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坐月子
产妇“坐月子”是我国民间对产妇处于产褥期的一种俗称。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产妇“坐月子” 有着不同的传统习惯,有些做法即不正确也不科学。本文写作的目的,即为预防不科学“坐月子” 习俗导致对产妇健康的产生不良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1.1 传统坐月子习俗
1.1.1 “产妇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
认为月子里洗澡、洗头会受风寒侵袭,将来会头痛、身子痛。
1.1.2 “月子里产妇不能刷牙、梳头”
如果产妇刷牙、梳头会引起牙齿松动、脱落及头皮痛。
1.1.3 “产妇坐月子不能吃蔬菜、水果及生冷食物”
认为吃蔬菜、水果等生冷食物会伤脾胃,伤牙齿,只能吃煎酒蛋、全酒鸡(酒炖鸡)、鸡线面、红糖糯米饭和油炸糯米丸等单一的热性食物。
1.1.4 “产妇坐月子不能下床活动,要躺床上”
认为这样身体才能恢复得快,恢复的好。
1.1.5 “月子里产妇不能外出见风,及时卧床上也要遮挡严实,以防中风”
所以产妇身居室内,紧闭门窗,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包头盖被,穿长裤及长衣、长袜子,并扎紧袖口、裤脚。
1.1.6 “产妇坐月子生人不能入室”
认为让生人进屋会带来邪气。
1.2传统“坐月子”习俗对产妇健康的影响
1.2.1
产褥期产妇汗腺功能活跃、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故产妇出汗较多,如果产妇长时间不洗头、洗澡,皮肤得不到清洁护理,特别是夏季,气温骤升,室温过高,产妇因此常长痱子,甚至皮肤感染引发脓疱疹。不开窗通风或不开电风扇、空调降温时,产妇在穿戴严密的情况下,常出现体温升高。如果出汗散热受到严重障碍,将导致体温中枢调节失常,出现高热,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中暑症状。
一些特殊的卫生行为,如洗下身则可能与产褥期感染有直接关系。阴道感染是产褥期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正确地进行清洗,是避免产褥感染的一个简单有效方法。
1.2.2
由于在妊娠期和分娩后2个月内,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升高,有些产妇会出现妊娠期牙龈炎。如果不让产妇刷牙,产妇进食后,食物残渣遗留在牙缝中成了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引发细菌繁殖。细菌的大量繁殖,产生的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易发生口臭。同时,大量的细菌在充血肿胀的牙龈处堆积、钙化,易形成坚硬的牙石,使妊娠期牙龈炎转变成不治的牙龈炎, 并导致牙骨吸收,牙龈萎缩,牙根外露,牙齿失去牙龈组织的支持,最终使牙齿松动脱落。这才是民间流传的“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 的真正原因。而调查中发现,多数产妇产褥期是不刷牙的。
1.2.3
由于产妇分娩后腹肌、盆底肌肉组织比较松施, 又卧床多、活动少, 使肠蠕动减缓, 常有肠胀气而饮食欠佳现象。如果产褥期不让产妇吃水果、蔬菜, 饮食中缺少纤维素, 产妇在进食少、出汗多的情况下, 肠内容物较干燥, 易造成产后便秘, 引发痔疮。对洪山街道500例产妇的调查中有49例产妇出现产后便秘, 约占10%。
1.2.4
产妇分娩后身体因失血而处于虚弱状态。当产妇摄入大量的酒蛋、酒鸡及桂圆汤、红糖后,虽然桂圆大补,蛋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及钙、铁、磷和多种维生素,红糖含有铁质,对子宫复旧、恶露排除、乳汁分泌有一定的作用,但食入过多的蛋会加重肠胃及肝肾的负担,食入过多的糖不仅引起肥胖,还会出现汗液增多、阴道流血过多等症状,加之产妇缺乏合理的清洁,导致体表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由于产褥期太多的饮食禁忌,使产妇可吃的食品相当有限,而且食品烹调方法单一,使得产妇“吃饭如受罪”。由于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产妇及其家属普遍认为增加进食量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乳汁。农村产妇“坐月子”期间每天的食物主要以醪糟煮鸡蛋加红糖、鸡肉炖汤为主,缺乏蔬菜水果,主食量明显减少。一些产妇形容坐完月子后看见鸡蛋和鸡肉就如看见鸡屎一样令人厌恶。一方面进食过量导致营养过剩,造成产后肥胖,另一方面,单调的饮食结构不仅造成产妇多种营养成分缺乏,哺乳的产妇还因为乳汁中多种营养成分的缺乏,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影响了产妇的健康,而且让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营养与健康出现了问题。
2 产褥期(坐月子)禁忌行为及其相关因素数据研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调查了中国105个县的21,036名0~24个月的儿童母亲,询问了产褥期禁忌行为和产后2年内的患病情况。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
