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评论周刊:
穿梭大街小巷
这一段段光阴
记在心里不忘
更要静下心来读书
碎片化的时代
文:陈粟
编辑:偈玎
干货满满的一篇文章
波尔多(Bordeaux),是法国西南的一个港口城市,位居巴黎、里昂、马赛之后的法国第四大城市,以盛产优质葡萄酒波而闻名世界。
Bordeaux取自法文的“au bord de l'eau”,“在水一方”之意, 这块土地在吉隆河(Garonne)的左岸,再往外就是大西洋了。
波尔多是由凯尔特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的,当时称之为“Burdigala”,意思就是“居住在低洼的地方”。这个名字说明了波尔多的地理情况。
公元前60年,波尔多被罗马人统治。当时已经是一个繁华的港口,名叫布迪加拉。与西班牙和不列颠联系尤多。
公元1世纪的时候,波尔多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但真正飞速发展得益于12世纪,阿基坦公国(领土包含波尔多)的女公爵阿里耶诺改嫁给英国的亨利公爵,婚后不久便继承皇位,成为亨利二世国王,波尔多变成了英国领土。由于英国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出产高品质的葡萄酒,而当时的英国正是一个新兴的富裕航海国家,女公爵成为皇后,既带来大片的领土,更带来葡萄美酒,波尔多获得了贸易优先权,葡萄酒能够享受税收的减免,在英国的销量大增。波尔多酒走上国王的餐桌,皇室和贵族钟情于波尔多葡萄酒,商人和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好酒,波尔多葡萄酒产业进入蓬勃兴盛期。
后来的百年战争法国战胜英国,重新夺回波尔多,但是当时的陆路交通还是没有海上交通发达和便利,虽然法国的贵族也都是爱酒之人,巴黎和波尔多的距离却成了障碍,事因当时的关税和距离是成正比的,波尔多的葡萄酒要比其他地区如香槟和勃艮第来得贵。波尔多商人只能集中于发展国际市场,荷兰和英国成为他们的主要出口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国家分别扮演了塑造现代葡萄酒性格和品质的角色。
在16-17世纪,精明的荷兰商人也来这里从事葡萄酒的贸易,最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围海造田的技术。当时波尔多也实行贸易保护,不允许其他国家的酒商在波尔多城内经营业务,而这难得倒别人却难不倒荷兰人。
荷兰的名字“Netherlands”就是低洼地的意思,来到波尔多难免有同病相怜之意,你实行贸易保护,他反而心中窃喜。排水造田可是他们的长项,荷兰标志性的风车就是水利工程的工具。
现在波尔多最著名的产区梅多克(Médoc)当年还是一片沼泽地,Médoc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o aquae”,意为“在水中央”。
正是荷兰人将洼地的积水排干,让土地浮出水面,种上葡萄,于是,梅多克四大名村:圣朱利安(Saint-Julien)、玛歌(Margaux)、波雅克(Pauillac)和圣埃斯泰夫(Saint-Estephe),在曾经的废地上站立起来,变成波尔多葡萄酒最精华的产区。
梅多克产区
梅多克产区威名的树立得益于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
葡萄酒世界里的江湖:小时候听《说唐》,最吸引的无疑是隋唐十八条好汉的排定,众豪杰各为其主却同列一个榜上,并且不像职业网球手的排名还有爆冷的机会,在英雄榜上排名高者就是排名低者的克星,有取其生命的绝对权利。而《水浒传》里怎么看都不像是一班好人,却因为那梁山英雄排座次、一百单八将英名留。更不用说《射雕英雄传》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诱发了多少青春年少的白日梦了。
