本就很难打车,路上不见一辆空车。随后韩志鹏又尝试使用两款叫车软件,但是过了许久才接单,导致其迟到1个小时才赶到会场。

座谈会上,韩志鹏表示:“有段时间广州大街上跑的几乎都是外地牌照车,交通拥堵严重,而且很多网约车司机是外地人,根本不熟悉广州道路,边开车边打电话或者看导航,很不安全。”因此,他同意广州地区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须是粤A车牌及广州驾照。

新型经济业态VS传统监管思维

作为“互联网+”最成熟的落地方式,网约车甫一出现就被看作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面对这一新兴经济业态,网约车新政是否过于严苛?各地政策该如何因地制宜?

市民韩留利

网约车是新生事物,司机的驾驶技术、车况的好坏以及运行平台的状况等安全因素也给乘客心理带来了一定影响,乘客所要求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快捷和便利。因此,网约车行业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监管和规范是必由之路、生存之法。

首先,要对从事网约车工作的各领域的人员和部门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到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安全第一。其次,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车辆完好率,杜绝疲劳驾驶。另外,建议网约车设立统一的营运标志,张贴在车辆突出位置,让全社会对网约车的合法运营进行监督。

市民韩继联

出租车行业竞争是件好事,通过竞争真正做到热情服务、安全第一,使乘客爱乘网约车出行,成为城市新名片,只有这样网约车才能有市场和立足之地。

另外,网约车监管政策不应以保护传统出租车为目标,应该让他们进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使网约车与出租车共同融合发展,积极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改善打车难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学者李俊慧

对于网约车驾驶员“本地常住人口”要求,一方面,此前很多城市对于出租车驾驶员就有相同要求,网约车提出类似要求并无不妥;另一方面,从出租客运服务来看,属于“本地常住人口”的驾驶员,对路况及交通管理措施更加熟悉,能更好地为乘客提供出行运输服务。

此外,有观点认为“网约车数量越多,乘客出行效率越高”,表面上看,乘客在补贴高峰期打车响应率很高,但出行效率却并没有提升,因为车辆规模扩大,导致城市拥堵情况更加恶化。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属于真正意义上“共享经济”的“拼车、顺风车”指导意见,对于盘活存量私家车的运力,激发更多车辆参与拼车、顺风车等合乘促进作用,似乎淹没在各种争论之中,令人十分费解。

 “爱的出行”立足服务“城市+乡村”的多元化出行需求,整合了“城市+乡村”的优质出租车、私营车等特色资源,完善并全面补充了其他网约车平台只能在一、二线城市使用的局限。第二 爱的出行在风险管控上也做了充足的准备。爱的出行实行的是层级管理,从车队队长到城市品牌运营商、从网约车平台与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层层管理,环环相扣,将乘客出行的风险降到最低。第三爱的出行免费为当地交管部门建立网约车监控中心,有效的监控当地车辆行驶情况。第四爱的出行的平台车辆都具有运营资质,使乘客出行更加安全放心。在中国互联网产业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爱的出行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出行生态圈。大幅度增加平台司机多元化的收入。爱的出行将逐步完成智慧通行的全产业链布局:城乡物流、公共交通、汽车销售、汽车金融、代驾、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全行业覆盖正在不断实现。爱的出行,将致力于解决三四线城市出行难的问题。

爱的出行 | 网约车未来将驶向何方?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的出行 | 网约车未来将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