1996~200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国家卫生部合作在全国28个省中选取经济状况中等偏下、工作基础较好的105个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本研究在每个项目县中根据远近,把所有的乡分为3层,每层抽取1个乡,共抽3个乡。在样本乡中,各抽出距离乡卫生院最近、最远和居中的村各1个。每乡共3个村,对样本村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调查。由此可见,本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一般代表性。
2.1.2 研究用指标的定义和标准
禁忌行为包括:不洗头、不刷牙、不洗下身、不正常活动、不晒太阳、不开窗通气和饮食禁忌等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这7种行为定义为本研究中的禁忌行为。“落病”:民间特指由于月子里的原因所导致的疾病,尤其是在以后的时间里出现的疾病,通称月子里“落病”。
2.1.3 结果
禁忌行为 | 人数 | 百分比(%) |
---|---|---|
不洗头 | 14 736 | 71.9 |
不刷牙 | 9 306 | 45.4 |
不洗下身 | 7 692 | 37.5 |
不正常活动 | 4 742 | 23.1 |
不晒太阳 | 11 401 | 55.6 |
不开窗通气 | 7 923 | 37.2 |
饮食禁忌 | 8 014 | 61.9 |
表1 “月子” 里7种禁忌行为的发生率
为了进一步了解每个妇女“月子”里7种禁忌行为存在的程度,有其中一种禁忌行为得1分,两种则为2分,以此类推,最高7分,最低0分,以代表坐月子期间行为和正常、合理行为相反的程度。
得分 | 人数 | 发生率(%) |
---|---|---|
0 | 937 | 4.6 |
1 | 2 387 | 11.6 |
2 | 3 465 | 16.9 |
3 | 3 980 | 19.4 |
4 | 4 154 | 20.3 |
5 | 3 404 | 16.6 |
6 | 1 885 | 9.2 |
7 | 283 | 1.4 |
合计 | 20 497 | 100.0 |
表2 7种禁忌行为得分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7种禁忌行为的人占1.4%,有3种或4种禁忌行为的人最多,分别占19.4%和20.3%,没有任何禁忌行为的人仅为4.6%。
2.1.4 “落病”发生率
调查时询问妇女是否认为由于“坐月子”而导致“落病”,有85%(1744/20 497)的人回答“是”。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是腰疼、腿疼、头疼等疼痛性疾病。
2.1.5 禁忌行为与“落病”的关系
禁忌行为 | 暴露组发病率% | 非暴露组发病率 | 统计检验概率值(P) |
---|---|---|---|
不洗头 | 8.6 | 8.3 | >0.05 |
不刷牙 | 9.9 | 7.4 | <0.05 |
不洗下身 | 10.0 | 7.6 | <0.05 |
不正常活动 | 8.3 | 8.6 | >0.05 |
不晒太阳 | 8.9 | 8.0 | <0.05 |
不开窗通气 | 9.4 | 8.0 | <0.05 |
饮食禁忌 | 9.9 | 6.2 | <0.05 |
表5 暴露于不同禁忌行为时“落病”的发生率
从表5可以发现,除了不洗头与不正常活动这2种禁忌行为的统计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5种禁忌行为暴露组的发病率均大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这5种禁忌行为会增加“落病”的危险,而不洗头与不正常活动对于“落病”的产生是不具有统计上的差异的。
同时可以得知,随着禁忌行为得分(即禁忌行为的种类)增加,“落病”的比例逐渐增加,经χ²趋势分析,差异有显著性(χ²=64.19,P<0.01)。可见“月子”里的禁忌行为越多,“落病”的可能性越大。
2.2 讨论
2.2.1 “月子”里行为广泛存在的原因
“月子” 里的行为广泛存在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7种禁忌行为广泛存在于“月子” 里的妇女中。除饮食禁忌外, 其它行为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得多。根据史料记载,目前“月子” 里的诸多行为在中国古代就已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制度、礼俗、仪式都逐渐消失,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坐月子” 的行为规范仍能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深入到每个家庭,即使在科学知识相当普及的情况下,虽然被怀疑,大多数人仍奉行不渝。对于“月子” 里的诸多特殊行为,其主要的理论根据有以下2种:
2.2.1.1 “冷-热平衡”论