是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封神榜》的情结?葡萄酒世界也不例外。
1853年拿破仑三世发布命令:法兰西要于1855年举办工农业博览会,以庆祝欧洲和平40周年(自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拿破仑三世认为所有出色的工农产品都从根本上与艺术有关,因此同时举办艺术博览会,他强调这才是首届真正的世博会。
当时波尔多商会选取了一些葡萄酒送展,并且提供了一张责成葡萄酒经纪人公会制定的波尔多名酒分级表,旨在介绍波尔多葡萄酒的丰富性和优秀的质量,以起到推广作用。
波尔多五大一级名庄
分级榜并非凭空建立的,而是根据市场约定俗成,与酒庄的名声以及售价有着直接的联系。事实上从17 世纪初波尔多就以拥有最高质量、最高声望、最高价格的酒庄为基准标定价格,当其时在葡萄酒最重要的英国市场最知名的酒是产自格拉夫的奥比安酒庄Château Haut-Brion,其后梅多克的拉菲(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图(Château Latour)和玛歌庄(Château Margaux),也都由于品质的无与伦比而名声远播,价格远高于其它波尔多酒,因而自成等级人称:“一级酒庄”,占得先机,后来者只能称为二级酒庄、三级酒庄,到19 世纪中已经分到了五级。这个分级体系成为当地葡萄酒贸易的基石,酿造者、酒商和经纪人,都对每个酒庄的等级、声望、相应的价格耳熟能详,成为业内人士的商业指引,也在社会上流传。1855年只是趁世博会的机会为皇帝作了一次招安,这又是葡萄酒世界里的水浒了。
1855梅多克列级名庄分级榜,一直受到世界葡萄酒界的尊崇。因为它将复杂多样的波尔多葡萄酒变得简明易了,用等级制度规范了葡萄酒的质量,也成为葡萄酒爱好者入门的提纲,让人更容易了解、找寻、确认与自己的口味、地位、经济能力相对应的葡萄酒。
波尔多葡萄酒成为葡萄酒世界的坐标,吸引了最多的消费者,都与这分级榜有着莫大的干系,成为法国葡萄酒成功的关键,也为世界葡萄酒业立下了典范。
Grands crus classés en 1855 Médoc,这个分级榜其实就是梅多克的分级榜,除了奥比安酒庄来自南部的格拉夫,其余酒庄都位于左岸的梅多克。当时右岸的圣艾美隆(Saint-Emilion)和玻美侯(Pomerol)葡萄酒的名望和商业运作还没有那么发达。
左岸右岸
据说波尔多左岸、右岸的概念是英国人首先叫出来的,以当时葡萄酒世界的后起之秀圣艾美隆和玻美侯对应传统美酒产区的梅多克和格拉夫。波尔多一共有三条大河,吉隆河(Garonne)与多赫多涅河(La Dordogne)汇流而成芝朗迪河(Le Gironde),然后奔大西洋而去。决定河流左岸、右岸的原则是按照水流的方向确定上游、下游,而顺着河流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
在法文里La是阴性冠词,多赫多涅河洄转曲折确实如女性般的婉约,滋润呵护着北方的土地与葡萄园,此区的土质以黏土最为丰富,石灰质、砂质地及砾石等混合相间,特别在玻美侯更适合早熟易种的美乐(Merlot)葡萄的生长,酿造出的酒温柔丰盛、甜酸怡人、果香突出、丹宁如丝绸般顺滑可口,肉感浓郁,深具女性化的特质。
Le是阳性冠词,象征着两河汇流后芝朗迪大江西去的雄放,河水恒古的奔流冲刷、河流因近海常有改道的变化,造就了此区满布砾石圆丘的地貌,土地贫瘠但排水佳,砾石既反射阳光又能储存热能,葡萄更容易向下扎根,特别适合强壮、不易成熟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成长,酿出的酒雄厚、劲道与深度十足,平衡感、陈年的潜力、丰富性与复杂度皆无与伦比,梅多克最是经典。
梅多克有2个地区性法定产区:梅多克法定产区和南部的上梅多克(Haut-Medoc)法定产区;6个村庄级法定产酒区:圣朱利安、玛歌、波雅克、圣埃斯泰夫、利斯特拉克-梅多克(Listrac-Médoc)和慕里斯(Moulis)。
中级庄(Cru Bourgeois)
