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Z的周记 (2019.02.11-2019.02.17)

本周金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目录

一、真知灼见... 3

1、刺猬效应... 3

2、2019年,你需要增加的本领是什么... 4

二、随风飘... 5

1、过年来对于三件事情的看法... 5

2、从翟天临博士后风波... 9

三、静夜思... 11

1、书... 11

2、影... 11

四、断舍离... 12

本周完成:... 12

下周计划:... 12

五、且听风来吟... 13

六、拾遗... 13

一、真知灼见

1、刺猬效应

相信刺猬效应大家很早就知道,今天结合兵荒马乱的2018年以及奋发向前的2019年,把这个效应深入解剖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这几天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参加同学聚会。有没有一种说不上话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样去融入。

有时候自己默默出去抽根烟,然后回到包间,依旧是笑脸相迎。

找不到那种纯粹的感觉 ,总觉得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产生一种和他们说不到一块的困惑。这个时候,我希望刺猬效应可以帮助到你。

“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就像上面聚会的例子中,当你觉得自己与他人说不到一块的时候,是因为你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双方都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刺。尤其是最近两三年,相互之间的聊天,吃喝玩乐多了起来,个人规划少了许多。大家在一起聊天都是说着公开的事情,基本上不会袒露出自己的事情。

这也就是我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的原因。

在说刺猬效应。有两个词需要我们知道:亲密无间和亲密有间。我认为后者可以维持更长久的亲密关系。

最好的朋友是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关系变的很铁。

因为那个时候,这个好朋友下课就说:走,请你吃好吃的。当时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要好好请我呢?但是也禁不住他的请求,就去了。心里想,不能每次都让他掏钱呀。

所以,基本上是他请吃零食一次,下次一定是我请,一来二去,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最后就是一起吃饭,一起算钱。就是找到了这种距离,相互取暖的距离。我有一些事情也会在心里慢慢消化,他也是。并没有因为对方不把任何事情不给自己说或者分享而感到生气或者有其他的想法。

在这里,我的看法就是:如果你觉得这个人你想要去进一步了解,那就去尝试寻找双方的最佳距离,哪怕对方的刺有那么一两次扎到自己。

如果这个人要离开,那么不要悲伤,不要愤怒,只能说这个人不是那个和你抱团取暖的那个。

刺猬效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当一个和你不太熟悉的人渐渐地向你靠拢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压力非常大。同样,你渐渐靠拢一个和你不太熟悉的人时,对方也会突然后退几步。随着熟悉度的上升,心理距离会缩短,但是无法持续保持零距离。

人是感性的动物,很多时候,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对人不对事。会受到那个我们亲密关系人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要合理利用刺猬效应,回归自己的理性。进一步去取得最好的结果。

2、2019年,你需要增加的本领是什么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简单的写道,怎么样确认自己的新年学习本领。本周就把自己需要学习的技能分享出来。

这个方法还是“7个人物法”。首先对比自己周围或者你想要成为(超越的人)。分为三个阶段:①1-3年的目标(1-2个)

②5-10年的目标(3-4个)

③终身目标(1-2个)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是你想成为人,而不是自己的明星偶像。比如说你喜欢鹿晗,但是你想成为他吗?

然后分别写出这七个人的身上最闪耀的3个特质。一共就是21个特质。

随后把相同的特质来做一个统计,比如说:自律这个特质出现了3次,自信特质出现了5次……

把所有特质都进行统计,最后肯定会有出现的次数排名,选出前三个特质以及出现最多次数的特质。

那么这三个特质就是你今年需要学习的本领,其中次数最高的是主要学习的特质。我自己今年的需要学习的本领是:责任、自信、好奇心。

确立好自己需要学习的本领后,然后就去观察你的目标任务是怎么样来处理事情的,比如:他是如何进行责任这个特质的修炼,然后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模仿他。

把这三个特质写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早上提醒自己:这是我需要学习的本领。学会去控制自己。不断地成长。

二、随风飘

1、过年来对于三件事情的看法

每次过年期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遇到三种情况:虚荣感、婚恋、生老病死。

01】虚荣感——寒门贵子要不得

年前发小结婚,一起长大的都来帮忙。中午吃饭的时候,比我们小一岁的同村男孩来。小A代替。

先说下他的一身的行头:从头到脚,头发:中分。带着耳钉

上衣看上去韩流搭配,卫衣superme。

裤装缩腿,鞋是耐克。手机好像是最新款的苹果。

从手上拿的到身上穿的大概价值15000大洋。或许有人说,穿成什么样关你什么事,家里有钱你管得着?(或许是我认为他够不上他的穿用)

再说他的家庭:他爸爱喝酒,以前开卡车,现在在家待着。小道消息,因为他的父母信教,所以不去工作。在农村的或许知道所谓‘黑教’的可怕。而且还有年迈的爷爷。就这样的家庭你告诉,凭什么穿成这样。

有人说或许人家自己工作出色。别闹了好吗?

