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

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_第1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藏传佛教认为,凡人围绕冈仁波齐转1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转10圈,可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108圈,可以立地成佛。

2014年马年,正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转1圈相当于13圈。这一年,西藏芒康县一个叫普拉的村庄,有11名藏民结伴而行,开始了历时一年,行程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这是电影《冈仁波齐》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一副纪实画卷。

碰巧,那一年,我第一次进藏,与电影拍摄的时间同步。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我对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特别期待。

1、不像电影的电影

说它不像电影,是因为它没有戏剧性冲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原原本本的生活场景,实实在在的吃喝拉撒睡。摄制组就跟着这些藏民,如实拍摄他们的每一天,开拖拉机,磕头,走路、搭帐篷,做饭,念经,睡觉,直到抵达冈仁波齐,听说连剧本都省了。

在318国道4444公里处,我遇到两名磕长头的朝圣者,一人开车,一人磕头。我以为他们不愿意和外人交流,没想到他们很开朗,也愿意合影。他告诉我他们已经离家7个多月了,他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来张照片,你看,他一脸清澈的笑容,蛮帅的。

图片:老江

在藏区高原地带,别说磕头,连正常走路都不能太快,否则呼吸急促,心肺难受。这样几步一叩拜的磕长头,往往需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但看上去,他们好像比我们走路还轻松,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从肉体到精神的磨难不会让他们放弃吗?

查阅了一些资料,不外乎信仰、虔诚等等,总不得要领。我想,在《冈仁波齐》电影里应该有答案。

进影院之前,我特意翻看了进藏时拍的照片,心想,在电影中又可以再过一把欣赏雪域风光的大瘾了。

然而,我错了。电影还未过半,我就为自己这种意识感到羞耻了。

电影的画面不如我亲眼目睹的那般绝美,甚至不如我拍的照片那般漂亮。

要把318沿途风光和神山拍出令人窒息的美,对电影摄影师来说,绝不是难事。随着朝圣之路的日渐前行,我明白了,这是导演刻意不去彰显的,因为,那会破坏朝圣者的平凡。

对一路长头的朝圣者而言,最美的风光在他们心中。当我们为神山圣湖叹为观止不断按下快门时,朝圣者像神山一样默然而立,像圣湖一样波澜不惊。

衣服脏了破了,你却觉得他们干干净净;额头起包了流血了,你看到的却是阳光般的笑容。

我突然明白,藏民平时不洗澡,因为不需要,他们就像高山上的雪一样纤尘不染。

而我呢,总是期待激动人心的美景,总是不停向外寻求,企图以外物填充视觉的盲区,反而丢失了对内心的观照。

朝圣,肉身承受苦难,磕10万长头匍匐向前,这样做,有意义吗?

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_第2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2、信仰,走路一样简单

古稀老人为早逝的哥哥抚养3个孩子,终身未娶,他一生最大的心愿是带着哥哥也未完成的心愿去“朝圣”。

尼玛扎堆为了帮助叔叔完成这个心愿,选择在马年新年过后带老人上路。

杀牛的屠户自感罪孽深重,每次杀生后都买酒图醉,希望前去朝圣能够得以救赎。

盖房子造成死伤,负债累累的中年夫妇,带着9岁的女儿,一家三口将为死者和生者祈福金安。

身孕8个月的妇女,盼望孩子出生在朝圣的路上,享功德福报。
······
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或许不同,他们选择的方式却完全一致。这就是信仰吗?

一辆拖拉机,装着帐篷、衣服、寝具、炊具和干粮腊肉等必备用品,像平常出门砍柴一样,没有告别仪式,没有依依不舍,在家人默默注视中,磕着长头,安安静静地出发了。

如果这就是信仰,那就走吧,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冈仁波齐,在漫漫2500公里以外,静候他们的来朝。而每个人都知道,冈仁波齐就在心中,每一个长头,都磕在神山脚下。

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_第3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3、虔诚,呼吸一样自然

