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八佾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②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雍》:《诗经·周颂》中为周天子举行祭礼后撤去祭品、祭器时所唱的诗。彻:同“撤”,古代祭礼完毕后撤祭馔,乐人唱诗以娱神。
②“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二句:诸侯都在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见《雍》诗。相(xiàng):助祭的人。维:用于句中的助词,可以译为“是”。辟(bì)公: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①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②乐(yuè):礼乐。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治理,办妥。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①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②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③亡(wú):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孔子说:“没有道德礼义的夷狄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中原诸国没有君王。”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①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③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会接受这种祭祀吗?)”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①射:指古代的射礼。大射礼规定两人一组,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完再相互作揖退下。各组射完后,再作揖登堂饮酒。
②揖:拱手行礼。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笑得好看。盼兮: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②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③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①杞:国名,杞君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的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其后迁移。征:证明、验证。
②宋:国名,宋君是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③文:典籍。献:指贤人。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宋两国的历史资料和知礼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验证这两代的礼了。”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