Cru Bourgeois,在法语里,Cru亦为酒庄之意,Bourgeois为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之意。
Bourgeois这个词从12世纪已经开始出现了,那时的波尔多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批发商人云集的城市,这个阶层的人被称为资产阶级。在英法统治时期,这群人通过金钱和商业想方设法提高社会地位,争取拥有土地的权利。十五世纪以后法国资产阶级家族在梅多克地区已经拥有不少优良的葡萄园,这些出自资产阶级的葡萄园此后被称为“Crus des Bourgeois",后改为“Crus Bourgeois”。
1932年由波尔多工商协会和农业委员会列出了一个名单,共有444家酒庄,组成了中级酒庄联盟,Cru Bourgeois从此确立。
“中级酒庄”的历史就是一笔糊涂账,自设立以来一直在酒庄、工商协会、立法部门之间喋喋不休、争议不断。多年来不停地立法又推翻,修改又重来,无奈地,后来的“中级酒庄”只好自我认可,质量是介于波尔多左岸最高等级的“列级名庄”与普通“波尔多AOC酒”之间的产品,而非实际的酒庄级别标志。
波尔多酒庄为何以“城堡”(Château)为名?乃是因为它的葡萄酒历史,首先是以皇室、贵族在此建城堡、瓜分土地开始,这是列级名庄的发端。
资产阶级其后兴起,能买到的不可避免是次一等的土地了。这对于讲究“风土”的法国人而言,是无可置疑的,再开垦的葡萄园的品质、酒的品质都不仅仅是略输、稍逊了。波尔多“中级酒庄”对名分的争取、退让,既是中产阶级彬彬有礼之社交行为,但也暗示出有欺骗性的隐瞒或掩盖。等级划分一向不是让人相信,而是叫人服从,不太关心品质的真实,只是使劲说人们应当遵守它,付给它一个好价钱。
Cru Bourgeois,一般翻译作:中级庄或者明星庄。现行的制度由2010年批准实施,官方将名称定做:梅多克“士族名庄”分级制度,每年以上市之前那个年份的葡萄酒为评审对象来确定酒庄入选资格,并取消了名单内的三级细分制度。
2017年的最新消息是又有了新的方案,新方案将每五年重新评选一次,以酒庄过去5个年份的葡萄酒品质为评选依据;通过“盲品”方式评审并入选的酒庄,将在以后的5年内获得梅多克士族名族认证,5年后再重新评审认证,名单内的酒庄再细分三个级别。
兜兜转转,别说消费者了,就连葡萄酒专家们也至今摸不着头脑,不知折腾到啥时才是个尽头。
最新的名单,年份官方评选结果,共有271家酒庄获得梅多克“士族名庄”头衔,来自7个AOP产区。好吧,关于中级庄,以后改叫:士族名庄,到此为止。
一条小溪形成的一方风土:名字叫做“Jalle du Breuil”的溪水,和两侧的碎石丘共同形成的微气候,将Château de Breuil、Château Cissac、Château Cos d'Estournel、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等酒庄相连,共享自然的馈赠。
从波雅克北行,公路左手边依次是木桐堡、拉菲堡,右手边则是Château Clerc-Milon,因为酒标上是两个人在舞蹈的画面,被称为:双人舞堡;继续北行,跨过一条小溪上坡,右手边就是熟悉而又让人讶异的混搭亚洲风建筑的爱士图堡(Château Cos d'Estournel)了。
拉菲堡1354年才建园,在十四世纪时已相当有名气。到了1675年由当时世界的酒业一号人物希刚公爵(J. D. Segur)购得,此时的他同时拥有波雅克顶级的名庄拉图堡(Chateau Latour)、木桐堡(Chateau Mouton)和圣埃斯泰夫的凯隆世家(Chateau Calon-Segur)。法王路易十四曾说希刚家族可能是法国最富有的家族。 1855年拉菲堡位列一级名庄之首。1868年由詹姆士·罗斯柴尔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开拍卖会上以天价四百四十万法郎中标购得,该家族拥有拉菲庄一直至今。
爱士图堡是由一名叫路易斯-加斯帕德·爱士图尔(Louis-Gaspard d'Estournel)的葡萄酒爱好者建立于1811年。此人不算十分富有,但葡萄酒抱有无限的热情。他非常仰慕拉菲堡的成功,就在拉菲堡的对面购买了一块坡地,建立了自己的酒庄,1855年位列二级名庄。
