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

清华大学校园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阳光透过树叶点点斑斑洒在小路上的安静,到处飘荡着花草的迷人香味,让人神往。BEED ASIA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的盖世杰老师为我们解读国内高校的建设状况。

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_第1张图片
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_第2张图片

B:BEED ASIA

盖:盖世杰-基建规划处-高级工程师

B: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他也深受全国人民瞩目,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清华大学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吗?

盖:前段时间我们刚去南方的几所高校做了调研,总体上来看,根据当前的任务,每个学校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都能够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校园规划和基本建设方面,清华有几个主要的特点可以供兄弟高校参考:

1,清华大学主校区位于北京西郊,起源于清早期的皇家园林,从20世纪初清华大学创建至今105年以来,历经九次校园规划,这片园林一直被历代校园管理者视作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期间,在美式校园、苏式校园、现代校园各种校园建设思潮的冲击下,原有的山形水系、空间形态、建筑风貌依然保存完好。在皇家园林基础上实现校园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有序统一,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鲜见的;

2、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真正的大发展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大学城和新校区的建设热潮,如这次我们到南方调研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都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百万平米的校舍建设。相对来说,清华的规划和建设增速相对平缓,也没有进行真正的新校区和大学城建设,而是选择了主校区内集中全部院系和学生的集中发展模式,以存量规划和建筑更新的的形式完成了各类办学空间的成长,用地结构上体现出了“蔓延式”和“织补式”的特征。

3、在基本建设方面,清华大学主要采用了“规划与建设一体,自管模式为主,PM等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首先,校园规划职能和基本建设职能统一设置在学校的基建规划处,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校园规划管理贯穿和打通全过程的工程建设环节,保证校园规划的整体有序实现;其次,基本建设管理方面,采用职能制和项目制并行的弱矩阵模式,兼顾日常性事务的平行处理(强调广覆盖)及重大项目的归口管理(强调业务纵深),大多数项目在此体系内完成。同时,针对一些相对特殊投资模式、特殊建设工艺的项目,也引入了社会优质资源,尝试了项目管理模式和联合甲方模式。短期内,仍会以自管模式为主。

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_第3张图片

B: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清华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也是非常值得别的学校学习的,请问盖老师您对于这种新型校园信息化建设有什么个人理解吗?您可以对正在向校园信息化建设过渡的学校提出什么宝贵的经验建议吗?

盖: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时代,为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支撑。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客观上要求实现管理环节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否则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抛开五花八门的信息化体系不论,只要高校做到了校园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对于校园管理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些信息化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发布和共享必将触动现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对当前的校园管理带来全方位的改变,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要相对落后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从这个参照系来说,当前我们应该抵制和警惕的不是过度信息化,而是消极信息化和伪信息化。

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_第4张图片

B:您能和我们阐述一下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吗?对于面临的问题,您认为我国高校基建建设模式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盖: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虽然从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等方面看起来千差万别,但从管理主体看,当前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基本上已经形成自管模式和代管模式二种体系,差别就在自管和代管工作界面具体的划分方式。考虑到高校内外部政策及管理环境的特殊性,自管模式必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且处于主体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选择代管模式的高校正在逐渐增多,代管模式的工作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这一趋势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从高校内部来看,目前人事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减员增效,以往传统的包罗万象的基建管理机构建制已经成为历史;从高校外部来看,以代建模式整体监控、提升多元渠道投资体系下的基建工程管理绩效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着力点,相关的职责划分、取费标准正在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代建企业开始进入高校基建管理领域。伴随着这一进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高等教育的基本建设规律将会不只局限于高校基建领域,而是被放在更社会化、更公众化的平台上被探讨、认知和提升,高校管理力量和社会管理力量的结合也会出现更加多元化的局面和结果。

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_第5张图片

B:对于学校来讲,教学楼加固项目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项目中,您可以和其他学校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吗?

盖:清华大学的公共教学楼主要有六栋,其中,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教、二教已经完成加固,三四五教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楼的加固必然伴随着改造,就一教、二教的工程实践而言,我想主要应该提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一、但凡加固的项目,都是校园的老建筑,无数校友在此度过青春岁月并记忆深刻,在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尽可能多的对原有重要历史信息加以收集、提取和保留,尤其是门厅、门廊、过厅、走廊、楼梯间等重点公共部位,涉及到文保建筑的,更是要在历史信息的获取和整理上下大工夫;

二、工程上的问题要有大局观,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以按需供给的方式去满足需求,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尽可能基于原有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格局进行适度的优化和调整,不宜大动干戈,尤其是涉及到结构安全及消防安全的问题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

三、技术问题相对总是好解决一些,难的是大家统一建设理念。如能否充分认识到公共教学楼的特殊性?教学楼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是高校育人环境的主体,需要塑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传播新型教育理念,以多种方式促进共享交流。而老建筑往往公共空间面积相对局促、品质相对低下,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缺乏公共艺术气息、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人本关怀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在改造过程中予以充分重视。诸如此类的建设目标需要在改造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作为矛盾解决的切入点,很多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_第6张图片

B: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未来几年清华大学的基建建设的发展规划吗?

盖:未来几年,我们主要推动如下二项工作:

一、规划层面:在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景观、雨洪、交通、地下、市政等专项规划,增强总规在地块层面可操作性,实现从战略层面到实施层面的规划体系全覆盖。

二、建设层面:在空间发展重心上,进一步“完善西区、发展东区”,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基本办学条件,加快重点学科及通用型科研用房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夯实基础。

B:最后,如果请您用一句话来寄语在华学校的建设及管理者,您会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盖: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而认知教育的过程则是认知自我的过程,共同享受这一过程,共同分享这一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BEED Asia【必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处】认知建设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