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事》1 原创为王

【读书笔记】《故事》1 原创为王_第1张图片

《故事》读书笔记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我成长三十年中第一次认真写的读书笔记。之所以这样做记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这段日子偶然间阅读了一本叫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书。如果有缘的你在今天恰好看到,又或者因为我的笔记也打算买来这本书自己细细地阅读一次,那样的话,我将会觉得非常开心。


序言

但凡在读一本书之前,我都会认真地读一读序言,因为序言通常会系统的告诉我们,我们为何要读这本书。

急于求成,缺少经验的作家往往遵从规则;离经叛道,非科班的作家破除规则;艺术家则精通形式。

《故事》论述的不是规则、而是原理、永恒的普遍形式。

我曾有一个在算是写作上比较精通的朋友,他对于现在的各种写作培训嗤之以鼻。他说:写作这种事需要的是经历与天赋,后天很难修成正果。他自称没有认真的看过一部关于谈写作的书,然而现实是他却可以靠写作养活现在的自己。

我不确定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在我心里始终固执的认为,世间万物都其规律可言,只不过有人不用学习就可以熟练掌握它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而有的人则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学习这项技能。

写作故事其实和制作电影一样,只不过在表现手法上略有不同。好的故事,应该让我们有一种进入未知领域的感觉,然后在这个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里再次发现我们自己,找到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它应该是一盏指路灯,它照亮我们脚下的路,照亮我们眼前的现实生活。

优秀的电影剧作家却总是惜字如金,不断删改,力图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简明扼要需要花费时间,而卓越超群来自孜孜以求。

在上也好,在其他的网络平台上也好,我看到的很多写作者的创作与表现恰恰与之相反,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花一些时间甚至根本不花时间来架构故事的大纲,然后写着流水账般的故事内容。甚至固执地认为只要写好开篇几大章,后面就可以草率,甚至打算靠灌水与凑字来完成,剧情拖沓推进缓慢,人物角色不明晰,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是我们在写作的基础认知上出现了偏差。

无端地想起了摄影,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构建一张美丽的摄影图,除了注意黄金分割比之外,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在想着怎么尽可能的在上面再多添加一些元素以突出画面,然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照片出来以后,显得零散而堆叠,主次不分。我们甚至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目光关注在哪里。

所以,不论是打算拍摄一张完美的照片又或是写一部成功的小说故事,要做的真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没有人能够教别人什么畅销,什么不畅销,什么能打响,什么将失败,因为没有人知道。与其痛思时运不济,不如起而磨砺秃笔,以臻卓越。

不要观望,也永远不要羡慕。知道自己的方向,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去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知道如何下笔去构造一个故事,那倒不如不去动笔,盲目跟疯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连自己都无法取悦的垃圾。

电影观众不会设防自己的情感,他们会用一种自己都不知晓的方式,向讲述故事的人敞开心扉,迎接欢笑、眼泪、恐惧、暴怒、同情、激情、爱恋和仇恨——这一仪式常常令他们精疲力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观众,也是故事的演绎者。

我们的感受与情感相同,所以才会被故事里描写的人物所感动。这种现象在写作上被称为“代入感”,在心理学上大概被称为“心理共振”,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共情。

诚然,共情是一种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与认知会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不同而不同。

把你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故事,我读起来可能觉得索然无味。但,这并不代表故事本身不够好。我们真的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作品,因此也没必要过分强求。

所以,只要努力认真写好想要表达的故事,总有和我们在一个频率的人会欣赏。而这些欣赏与阅读就是故事存在的价值。反之,一个无人会阅读的故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最大意义。

切记将猎奇误以为是创造力。为不同而不同,就像趋从于商业法则,难免流于空洞。

今年过节的时候,特意拿出一天去刷了春节期间的几场口碑电影,可最终还是怀着遗憾失望而归。这些电影动辄场面宏大,演员阵容强悍,以精彩的打斗和堪称完美的动画特技拼凑组合出一部故事电影。

然而抛开表面的这一切来看,故事则讲得缺乏逻辑,漏洞百出,如同饮下白水一杯,毫无滋味。

这可能也是因为现在的我过了那样单纯的年纪了吧。反倒是像那种话剧类相对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讲述方式更能深入我心。

不流于空洞,不被世俗的眼光所累。

道理其实谁都明白,但真正做起来,恐怕不那么简单。

《故事》的写作宗旨是能够表达对生活的原创看法,创造出拥有独特材质、风格的电影。

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表达原创看法,不人云亦云,我们讲的故事才真正精彩。

下一篇【读书笔记】《故事》2 故事来自对生活的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故事》1 原创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