一天磕头10公里,磕出四季轮转,磕出生命轮回。

一直以为“虔诚”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动心忍性,是吃得苦中苦的咬牙坚持。

又错了。

小女孩说头疼,大人叫她不磕了,休息。她妈妈说,一会儿买点药吃,磕头好,磕头可以长见识。小女孩不吵不闹,继续磕头。

风雨中搭建帐篷,没人抱怨天气不好。

路面有积水,怎么办?外衣脱了,照样磕头过去,再换衣服。

长焦镜头压缩的画面,时不时呼啸而过的卡车,就像从他们趴下的身上碾过,真叫人提心吊胆,暗中为他们捏把汗。

果然,拖拉机被汽车撞翻到路边,肇事司机说是车上有人呼吸困难,两个小时不赶到拉萨,恐怕有生命危险,他们就看了一眼车上的人,立马免赔放行。

拖拉机两个前轮轴承断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法修理,这回遇上大麻烦了,怎么办?
那年,我们的车在距离理塘20公里左右的地方抛锚,经历过痛苦的等待。我知道那种无助感和无力感。
可是,他们连叹气声都没有,轻描淡写的说,车头不要啦,拉着车厢走,就真的弃了车头,套上绳子拉车厢。拉着走一段路,拉车和推车的人,重新回到拉车的地方,接着磕头,如此循环。这长头,断不得中间一个的。

遇到山上滚落石块,砂石横飞,小女孩既不惊慌失措,也不赶忙躲避,依然五体投地,磕头敬拜。大人也不逃,只是把全身覆盖在女孩身上为她挡着。整个过程,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

进藏的都知道,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人员伤亡。遇此情况,大家都心惊肉跳,哪能那个小女孩一样,毫不动容呢?原来,他们心中有种信念,自己平日里善良诚实,有佛护佑,就不会倒霉地被石头砸中。

每晚临睡前的功课是念经,为自己,为家人,为所有人祈祷平安。充满音韵乐感的诵经似乎可以化解白天的疲惫,恢复元气。要不然,怎见不到他们精疲力尽呢?

他们的虔诚(总觉得这词就是多余),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到我们自己都察觉不到的程度了。

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_第4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4、生命,必须完成一次超越

屠夫趴在地上,目送面前一只小虫缓缓爬过,与平常一刀毙命几百斤的牛相比,这只轻如鸿毛的虫子,已经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了。

新生命如愿诞生在朝圣途中,取名“丁孜登达”,寓意“一生幸福长命百岁”。镜头几次把幸运的新生命作为前景,向着前方道路缓缓推进,婴儿的啼哭声像在宣告,无论路途多远,我们都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优美轻快的藏族舞蹈,围成一圈就能尽兴,他们都是天生的舞蹈家,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舞姿十分养眼。我在仁青客栈的篝火晚会上学了一阵,没找到那种感觉,想起来就满心遗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一样的节奏,一样的重复,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路,遇到路边同胞,招呼一声过来喝茶,家人一般席地而坐,围炉畅叙。

他们遇见朝圣的两夫妻,丈夫磕长头,妻子宁愿自己受累,尽可能不让小毛驴拉车,说是保存它的体力,要走到冈仁波齐。

终于,到达冈仁波齐,见到了神山,而老人永远安睡梦中。没有人哭泣,没有人悲伤,死者安详,生者平静。蓝色天幕,秃鹫翱翔。神山上寂静的天葬台,三名喇嘛为老人的灵魂超度。老人在冈仁波齐脚下了却心愿,肉身与灵魂归还上苍,完美朝圣。

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_第5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11人,迎来一个,送走一个,如生命的世代轮回,生生不息。

没有起伏跌宕。
没有扣人心弦。
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惊天动地。
没有震撼场景。
没有催人泪下。

和我在路上看到的一样,他们自然而然,平淡,安静,善良,既不大喜,也不大悲,谦卑地活在雪域高原,安详地享受每一缕阳光。

张扬导演很高明,不动声色地将一粒种子,悄悄植入到观众内心,让它慢慢滋长,是花是果,听凭造化。

平淡无奇才是巅峰体验,制造感动只是假装高潮。

电影在幕后花絮中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
神山圣湖并不是终点
接受平凡的自我
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
热爱生活
我们都在路上

我们的早九晚五,加班加点,地铁公交,谈判公关,策划实务,不都是在磕长头吗?不都是朝着心中的冈仁波齐平静地匍匐前行吗?


时间的朋友

来,喝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路长头,磕给心中的冈仁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