在东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信念是人体要维持“冷-热平衡” 。同样生完孩子后,母亲的身体与环境之间必须保持“冷-热平衡”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及亚洲其它地区、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医学观念中,“血” 被认为是“热” 性的,妇女由于生产而或多或少的要出血,因而是处于“冷” 态。产后妇女要通过饮食补充丢失的“热量”,需要吃各种热的食物,要躺在“热炕” 上或“热炉” 边;衣服要穿的很厚,不能吹风,不能着凉,而且不能进食任何“冷”的食物。
2.2.1.2 “禁忌-患病”论
传统观念认为, 妇女生完孩子后全身各个器官处于特殊的状态。如认为生完孩子后产妇的骨头缝全开了, 冷风很容易进入, 一旦见风, 则在以后尤其是中老年后会腰腿疼、头疼、手疼等;如果看书或看电视,则将来眼睛疼或得其它眼病;如果吃了生的、凉的或酸的食物, 则会牙疼、胃疼、肚子疼;产后脚后跟疼是月子里穿拖鞋造成的;产后刷牙以后会牙齿松动, 疼痛等。这些病的特点以慢性疼痛性疾病为主, 都通通归为“月子” 里“落病”。
由于对产褥期特殊行为的解释与以后的疾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如果不这样做, 在以后的岁月中会患各种疾病, 而一般的医学方法是无效的, 只能在再次“坐月子” 时得到治疗。这样使得包括卫生保健人员在内的许多人半信半疑, 采取了“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在自己、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产妇产褥期中仍奉行不渝。
2.2.2 禁忌行为与“疾病”的关系
本研究利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比较大的人群范围内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产褥期内的禁忌行为不会减少产后2年内“落病”的危险。相反这些禁忌行为增加了“落病” 的发生率。研究还发现, 这些禁忌行为具有负性累积效应, 即一个产妇同时具有的禁忌行为越多, “落病” 的危险性就越大。对此可能的解释是:月子里的这些行为, 例如饮食禁忌, 使得产妇的饮食结构不合理, 因此会缺少某些营养素, 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或贫血的发生。而贫血和营养不良则可能会促使背疼、腿疼等疾病的发生。一些不良的卫生行为, 如不洗头、不刷牙、不洗下身等, 可以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而感染性疾病本身可能会与“落病” 有关。由于没有其它的研究来说明这种关系,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对此加以证实。
3 “坐月子”习俗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原因简述
3.1 前提
由于“坐月子”行为牵扯两性行为以及父母辈与子女辈之间的情感与交流,以下仅对“坐月子”行为的心理学原因与社会学原因进行简述,并不进行深入议论。
3.2 长辈意愿
由于我国具有尊重长辈的悠久历史,产妇若没有其丈夫的支持, 难以违背其长辈的意愿。从本调查发现,产后1个月不洗头洗澡的传统习惯,往往是长辈的意愿一直起主导作用,以至于对健康行为的确立产生极大的障碍。然而,所有产妇都能以其它清洁方式如擦洗等代之,虽然感觉不舒适,尚未发现由此而引起的疾病,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但由于产妇新陈代谢旺盛,不洗则影响舒适、影响休息。
半结构性访谈发现,不洗头洗澡的原因在于有相当多的产妇及其家人都有如下信念:“产妇体质比较虚弱, 坐月子洗头洗澡易着凉, ‘水汽进去, 对身体不好, 年纪大了身体痛’ ,‘水汽就是太多的水渗到毛细孔里头,到骨头、关节,怕关节会痛’,宁可信其有,坚持一个月,如果着凉了对身体恢复不利,对大人不好也会影响到小孩,另外可能会有后遗症,老了以后腰酸腿疼” 。产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我看了许多书,坐月子的时候大家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心里还是有点害怕,怕以后腰痛肩痛”;“坐月子期间只是擦擦身子洗洗手,很多同事朋友也都没洗,就擦一擦,我妈说你30天好过,30年就难过了” 。产妇丈夫们的认知态度:“整个月都不洗澡不洗头,我很反对,但是受传统影响,我们不敢破例。虽然大家都是有知识的人,但若遇到问题还是不知所措,要是以后出了事,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听父母长辈的,我们不敢冒险” 。婆婆的看法:“毕竟月子坐坏了,就没办法弥补,怕以后风湿,也未必一下子见效,等以后年纪大了,痛就没办法了” 。
坐月子不刷牙的产妇大多在家人及其一些同事朋友的影响下,认为“刷牙会使牙齿松动,牙龈浮肿”,虽感受到“两周没有刷牙,只用棉签擦洗口腔,嘴巴很臭,感觉很难受,像粘了一层薄膜,吃东西都没胃口” 。但总觉得“毕竟家里人一直照顾你坐月子,你也要听一点家里人的话”。
坐月子不吃蔬菜多为长辈的意思,即“听人家说,凉的东西吃了没有奶水,对小孩不好,另外也会使产妇的身体不容易恢复,青菜类是属凉性的”;“吃了属凉性的菜给小孩子喂奶后,小孩子会拉肚子”;“怕通过母乳给孩子,母子都会咳嗽” 。
坐月子不吃水果的认知理念是:“我不敢去尝试,万一留下什么后遗症怎么办,人家说近期可能没事,但过20年、30年爆发出来怎么办,也不敢拿身体去开这样的玩笑”;“我姑姑说苹果可以吃,可是婆婆说最好不要吃,就没吃了。月子里开始头两天有便秘,后来吃蔬菜了便秘问题得到了解决”。坐月子产妇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室内的原因是,所有被调查家庭及其成员都认为:产妇要是到户外将受风,风可进入人体将来引起疾病,如中老年风湿、关节炎,近期可出现头痛、食欲减退和感冒。
