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档:父母FOLLOW 这五大原则,孩子必孝无疑
《孝经》是2500多年前的文献,虽和现代时隔千里,但其中的很多知识依旧鲜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些知识尤为珍贵。虽然现在是新时代,强调新创意、新思想、新概念,但我们同样需要经典来维护人心、道德和修行。
纪孝行章第十
第十章纪孝行中记录了很多对父母行孝的道理和行为,与我们平时经常谈及的孝顺父母有些相似。
《孝经》原文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孔子这样说道,真正孝顺父母的子女在承侍父母时会行持这五种原则。很多人即使现在已经六七十岁,可能也未必曾经如此承侍过父母。
居则致其敬:在父母面前能做到毕恭毕敬,具足恭敬心,有礼貌。身体、语言、内心皆对父母恭敬。
《弟子规》里也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说父母呼唤子女时,作为孩子应第一时间回应;父母有命令时,子女要勤快地去办。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学了很多侍奉父母的道理。
父母在世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恭敬。现在一些学校也开始安排传统文化的课程了,有些孩子接受了《弟子规》等传统教育,心态上的确对父母升起了感恩之情,在行为上有了很大改进。而有的孩子从小竟然打父母,这样发展下去,杀父母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子女从小对没有升起对父母的恭敬心,长大之后就更难了。
我们受到很多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文化不应该被西化。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付出很多,但孩子长大之后却没有感恩心、尊重心,西方父母同样觉得很寒心。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是西方来的都是很有价值的。在文化发展中,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但并不代表强势的西方文化是好的,所以东方文化就理应被同化,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要坚信不论子女是什么样的身份,即使是全球著名大学的博士后,而父母是文盲,子女也应该恭敬父母。
养则致其乐:赡养父母时,要尽量提供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让父母过得很舒服,心情快乐。子女也要以快乐的心,而不是带着不满意、不恭敬的态度像布施乞丐一样给些父母钱就了事,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平时赡养父母,应想到父母对自己有大恩德。应该具足欢喜心,开心地敬仰、孝顺父母。
从责任角度,有时去拜访父母,有时给父母钱是应该的,而且态度也要好。我们曾说过,父母的心像水一样,子女的心像石头一样。父母的心很软,会一直看子女的脸色。特别是人老以后很敏感,会有很多方面的顾虑。我们要以欢喜心来对待父母。
病则致其忧:如父母生病,仅让保姆或其他人送父母去就医,自己不仅不去探望还欢快的过着生活,这是不孝顺之人。父母生病,子女要以忧伤、担心的心情马上去照顾父母,并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康复。古代人对父母生病非常照顾,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忙,父母生病也不看望。
甚至有些先进的国家,把父母扔在乡下,子女在城市生活。老人们在一起特别可怜,平时无人看望,生病无人照料。
丧则致其哀:父母如离开人世,应该是哀痛和悲伤的。并不是父母去世以后子女马上分家产,除此之外毫无伤心。现代人对父母去世好像也没有特别的哀悼和伤心,这是不懂孝的表现。一些有传统文化传承的地方,如山东,较好地保存了孝文化。
祭则致其严:祭祀的时候一定要严肃、严谨,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前有守孝三年的传统,三年当中子女要遵守很多习俗,之后每年不间断的祭祀。
父母健在如何孝顺、生病如何照顾、去世如何哀悼和祭祀,这五件事都是子女需要做的。五要三戒是指五个要做的,三个不能做的。真正的孝包含这些内容。我们要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讲这些道理。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那么孩子对我们孝顺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延续的教育。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孝顺,这种身教会直接传下来,子女也会孝顺的。
我们的社会是由各个小细胞的家庭组成,家庭想要和睦相处就要学会孝顺父母。如果具有这五种条件,自己的父母双亲会得到孝顺。真正的孝顺就是上面的内容。
《孝经》原文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下面是三种不能做的,三戒。承事自己父母双亲的人,不可“居上不骄”。如果子女有一定的地位,不能有傲慢心。如果有傲慢心是不会有好的后果。
我们看到故事片当中,皇上经常到他的母亲那里去请安,这也算是所谓的居上不骄。现在有的领导在父母面前特别傲慢。我也担心我们这里有些法师,稍微有一点出息,以后就不理父母了。我认识的有些父母也很厉害,在自己临死之前,还把对孩子的权力把握在手里,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什么都不懂。
为下不乱:如子女地位不是很高,最起码要做到不捣乱、不为非作歹。“为下”是指中等的人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在丑不争:“丑”是低贱的意思,最下劣、最低贱的人。子女如果是最底层的人,就是要不争。
古代的人很有智慧,对人心描述得都特别的细致。上等的人容易骄傲,就是最大的烦恼;中等的人经常做一些破坏、偷盗等各种违规的事情。最下等的人,经常跟同类争夺。尤其人处在底层的话,经常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争来争去、没完没了。比较大的人物不会因为区区小事而争执不休。这三种都不应该做。
下面讲原因:
