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音乐,尤其在工作极度忙碌的时候。

回忆起来,与音乐的缘分,应该始于学前,虽然那时自己并未察觉。小时候奶奶去世早,父亲忙于上班,母亲忙于生产队劳动,姐姐忙于照顾弟弟,我就是个闲人,自由自在。童年处于文革后期,印象中一睡起来,我就坐在家里的广播下,听天气预报、听新闻、听歌曲,人闲又有点记性,于是就背天气预报、背新闻、背歌曲。广播是大队统一放的,虽然我最喜欢的是歌曲,但百姓没有选择播放的权力,就这样我天天等待着广播放歌,然后自己“背”歌。

忽有一日,大队的宣传队来找我,因为听说我会唱歌(我一直认为是背歌),于是就让我跟着宣传队在生产队间巡回演出,现在已不记得当时唱过什么歌,只记得很累,我常常打瞌睡,大人们甚至背着我走村串巷。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文艺界正百花齐放,10年10本板戏的日子终于结束,传统的秦腔重新大放光彩,国家开始重视培养秦腔新人,戏校遍地开花。可能因为有小时候唱歌的功底,我竟然也站在县剧团的舞台上,接受我和家长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剧团的挑选。有演员梦的孩子很多,我在第一轮便被淘汰了。村里有家亲戚的孩子被选上了,印象比较深的是此后她走亲戚时常常穿双白力士鞋,令同龄的我们羡慕不已,后来据说在兰州一带唱戏。这段经历让我在读陈彦的《主角》时感到非常亲切。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歌咏比赛,当时大队的学校还是七年制,班主任老师让我担任指挥。我已不记得当时学校唱过什么歌,只记得同学们穿的红裙子,而我穿的绿花裙子,小小的我于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没有紧张,最后竟从喇叭里等来了我们获奖的消息。此后我便常常将哼歌挂在嘴边,甚至还学会了几段秦腔。那时疲惫的母亲常常嫌弃我吵人,让我安静,但可能因为毫无压力,闭了嘴的我一会儿又哼唱起来。父亲在国企上班,父亲的朋友听到我唱歌后极力鼓动父亲让我去学音乐,但家里当时维持温饱都很困难,哪里有闲钱去让我学音乐?父亲后来一说起这事常常唏嘘不已。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因为成绩比较出色,我开始热爱学习,一直到高中毕业,我都忘记了自己曾经喜欢过唱歌。上师范的时候,音乐老师在课堂上众多的声音里挑出了我的声音,歌咏比赛的时候我亦不容辞地担任了领唱。正式比赛时学校的礼堂里坐满了人,因为是近视眼,摘掉眼镜之后眼前一片模糊,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一条大河波浪宽”刚一唱出,台下便掌声雷动,我一愣差点儿忘记唱“风吹稻花香两岸”,热烈的掌声中我顺利完成了领唱。因为唱歌,自卑的我也渐渐变得自信,在学习上也更有了劲头,同学们头疼的高等数学也被我轻易拿下。

教院进修的时候,因为领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四渡赤水》等而大出风头,当时流行卡拉OK,一首《走西口》更是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那真是一段轻松的时光,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一切都像阳光下的绿叶,鲜嫩中泛着金光。

毕业之后忙于工作,忙于成家,忙于养育孩子,光阴在焦虑与烦躁中溜走,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那样喜欢唱歌。只是偶尔在闲暇的时候,走在街道听到门店播放熟悉的音乐,偶尔有些心动,但仅仅是心动而已,再也不会响起小时候曾被母亲嫌弃的歌声。

孩子上大学了,工作之余终于有了空闲时间,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梦之声”合唱团,每周二晚上7:00~9:00便属于我的音乐时间,心情因音乐而变得轻松。我们合唱团偶尔也参加演出,18年国庆前甚至举办了专场音乐会。感谢音乐,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今年国庆前,学校组织教师合唱队参加县上的歌咏比赛。虽然工作多如牛毛,我常常疲于奔命,但缘于对音乐的热爱,我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排练之中,为紧张的工作加点糖。辛苦的汗水得到回报,我们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如果说工作是正餐的话,唱歌于我而言就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配菜。

喜欢音乐,喜欢唱歌,无关功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