“Lafite”名字来自古语方言“la hite”,“小山丘”之意,爱士图堡的“Cos”也是类似的意思,只是一丘还比一丘高。两丘之间的这条小溪名字叫做“Jalle du Breuil”,一衣带水,将波雅克和圣埃斯泰夫连在一起。
小溪往下不远就汇入芝朗迪河了,此处一溪之隔,一边是二级庄的爱士图堡、一边是一级庄的拉菲堡和木桐堡、再加四级庄的杜哈米隆和五级庄的双人舞堡,再往上就是与小溪同名的博莱堡(Château de Breuil)和斯萨克堡(Château Cissac)。
溪谷低处是流水、草地和树林,充满碎石的缓坡至高处则是葡萄园,表面为砂砾土,下层是石灰岩和粘土质土壤,近处是芝朗迪河,远方是大西洋,这一方水土构成一片独特的微气候区,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葡萄酒风格的形成。
因为离得近,这几家酒庄葡萄园的历史也多有纠结。
双人舞酒庄1855年被评为五级酒庄,当时的拥有者是Jean-Baptiste Clerc,Milon则是所处的小村名,现在属于拉菲堡拥有的Château Duhart-Milon也在此处。
1863年,Clerc先生不幸逝世,此前酒庄的一部分出售给了Jacques Mondon,剩下的一部分则为Clerc的遗孀拥有。尽管Jacques Mondon只拥有很小的一部分,但通过官司成功地获得了“Chateau Clerc-Milon”的名称使用权,并将酒庄改名为Clerc-Milon-Mondon。原来的酒庄逐渐衰落,葡萄田也几经易手,产权旁落。
Jacques Mondon则发展兴隆,1895年在波雅克村拉菲堡的西北边购买了一块田,1899年Mondon家族又在临近的斯萨克村购买了一块田,二者合并而成:Château Cissac。
1940年Mondon家族的女性继承人去世,财产被女儿继承再传给儿子成为Vialard家族的物业。后来Marie Vialard继承了Château Clerc-Milon-Mondon,并在1970年卖给了对面一条马路之隔的木桐堡。木桐堡持续收购周边原本就属于Clerc的田,去掉Mondon恢复原来的名称Château Clerc-Milon。
Marie Vialard的儿子Louis Vialard则继承了斯萨克堡,勤奋经营,并在1966年晋身中级酒庄,1968年他的女儿Danielle Vialard开始执掌酒庄,之后创立Domaines Vialard,从事葡萄酒贸易,开展国际行销。
1987年,Vialard家族收购了与斯萨克堡相邻的博莱堡,成为自己的旗下品牌。
博莱堡(Château de Breuil)的历史可追溯至6世纪,是梅多克地区最早开发种植葡萄的地方,正因为历史悠久,所以酒庄和小溪都以博莱命名。酒庄内古老城堡的残骸仍然让人印象深刻,而发生在10世纪有关城堡与爱情的传说变成了乡间的鬼故事,依然在流传。1932年产生的第一份中级庄名单,博莱堡就位列其中。
斯萨克堡(Château Cissac),在18世纪时也曾经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建立在罗马人留下的遗址上。
斯萨克堡与所在的村庄同名,博莱堡则与流经此处的小溪同名,于此可见这两个酒庄在当地的历史和地位。
前文说过,波尔多葡萄酒的成名史与英国皇室的认可大有关系,当拥有波尔多领土的女公爵成为英国的皇后,波尔多酒走上皇家餐桌,从而名声在外的。此一营销手段一直在被复制。在酒类发展史上,英国的口味可谓居功至伟。
“有些葡萄酒可以一天喝一次,有些可以一年喝一次,Petrus则是一生才能喝一次的葡萄酒。”现在被称为波尔多酒王的柏图斯也是因为被英国皇室的认可,才确立地位的。
柏图斯酒庄( Petrus)位于法国波尔多右岸的波美侯,不在1855年梅多克列级名庄的范围,最初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庄。直到1925年,艾德蒙·罗芭夫人(Madame Edmond Loubat)购得酒庄,辉煌历程才由此开启。罗芭夫人首先将酒带进她的朋友圈,在法国的富商、高官等高级社交圈流传,打响知名度。再带进更具话语权的伦敦,标个高价放进一流餐厅的酒单上,在英国上流社会引起话题。随后进军英国皇室,柏图斯成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希腊的菲利浦亲王订婚宴上的杯中物,罗芭夫人甚至在1947年女皇结婚大典时成为了皇室的贵宾。罗芭夫人高超的社交手腕,让柏图斯一举成名。