关键人物访谈反映,人们往往将中老年女性出现的健康问题归咎于坐月子没有按照传统的习俗进行所致。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由上一辈传导给下一代,以致产后访视人员都感到难以说服她们。如产后访视人员说:“多数人都这样,我让她们洗头洗澡、刷牙,但她们的婆婆或妈妈就说她们坐月子的时候因没专人照顾,动手洗了尿布等,老了就这里有毛病那里有毛病;说某人坐月子洗头洗澡引起以后头痛、腰腿痛,其实有的人不是因此所致,但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想想还是怕,所以这种观念就被强化了”。坐月子期间卫生方面一般由长辈决定,“就是洗澡比较成问题,多半的人还是不洗,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说法,但产妇坐月子自己决定的事不多,一般由长辈来安排,而长辈总认为传统的做法安全系数比较高” 。
3.3 家长权威的外移
理念的兴替是世代间隔膜产生的关键,也是家长权威式微的端倪。近现代中国在经历无数次理念兴替之后,家长权威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日益削弱,不可与传统中国的家长权威同日而语。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流行的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思潮,更使得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两性之间以及长幼之间关系日趋远离传统的家长权威意识。
尽管如此,我们绝不可认定家长权威在当代中国已是历史典故而已。例如,美国学者白鲁恂先生在《亚洲权力与政治》一书中提出,当代中国文化仍然是一种极其依赖权威的文化,表现之一即子女质疑家长权威的举止会被社会认定为对家庭的背叛。如此说法多少有些极端,但不无道理,而且有其他学者的研究可为佐证。纳入针对坐月子的态度和行为分析之中,白鲁恂先生的说法则有更为具体的事例作为支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儿育女不仅是个体行为,还是一种代表集体性意义、以家庭和家族为基础的团体行为。家庭其他成员、尤其婆婆和母亲,在女性坐月子时表现出的重重考虑,既有恢复产妇身体的目的,更有帮助产妇成为合格母亲的意涵。在如此事关重要的问题上,个体的考虑会更多地让位于其他家庭成员的顾虑,年轻一代人的想法会更多让位于老一代人的知识和经验。在医疗卫生知识不断更新进步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交替,有融合也有紧张。即便在现代医学中,很多的传统禁忌和老一代人的看法被抛弃,如房间不能通风,产妇不能洗澡、吃水果和蔬菜等禁忌。但我们的确应该注意到,有的家庭和产妇深受新式“坐月子”观念的影响,并十分认同,可在实际坐月子期间,还是受制于传统的压力,面临着观念和知识范畴的代际冲突,只是它被控制在一套完整的制度化规定之中,有着更为强大的新式坐月子知识体系作为依靠。相比之下,老一代人的知识和经验只能在家中坐月子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多的能量。
3.4 父母辈与子女辈对于母职角色的意见冲突
传统母职角色的主要特点是“牺牲”和“奉献”。显然,这种文化语境或者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消费市场的出现和个体中心化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女性对于作为母亲的职责、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女性与丈夫、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开始有了新的看法。
她们认为,自己的身体绝不是一部传宗接代的机器,而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意志的载体。女人不应该因为生孩子而亏待自己,丧失自我。“要对自己好一点”,不愿再为了孩子的奶水,盲目地遵从传统月子饮食禁忌,比如喝大量油腻的下奶汤,变成大肚便便的“奶妈”,而是更愿意通过科学的方式促进乳汁分泌,又能保持自己的身材。对于母亲这个“职位”,不该一再地以孩子为中心,而是“孩子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通过更好的自我去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女性的主体意识更加明确。这种理念,与部分家长尤其是婆婆的观点还是有所冲突的,有些婆婆认为这样的母亲不为孩子考虑, “太自我”,或者“太急于求成,以后有的是时间减肥”。
但很多女性认为,这种更好的自我体现包括形体上的、知识上的以及能力等诸多方面。成为一个全能的母亲,或者“辣妈”,也是当前社会推崇的新母亲形象。其中,体型恢复不仅对个人形象有利,增加自信心,体现自我的品位和要求,同时对工作也有影响。带着鲜活有力的状态回到工作岗位,是女性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欢迎。
