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豆引发的思考

一则经典笑话,还被郭达蔡明运用到小品里——

郭达问别人:锅里有红豆和绿豆,我晃一晃锅,就分成了一边是红豆,一边是绿豆。为什么?

那人想不出来为什么。

郭达得意地追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怎么做到的?

一旁的蔡明看不下去了,默默说道:俩豆。

先笑一会儿,然后让我们来拆分下经典,这则笑话好笑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拥有三个基本要素:俩豆、晃一晃、完全分开。

(二)、打乱了次序:郭达先隐藏了只有俩豆的现有条件,或者按正常顺序来说——锅里有俩豆,一颗红豆,一颗绿豆,晃一晃,完全分开

 了,笑话就不成立。

(三)、对比:有的人傻傻地猜不出为啥,又一定有人能说出答案来抖开这个包袱。

很容易联想到,第一点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可以对应到“如何对待一件事”这个问题上来:现有条件(俩豆)、做事过程(晃一晃)、结果(完全分开)。就此展开。

首先,郭达隐藏了俩豆这个现有条件,让那个被问到的人显得很蠢,现实是,我们很可能就是那么蠢,甚至更蠢——自己主动忽视现有条件

时间具有相对性,并非只能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人们经常懊恼,如果刚毕业那会儿就开始有秩序的踏实工作,一定不像现在混得这么差。如果只停留在懊恼阶段,那么相对后续几十年,此时此刻就有机会改变,这个现有条件很可能就被忽视。就像那句谚语,栽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上期《奇葩说》的辩题是“生活在外地,我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辩手从各个角度来讲,该还是不该,而我看到辩题的第一感受是,“我过得不开心,根本不会想到去跟爸妈说,而不是要和不要”。爸妈永远是我们的现有条件,却是经常被我们忽视。就此追问一下读者,你过得不开心,会不会想到还可以跟爸妈说这种可能性?或者像十月妹妹的调侃发问:你有多久,没跟爸妈撒过娇了?

然后,让我们回想下,笑话中第一个吸引我们的点是什么?是一锅豆完全分开这个结果。结果很重要,重要到一开始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带走了。

一个项目,甲方对乙方经常用的一句话是:某年某月某日前必须做完。即便是他自己都知道不可能。甲方的心理很容易揣测,规定一个不可能的最早期限,即便是迟些做完,也会比实际预期要短。而实际效果是,大概率,会比预期还长。甲方催乙方老板,老板催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催执行者,整个链条都处在紧绷的状态。为了赶进度,执行者理所应当地会想,按正常套路出牌肯定是时间不够,得先去把后边的某个事情弄完,再返回来弄这个虽说是前边但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举个例子,一个工程项目,无非经历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阶段。如果设计者被催得太急,他只能在设计没完成的前提下先想尽一切办法先下采购单,因为采购周期几乎不可能缩短,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采购的不准确造成浪费,或者已经采购了材料就完全限制住了设计的灵活性,进而造成的设计周期大大加长。

deadline,很可能就是一个打乱了次序,过分强调结果优于一切的常见错误。

最后,就像笑话里,有的人傻傻地猜不出为啥,又一定有人能说出答案来抖开这个包袱。惊醒我们的,往往是通过对比像蔡明那样从源头想起“完全分开的结果”是“俩豆”这个现有条件造成的,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的人总追着“一边红豆、一边绿豆”这种结果表象不放,思维很难跳出来去思考本质原因。

最近在读《泰森自传》,伟大拳王跟普通拳手的区别除了在拳台上的直观表现,更隐藏在平日里的细节对比里,很喜欢他的那段文字:库斯(教练)一般会在早上叫醒住在他家的拳手,但他在起床时,我已经跑步回来了。

我就像那帮被库斯早上叫醒的拳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俩豆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