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绍了我从搜索课程中学到的搜索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方法。可是只会搜索还不够,搜索之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步——分类整理。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的电脑和手机是房子,我们下载、收藏的信息、资源是我们每天带回来的东西,如果不定期去收纳整理,我们最终会淹没在各种物品和垃圾中。无论多么有价值、多么有美感的东西,都很难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被我们找到。
当一键收藏变得越来越简单,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分类、归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对课程内容的提炼,讲解了对信息的记录、分类整理和收纳是怎么进行的。
第一步:记录
搜索到信息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记录。
说到记录,有一个误区是当我们遇到有意思的或者是干货的内容,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收藏。但其实,不论是收藏网页、收藏微信文章还是屏幕截图,如果缺乏删减和整理,会让信息变得臃肿,难以一目了然,长期下来会囤积很多无效的信息。而且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收藏,没有做任何一点内化或与信息本身建立关联,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就永远是属于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东西。
所以,收藏是一种非常差的保存方式。如果自己不去摘抄总结文章的精华,单靠一键保存,看似很方便,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
如何有效记录信息?这有一味心法:“一删、二转、三存”。
一删:删掉质量低的、不相关的信息,隔一段时间就把过时的、不再需要的东西删除掉。
二转:把这个信息、资源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哪怕给文件起个名字,或者加一句自己的感悟和注释,甚至只是把删减后的优质内容整合到一起,都可以把这些信息与自己当下的工作和生活关联起来。
三存:对于以后可能会反复看的,或者会重新引用的,都要进行分类保存。列明相关信息,自己留下的任何内容都应当是精挑细选,自己有印象的。
记录下来的信息可以保存在电脑硬盘、云盘或手机中,统一管理。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很好用的工具,比如:
对于一些需要随时记录和经常查看的信息,可以保存在印象笔记中。
对于图片信息的保存可以使用Picsew拼图软件,它能将多张截图自动合成一张长截,还可以实现多张图片的横向和纵向拼接。
对于一些纸质文档和资料,这里推荐一个工具:扫描宝。可以将纸质文件扫描然后转为pdf格式,还能直接保存在印象笔记中。像手写的读书笔记,刷过的题,重要地点地图信息等都可以扫描以后保存起来,随时想看就看。
对于需要进行人脉管理的,推荐微信小程序Jobplus,可以扫描纸质名片,进行名片管理。
第二步:分类整理
经过筛选、加工后保存下来的信息,应该怎么整理呢?
我们要分步骤地去整理我们的文件夹体系。
首先,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文件体系,将各文件、文件夹逻辑关系可视化,对文件夹进行分类和命名。
具体可以将信息、资源按性质分类,分为工作、学习、生活、兴趣等。搭建一目了然、便于取用的文件体系。可以使用Xmind工具将自己的文件夹体系做成清晰简洁的思维导图。
接下来,在电脑或云盘中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把之前保存的信息分类放置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对于非常重要的核心文件,务必在其它软件上做一个备份。
对于需要团队协作和分享的文件,推荐使用坚果云,可以实现多人异地同步协作。
最后,别忘了要迭代。建议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梳理自己的文件体系,纳新除旧。
第三步:收纳
前面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已经对收纳有了规划,后面具体的就是选择收纳的工具并实施。
收纳的核心概念是简,对信息精简之后,通过一个印象笔记类的软件就可以掌控全局。
课程里推荐的做法是,遇到喜欢的网页内容,可以复制到印象笔记中保存下来,掐头去尾,只留下最重要的信息,同时给文章起一个自己能理解的标题。如果有几篇同类型的文章,也可以把关键段落凑在一起。印象笔记里可以建立笔记本和笔记本组,对内容进行分类。
印象笔记可以收纳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可以实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安排。比如规划日程、旅行前检查清单、记录灵感等,所有的文档、图片、信息都可以通过扫描、整理收纳到印象笔记里。而且更方便的是可以实现手机、平板、电脑上的信息同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各个终端上查看到相同的内容。
类似的工具还有很多,选工具没有完美的,只要符合自己的核心诉求,坚持用好核心功能就好。不用在同类型的软件中间不停对比、不停更换,浪费时间。
以上,是对信息的记录、分类整理和收纳三个步骤的介绍。学会有效记录、整理信息,可以让我们打造一个清晰、高效的文件体系。在人脑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拥有这样一个体系,无疑是给大脑开了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