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轴相机主题共分三部分:
(上)什么是旁轴相机以及旁轴相机的早期发展(本篇)
(中)现代旁轴相机的发展以及和单反相机的优缺点的比较(待续)
(下)经典旁轴相机介绍(待续)
延伸阅读:相机百科 | 什么是单反相机?
什么是旁轴相机?
旁轴相机,也称为旁轴取景式相机,由于取景光轴位于摄影镜头光轴旁边,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轴”相机。
在整个照相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旁轴相机的品类可谓是最为繁多的一种,结构上亦大相径庭,因此也最具文化特色。从出类拔萃的徕卡产品,到著名的禄莱双反,再到世界第一台旁轴数码相机爱普生R-D1等,都是旁轴相机的成员,所以,旁轴相机无疑是相机发展的重要组成。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旁轴相机,其实基本上都是指连动测距相机(Range Finder Camera,简称RF)。但是它只是旁轴取景系统的一种,RF是旁轴,但旁轴不只有RF。
在单镜头反光结构取景系统被设计出来以前,旁轴取景系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取景系统,其取景器也是由早期平视取景器(或者叫光学取景器,也就是傻瓜机上用的取景器)改进来的。
由于旁轴相机由独立的取景器取景,所以在近距离时会存在一定的视差,但是一些高级旁轴相机会设计视差补偿机构。
由于旁轴相机自身结构的限制,没有办法安装超长焦镜头,所以后来被单反相机取代。
旁轴相机由于机身设计小巧,而且没有单反相机反光镜工作时的噪音和振动,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远强于单反相机,所以广泛运用于纪实摄影、人文摄影以及风光摄影等题材。
旁轴相机的早期发展
在相机产业形成初期,以手工为主的相机产品主要受到来自绘画暗箱的影响,以毛屏同轴取景方式的产品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毛屏取景在使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一方面,受早期感光材料发展的制约,拍照需要足够的环境照度;而另一方面,取景时毛屏影像又极易受外界杂光干扰,由此出现矛盾。
我们知道,矛盾一定会引发变革,于是,这种矛盾最终激励了取景方式的变革,旁轴取景就是这种变革中最为彻底的产物。
早期旁轴相机的型式有若干种。从旁轴取景器构造上看,最简单的一种称作框架取景器,它可安装在任何一部同轴取景相机上作为附加取景装置。
由于框架取景器原理简单,易于制作,且拍摄一定距离以外景物时,其取景精度基本可以被接受,所以早期相机中,装备框架取景器的产品较为多见,如法国1860年生产的Chambre Automatique和1924年生产的Eka等等。
看下图,相机上的框架取景器是不是很简单,就好像一个瞄准器一样。
而另一种在框架取景器基础上装有透镜的取景装置被称为牛顿取景器,它由负透镜(又称凹透镜)和框架组成,这种取景器的特点是,获得同样的视场角时其体积可以打造得小的多,好的透镜材质还有可能获得比较明亮的取景。
法国1898年生产的Le Pascal、德国1904年生产的Ernemann Jropical和英国1922年生产的Ensign Cupid都是装有牛顿取景器的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作为旁轴相机的另一个品种出现在19世纪后期,它的原理是通过一片或一组正透镜(又称凸透镜)或等效正透镜和反光镜将景物成像在光轴90度夹角的毛屏上,取景光路呈现垂直状态,这种取景装置由于取景镜头和摄影镜头轴向平行且相邻,所以取景误差大大改观,这个优点十分突出,所以它很快被普及。
如法国1887年生产的Kinegraphe、德国1889年生产的Krugener Simplex即属于双镜头品种的早期产品;
同时期,和双镜头反光相机取景原理相同的反光式取景器也被大量采用,如比利时在1893年生产的Le Royal Detectif o Ultime Special、和1903年生产的Folding Mahogany Rodolphe;
光亮取景器其实就是反光式取景器的一个变种,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曾流行一时。
它和反光式取景器的主要差别在于用正透镜取代毛屏,由此可以得到景物的空间影像,取景器变得十分明亮。但是眼睛位置变换往往会影响取景范围,而且常常造成眼睛不适的感觉。所以,光亮取景器在后来主要被用作附加取景装置。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的No.1 Folding Pocket相机是许多使用光亮取景器产品中的一个。
这种光亮取景器反过来又对推动简易双镜头反光相机铺垫了道路。
复合取景装置是早期旁轴取景相机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旁轴取景器安装在一台照相机上,提供多种取景方式。复合取景装置的最大特点是让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比如,将牛顿取景器和光亮取景器复合在照相机上,以便提供平视取景和腰平取景两种取景方式;
或者将框架取景器和光亮取景器复合在照相机上,提供同样的取景需求。
复合取景装置的出现对日后高级产品的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1949年德国生产的Plaubel Makina III D就是沿革了这种古典复合取景装置,尽管这一时期的取景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事实上,早期旁轴相机更多的是提供了某种必要的取景方法,美观、便利和带动相机小型化则是以后的事(下期将会说到,不要着急)。
下期预告
说到旁轴相机,就不得不说到 Leica,Leica M 系列作为RF相机的最经典代表,它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二战之后日本相机工业高速发展,日系的旁轴相机又有那些特点和优势呢?(不会只有相对于德系相机的便宜吧?)
既然说到旁轴,总不免要拿它来和单反系统比较,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呢?
不要着急,下期通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