我问过他邻居我发小:他什么工作,怎么感觉穿的像个城里人。

回答说:能有什么工作,一天就在家呆着。

家里没矿,自己不努力,凭什么这样。我想到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虚荣

记得18年有个小视频:

在马来西亚一商场中,一位妈妈当众向女儿下跪,因为女儿要买iphone手机,但因家庭经济拮据,没能力给女儿买,感到很愧疚,于是下跪乞求女儿的原谅。

但最令人感到恶心的是,那个女儿竟没有马上扶起妈妈,而是继续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其进行斥责。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妈妈似乎还是一名残疾人。

这样的寒门贵子要不得。在生活中发现:寒门中孩子出现虚荣心的比例远远大于城市中小孩。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

我本来习惯了黑暗,你却让我看见了光明,当我沉迷于光明的时候,你又把我踹回了黑暗”

即使看见了光明,看见了繁华。也不应该被这一切所魅惑了双眼。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都应该清楚自己是谁。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知道去向何方。哪怕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记住就好。

02】剩女养成记

中国的年带有一定的特色,比如说:催婚。

每到这个时候,网上就会出现很多段子,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催婚了:

父母夸:谁谁谁家的小孩都会跑了。

这套西服,只有在正式的场合穿,唉,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穿上。

家里自己的卧室内,明明只有自己一个人住,然而父母摆了两个枕头

......

年假期间同学聚会,就说到了找对象这个话题,

其中有两个女同学说:“你们给介绍个对象呀。我都27了,想找,家里也催的急”

我们说:“你俩看不出来着急啊?那你们要找什么样的。”

回答:“最起码,个子最起码175,人也能说到一块,家里有车,得在县城有套房,首付也可以,剩下的基本上没啥了。”

我们说:“照你们这么说,没有什么人符合你们的要求,为什么一定要有车,有房。”

她俩说:“你不清楚,这在村里已经是标配了,是必须有的。”

我的内心其实有些小气愤和感叹,这是在18线的农村啊,是农村,农村啊。

就说:“那你们算一下如果结个婚得花多少钱:一个车15万,彩礼不多15万,房子不多30万。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10万。”

“一共70万,你让一个农村人怎么拿出这么多。”

其中有个女生说:“那他爸他妈这么多年积累的呀。”

我的奶奶呀,我真是惊呆了就说:“一般农村基本上是两个孩子,从出生到25岁之前,

好好算算父母给一个人花30万不算多吧。两个孩子60万。加上家里的开销,还不敢生病。最重要的是在农村都是体力活,根本挣不下钱。

你一下就让拿出70万结婚,你这是要逼死父母啊。”

她俩停顿了一会不知道想说什么,

直接回怼:“那你俩家里有没有哥哥或者弟弟,你家里现在有70万现金吗?”

顿时沉默。

对于农村这个问题结合婚后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吵架,那么多离婚。我想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解释下。

人生5大需求

最大的前提是自己奋斗才能踏实。

首先,人类要满足自己的温饱需求,就是我要能保障我吃的起饭,我得先能生存下去。

工资在我们这里3000/月,算是可以了。

如果掏空父母,左邻右舍借钱来给你这种需求。只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你养不起汽车,你养不起房子。反而又会倒求父母。倒求别人。

这个时候其他人已经给不了你想要的东西,所以矛盾就会产生。和伴侣吵架,甚至离婚。

电影《黑暗面》中给我们启示:爱情是经不起考验的!

其实我更想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人性的贪婪放开一个口字,只会无限放大。

回到婚恋,在最低层的生存需求都需要别人来满足,海市蜃楼,就去追求安全需要,岂不是盲人摸象。瞬间坍塌。

最后我想告诉这两个女性朋友:有要求是正常,但没有那么多标准。祝安好!