而在1997年,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50年金婚纪念宴上,唯一指定用酒则是斯萨克堡:Château Cissac 1986,只是中级庄的斯萨克也因此一举成名。
这段渊源,使得波尔多美酒与大不列颠皇室的传奇缘分依然在延续。
英国皇家宴会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宴会选酒也是大有文章。伊丽莎白女王拥有的皇家酒窖建于 1908 年,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女王、首相和外交大臣们随时能够拿出顶级佳酿来应付频繁的外交宴请,所以它也被称为是 " 英国外交的秘密武器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因为受邀来这座酒窖参观而大感兴奋。
酒窖拥有一个豪华管理阵容: 4 位葡萄酒大师和 1 位前外交官,他们每年都会开会 2-3 次,决定近期应购买哪些酒、哪些酒已到巅峰期应该喝掉等。他们同时也为酒窖里的藏酒分级,分为 A1、A、B、C,最高级别的 A1 只在皇室重要活动和重大国事访问中使用。
五大名庄之首:拉菲堡和门前的池水
二级名庄爱士图堡的亚洲风
爱士图堡门前的葡萄园,左上是拉菲的堡尖,树林和草地就是博莱溪谷
前方的斯萨克梅多克产区,斯萨克堡和博莱堡的葡萄田
春天的梅多克,老藤储势待发,等待着萌芽
夏天的梅多克,葡萄挂果,累积着养分
秋天的梅多克,果实累累,自然的馈赠
Château Cissac:斯萨克堡品质早就跻身中级庄的前列位置,一直被誉为最具性价比的士族名庄,多次获得各类比赛大奖。在Louis Vialard的努力之下斯萨克堡得到蓬勃发展,在英国市场畅销了几十年,现在有超过80%的产量供应国外市场,几近一半的销售在亚洲地区,被广泛采用于高级场合和国际航空公司商务舱头等舱专供。
现在的斯萨克堡有超过50公顷的葡萄园,葡萄品种的种植比例是:70% cabernet sauvignon, 22% merlot, 8% petit verdot;平均每公顷的株数是7000棵葡萄藤,平均树龄超过40年。人手采摘,控温酿造,按照自家比例的法国橡木桶陈年18个月,30%的比例是新桶。正牌酒年产量240,000瓶。副牌酒为Reflets du Château Cissac AOC。
斯萨克堡红葡萄酒集力度和优雅于一身,其酒液呈亮丽的紫红色,以覆盆子和草莓等红色水果香气为主,入口柔顺,单宁紧实,结构感强,还散发出烟熏和咖啡的香气,余味悠长。
打开酒庄的官网,一行字赫然映入眼帘:“我们永远在追求品质的路上”。而且斯萨克堡坚持要做的普通消费者都能买的起、喝的起的酒,自然馈赠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杯中物。
Château de Breuil:博莱堡约有20公顷的葡萄园,种植面积:52% merlot, 41% cabernet sauvignon, 7% malbec;平均树龄超过25年。和斯萨克堡一样注重田间管理,追求葡萄的质量,分地块、按照成熟度分批采摘,使用小型发酵罐,低温发酵,完成后在法国和美国橡木桶陈年一年,10%的新桶。
日本市场极受欢迎的博莱堡,特意指出博莱堡和拉菲、爱士图堡的位置
在以博莱为名的小溪和两边的山丘共同构筑的微气候里,上游的斯萨克堡、博莱堡,下游的爱士图堡、拉菲堡,共享大地的恩泽,而气候、土壤、种植者又通过葡萄、通过葡萄酒将自然的恩惠带给我们。
诚如博莱堡的格言:“葡萄酒是快乐的象征,为人们带来愉悦感是葡萄酒最初和最终的使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