《孝经》原文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如果一个很有地位和身份的居上者骄傲,那么他总有一天会消亡和失败。如果为下者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一定受到惩罚。
《孝经》原文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如果这三者不除,虽然子女对父母,每天用猪、牛、羊“三牲”的肉供养,也是不孝。古代对肉食特别重视,吃肉就证明是对父母最孝顺的。
但如果上者是傲慢的人、中者经常做违法的事情、下者经常跟别人争斗,这样用不清净途径赚来的钱,即使每天不间断让父母吃最好的“三牲”肉也是不孝。
子女即使没有很大贡献,但是听话,不做坏事,这也很好。
那些父母一辈子积累的钱,因为子女打架、判刑、监狱等事情,一直为孩子赔钱,一直帮他们,总是没完没了。有的父母整天为子女流眼泪,眼泪如果真的聚在一起,不说大海,至少也是好几桶水。
有的子女对父母非常好,即使不是很富裕,但是自己的生活特别清静。有的子女虽然能让父母有吃的有穿的,但整天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不是被关在监狱中,就是贪污或者天天打架。
我认识的一个人,已经被关进监狱四次了。他胆子小,也不做大的违法的事情,经常做一些小的坏事。每次判刑一两年,释放以后又干坏事,搞得父母总是操心。父母总是说再也不管他了,但真的出事的时候,父母心又软了、不忍心。所以,这种现象非常多的。
因此作为孩子,对待父母,并不一定要让父母住在宽敞的房子里面,开好车,穿得好,吃得好,最主要的是让父母安心,不要让他们天天担心。有些人是让父母很安心的,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他不会干什么坏事,这样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这里也讲得很清楚。
“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慈悲的母亲如果在世,他叫做富贵的人;如果慈悲的母亲不在世,不管拥有其他世间的财富再多,还是很贫穷的。我们经常说,父母不在,一群孤儿,孤儿的心不管怎样,始终是寒冷的。
父母健在的时候,应该是我们最开心的一段时间。每个人的缘分不同,也许父母离自己比较遥远。但现在距离也不是问题,可以经常打电话或者视频通话。
但是很多子女不想看父母,因为父母很难看。他的视频中有父母的很少,而其他人的视频比较多。这也说明对父母不是很恭敬,不是很孝顺。
对父母的孝顺,最主要是让他安心。如果父母健在,至少每个礼拜或每个月打个电话。有些父母专门买手机,为了与子女通话。
五刑章第十一
《孝经》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这里说到五刑之属有三千条。其实古代有各种不同的刑法,五刑主要是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刑这五种刑罚。
墨刑,指人犯了法以后,在其身上刻一些字,伤口没有愈合的时候染上墨汁,以后谁看到印记都知道他是犯法的人。
劓刑,是割鼻子。在藏地比较落后的地方到现在还有这种刑罚。比如说,女性出轨,离开自己的伴侣,那她会被毁容,把鼻子割断。以前我看到过有些老年人根本没有鼻子,据说是年轻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行为出问题,受到这样的刑罚。
好像现在有些国家还有这样的刑罚。现在藏地一般比较反对这种行为,但是极少数地方还是会这样做。比如说两家在婚姻上出现问题,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来威胁对方。
剕刑:砍断脚。
宫刑:破坏生殖器。
大辟刑:砍头。
这里总共有三千条刑罚,其中墨刑与劓刑分别有一千,剕刑五百,宫刑三百,大辟刑有二百。古代刑罚还是非常多的,有些国家还是很残忍的,到了后面才基本上没有了。美国的五十个州都有不同的一些刑法。中国有四百五十二条刑法,一百四十三条宪法,曾做过五次修改。宪法与刑法自古以来在各个国家都不同。
当时在五刑记载的三千条当中,所有刑罚中不孝顺是最大的过患。不孝顺在刑罚中的惩罚是比较大的。如果现在,不孝顺的人都要惩罚的话,那么很多人都在所难逃。
《孝经》原文
“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要君者无上”:无论要挟国君或是领导,都是目中无人的行为。对君主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重。对领导不恭敬,威胁领导是不孝的表现,对自己也是很危险的。
不论在哪里,即使看不上领导,但为了继续生存下来也还是要随顺领导的。否则,自己在这个地方也无法生存。除非有特殊的目的,不然和领导反着来的行为是缺少智慧的表现。不管领导是否具足领导的资格,都应加以尊重。
“非圣人者无法”。在这里“非”是动词,意思是诋毁、诽谤。诽谤圣人的人是“无法”。这样的人心中没有法则、无法无天。如果一个人诽谤圣人或孔子的教言,这种人眼里是没有法则、没有规矩的。
“非孝者无亲”,诽谤有孝行的人,赞叹不孝的人,这样的人“无亲”,在他眼里没有父母双亲,这是非常可恶的事情。对领导、圣人、父母不恭敬的人,这种人是什么样的呢?“此大乱之道也”,就是说,这是一切大乱的根本。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再就是对自己的领导、师长特别尊重、恭敬。人有恭敬心是很好的,而傲慢心是要不得的。
世界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很虚心没有傲慢心,也不摆架子。心里是空空的,外面的壳子摆出一副特别傲慢的样子不是很好。内心当中如果充满智慧和悲心,外在对谁都可以顺合。
有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对自己喜欢的人特别热情,对自己关系不好的人冷眼相对,马上态度就变了。其实众生平等,不论是关系好的、不好的,完全融为一体有点困难,但是至少不要那么明显地凡事分得特别清楚。
第二档:斯坦福大学:用10张海报养成孩子的坚毅好品格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E4NTcwNg==&mid=2651508379&idx=2&sn=94046f5e860cd0d6217e000c639b6b5b&chksm=8b8e9b9ebcf91288e63dbcf76dc31c3dd3b0556bc39d5c9d0d75ed33f2c940048229dbaa0165&mpshare=1&scene=1&srcid=0712gS4necaRVQlVI8szQezK&pass_ticket=O5EoSQSbaoBt1QrFeOAuhS950nxB5qMXeO%2F32sWDncCbx1PmXC30TTerOgFEL8Uu#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