03父父子子的传承与翻版

其实这个话题有些悲凉,但这就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写照。

正月初一,中午吃饭,不用问肯定是一大家子围着桌子,幸福和睦。

但是如果你们看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一个人吃大年初一的午饭作何感想:

东边邻居,80多岁,老伴去年去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县城,小儿子在珠海,大女儿嫁到隔壁村。正月初一,一个人在家吃团圆饭。大儿子就在县城20分钟的车程但就是不回来,

小儿子珠海发展已经快30年了基本上不回来了,女儿嫁到邻村正月初一肯定不会过来。

后来又听说:外甥女除夕下午给老人送了点饺子,陪了老人一会,然后就回家了。

我想还有什么比这个悲凉。

一个老人期盼孩子的回归,但是只身一人。下午在村口望着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又背着手回到家中。

我姑妈说:我看我以后也是这样,人家(我弟)以后在深圳肯定不回来。

我说:他敢这样,我不打断他的腿。况且根本不会,因为你就很孝顺双方的老人,不计较一些得失。他又怎么会这样对你们。

其实不难发现:人生真的就是一个轮回,只不过是表现在你和儿女之间。

在说老人的大儿子的孩子,我知道的很闹腾,闯祸,最明显的根本不会关心大人,稍微比变形记中那些城市主人公强一点,

所以你想让自己孩子成为什么样,首先你要做出榜样。

是好是坏,由你决定。择善择恶,由你决定。

2、从翟天临博士后风波

人设崩塌的翟天临,终于发了致歉信。坦言自己因为虚荣心和侥幸心,走了“错路”,并申请退出北大博士后。

但是一副,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随便来,我接着就是的姿态。吃瓜群众,并不接受。誓要扒扒翟天临。

网友说,别再扒了,在扒只剩下初中学历。

记得知乎上有句话: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有时候有真正实力的人得不到重用,跳梁小丑却在蹦哒。学术造假,竟然一副短短的道歉信就压了下来。

就像是说:我自罚三杯,下不为例。

央网一句呵呵的调侃。道出了“浅尝辄止”的处理。与我而言真想呵呵他们一脸。

我们不知道这背后有没有操作,但是我想说,学术不是一个民族的上线,而是一个民族的底线。

还有人说,别人读博士要钱,我读博士要命。

2019年2月14日上午,在董铺水库的一处芦苇荡中,发现了一具尸体。经过各种特征的辨认之后,遗憾的宣布,该具尸体就是失联了15天的中国科技大雪博士生刘春杨,实在是令人痛心!事情发生的前后就不在赘述。

日期再往前,2019年1月8日,同济大学研三学生王浩失联,他的哥哥王飞在微博上寻找弟弟。半个月后,哥哥发微博说,王浩已经买上回家的机票,准备过年。网络上不知道的事实是:王浩投河自尽。人已经下葬。


因为他是我高中同学,又是隔壁村,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自尽的原因有可能是: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

依旧是同济大学。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经纬,在微信上敲下最后一行字“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起身走到窗边一跃而下;微博上爆出原因是因为:导师承诺让其读博,但是在研三这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又反悔。并且其导师终日压榨,365天无歇息。稻草最终压死了骆驼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长期被导师欺压,工作生活都没有自己时间。俨然奴隶。被迫喊导师“爸爸”,毕业前从宿舍楼坠下身亡;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女博导长期压榨,最终在圣诞节当天溺亡……

好像人们默认了一种模式:学生就应该被导师压榨,无条件帮助老师“科研”是正常的。

最可怕的网络上一种言论:

“就这种心理素质还去读研读博。

这种博士到了社会上也是累赘。

要是我,临死前也一定要拉上导师,都要死了,还怕啥。”

我不确定,发表这些言论的人是不是有读研或者读博的经历,但是我确定,如果你是研究生,肯定不会出现这种言论。

人们总是愿意站在圣母的高度去高谈阔论,但是没有圣母的能力,济世救人,多么可悲,多么失望。

首先我想说压力和焦虑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梳理自己的焦虑,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感受自己焦虑,感受自己的情绪。

就像我自己的一个小例子:

去年下半年进行博士报名,当然我也简单的按照要求去报名,但是没有特别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报名是不是成功。

之后就在图书馆复习,微信群里小伙伴说:过了今天报名就截止了,明天就是元旦了,大家抓紧时间呀。我内心咯噔一下,我到底有没有报名成功,顿时学习也学不进去,焦虑,不知所措。就这样的心理活动持续了一会。我就开始问自己:

“自己报名的对吧!是的”

“现在在学习,才是上午。你是不是不回办公室看看?对,我现在不回去”

“那你觉得自己现在这种状态,对你自己现在的学习有帮助吗?完全没有,起到了坏作用”

“既然你还有时间,现在也有事情要做,那为什么不先学习,中午再去看看呢?对哦,”

所以你看,如果我们出现了焦虑的情绪,要学会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进行自我对话。不断的引导自己。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与焦虑成为朋友。

所以,让子弹飞一会吧!