在新时代的产褥期护理中,女性并非被人宰割的对象,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正是这种转变,这些“自我”的理念与行为,变相削弱了家长在月子照顾领域内的话语权。
3.5“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
虽然本思想在前面几点中略有提及,但还是单独在3.4节单独强调说明,以表明本文作者的强烈主观意见。
一些妇女觉得“坐月子简直就是受罪” , 可明知是受罪, 她们也不想改变这种行为, 一些妇女虽然怀疑这些传统行为的科学性, 却“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担心不遵守“坐月子”的一系列习俗, 今后得病就后悔莫及了。
多方查证无果,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谨慎;
看都不看,一概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无知。
相信本文读者读到此处,对于“坐月子”行为的科学性和其相对的理论依据(第1节)和数据支持(第2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对于是否应该“坐月子”,如何正确应对产妇的产褥期生活安排和饮食计划都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
4 正确应对产妇产褥期的若干方法
传统“坐月子”习俗不仅影响产妇身体恢复健康,严重者甚至损害机体,导致产褥期疾病。因此,我们认为要消除不科学“坐月子” 习俗对产妇健康的影响,首先是要改变地方传统“坐月子”习俗和长辈的传统观念,实施科学“坐月子”。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强产后健康教育力度
医院产科医护人员应在产前、产时、产后大力宣传产褥期保健的重要性,使孕产妇及家属充分认识传统“坐月子” 习俗对产妇健康的危害,帮助产妇及家人树立科学“坐月子” 的理念。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应做好产后访视工作,指导产妇科学“坐月子”。
4.2 鼓励产妇适当的运动
产妇分娩24 h后可以起床稍事活动。如有难产、剖宫产、会阴切开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起床时间,以后每天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由于产褥期盆底组织松弛尚未完全恢复,产妇卧床息休时应更换体位,且产后不宜站立过久,并少做蹲位及手提重物等使腹压增加的活动或重体力劳动,以防子宫后位及脱垂。
4.3 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
每天用温开水轻柔刷牙,每次2~3 min,保持产妇口腔清洁卫生。防视人员应指导产妇擦身、洗浴。如自然分娩无缝合伤口的产妇,在体质许可的情况下于产后1个星期内开始沐浴、洗头。有会阴伤口及腹部刀口的产妇应在伤口愈合后再进行沐浴,伤口愈合前可先进行擦浴,以免发生生殖道感染。
4.4 保持产妇休养环境空气清新
卧室每天开窗通风1~2次, 每次15~20 min, 不养宠物、不放置过多花卉,以免引起产妇、新生儿过敏反应。夏天室温高可用电扇、空调降温,防产妇发热引发产后中暑。在降低室温时,应注意避免对流风或风扇、空调直吹身体,以免产妇受凉感冒。有条件的家庭可用冷暖空调调节室温;用加湿器调节湿度,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0%~60%。
4.5 调整膳食结构, 合理安排饮食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坐月子” 饮食习惯,给产妇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钙及铁多且易消化的多样化饮食,使产妇有均衡的营养,多量的营养汤,多样化的主食及丰富的水果、蔬菜。不吃酸辣食物、少吃甜食、不饮酒,同时,要极力避免营养的富余摄入。合理安排早、中、晚3次的主餐和上午10点、下午3点、晚上8点的3次加餐。即主餐用菜保持一荤、一素、一汤, 下午加餐选择小点心、水果, 早晚加餐选择粥、面汤等,使产妇每日有足够、均衡的营养,以保证产妇的营养供给及哺乳新生儿的需要。
以下是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以下是2016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值得注意的是,谷薯类和蔬菜类总占比远远大于鱼、肉、蛋、豆类和水果类的总和,约占70%:
5 参考文献
[ 1 ] 游彩玲,何惠玲,吴怀真,传统“坐月子”习俗对产妇健康影响调查结果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35-1136.
[ 2 ] 赵芮,新老博弈:商业化坐月子与家长权威的式微[ J ],思想战线,2016,42(4):30.
[ 3 ] 陈起燕,陈列平,Joanna Raven,等.,产妇月子行为和传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744-3746.
[ 4 ] 王晓莉,王燕,周穗赞,中国农村地区产褥期禁忌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0:2041-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