三、静夜思

1、书

《预见的力量》读了半本,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说:我们需要并且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就是:你要去预见未来,科学的分析。就像有句话说的:只有把自己科学的套路参入自己的直觉中,才能大概率的趋利避凶。

但是与我的感受而言,我们并不需要且必须去预见这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左右脑,学会灵活交换。

这本书中围绕四要素模型来进行:资源、科技、人口、管理。

我们要学习ZOD,就是大脑探索区的练习,

这本书,完结后会在下周周记中写出读后感,以及方法。

2、影

这周在家看的电影很多就像:《流浪地球》、《飞驰人生能》、《疯狂外星人》……

这些电影都是在家里手机上看的。所以真的没有体会到,影评里的那些感受。所以决定下周去电影院看下《流浪地球》。

对于其他的电影给我没有感觉的一个原因就是:情节以及转折不明朗。给人的代入感不强烈。即让我感觉不到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人类的情感。这几点不太明显。不像《流浪地球》中,父子因为工作的分离。这才是大部分现实生活的写照,家人之间的感情最为感人。

其实这几部电影传达出一种价值观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生活中,总会有人在做其他人不愿出手的好事,对吗?那为什么不是你呢。

积善成福,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四、断舍离

 本周完成:

书:完成《预见的力量》半本。樊登读书:《AI·未来》、《爱因斯坦传》

其他: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

去学校,并确认自己的心性成长,稳重,低调。

运动:完成了一周三次的运动。

人际:去理工大和朋友聊科研以及生活。之后来到忻州朋友家。


未完成:

饮食的控制,在家3周左右的时间朋友快10斤。

没有学习英语,好的现象就是在思考自己怎么样学习,已经确认方法。

下周计划:

1、运动:跑步减重。目标瘦到140斤,减掉15斤的肉。

2、微信白天断连,开启学习时光,心诚则灵。

3、坚持早睡早起,并且确认早起后的需要干什么

4、情绪上:每天知道自己的要学习什么本领,默念三遍。不骄不躁,温和待人。

5、准备谈恋爱上:好女孩交流有趣的事情,适合自己的要抓住。

五、且听风来吟

这一周主要和一个女性朋友聊到相亲这个话题,出现了男女思维的重大差异。

有关于女性安全感的问题。她说:如果我从小认识一个男孩。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可以从心上给我安全感。但是让我相亲。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就要从外在条件上来寻找安全感:房、车、彩礼等。

但是我的观点是:如果有个姑娘直接跟我说这些条件,我可能就不会在去接触。我可以满足这些条件,但是不会找这样的姑娘。

我的看法是:房车之类的是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再去考虑,但是现在咱们都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直接说条件。给我的感觉就像:没有地基,你就要去盖房子,这怎么牢固。事情的发展都需要顺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既然你是这样的选择条件,那就要拿出与之相匹配的条件。

你看的这个事情是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

这可能就是男女思维的差别。也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觉得找不下对象的一个愿意吧。——高不成,低不就。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看待自己。

六、拾遗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临终遗言

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5、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6、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7、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人生启迪: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9、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人生启迪: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所有阻挠因素,使“我想”转变成“我能”,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结果。

10、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仅是个好恶。明白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

人生启迪: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坎坷还是一片坦途。

11、君子如玉亦如铁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12、养一身浩然正气

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会有勇。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容易取胜,就是大贤人。

人生启迪: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来,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

13、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善人也,而甚孝。

真正善的人,必是极为孝顺的。

人生启迪:在现代,家庭观念正在日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其实只是自己的眼睛为花花世界所迷。亲情就是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只有放在心里才能越捂越热的东西,一切使之淡漠的理由,都注定会得不偿失。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而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

人生启迪: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

17、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人生启迪: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22、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便是功夫。

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23、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24、慎思之,笃行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

25、不做就是不知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德行合一,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

26、路,尽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人生启迪: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27、天理即是仁心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28、求道须深下去

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人生启迪:一个人若想有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王阳明认为,在学习中问的问题越多,他的学问就会越加精细。而想问得多,就必须拓展、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勤奋。没有勤奋,想成就任何事业都几无可能,任何事情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成的。任何光辉夺目的事业背后,都是一个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的过程。

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30、自省才能自明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学习应该返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人贵有自知之明。

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人生启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34、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人生启迪: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35、最怕是傲字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37、只求力所能及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38、不动心,不烦恼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ZZZ

2019.02.18     13:01于朋友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ZZZ的周记 (2019.02.11-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