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不老 就要不停地try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做实验的人,记得小时候我发现已经没有电的纽扣电池,用火烤过的以后可以重新拥有电量。于是有一次我为了让电池有更多的电量,用火烤了好一会,然后就“bang”一声,爆炸了,差点炸到眼睛,当时毫无保护措施。但这也让我认识到了,哦,原来纽扣电池用火烤到极限是会爆炸的,于是得到了一次实证的体验。

长大以后,看到有一句话,说专业的人和非专业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了解一件事情的极限。当我们了解一件事情的极限以后,我们就不会提出外行的话来。比如你了解三维动画的渲染速度,那么你就不会认为渲染一个3D动画就像写word那样快。比如你了解一个正常写策划案的速度,那么你便有了一把尺度,看某个方案的策划,是快了,还是慢了。

但是,这种实证或间接的了解多了以后,也会有后遗症。

比如,我们开始变得保守,不肯突破,因为我们了解到的极限摆在那里。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技术在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极限值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以前用胶卷相机拍照,曝光时间需要很长的,如果时间短了就会出现重影或者出现上一张照片的影像,而现在一秒钟之内可以连排N张照片,而且清晰度很高。以前的作家投稿都是作文纸手写稿,现在直接电子邮箱,撰写速度大幅提升,网络小说一天更新一万多字也很正常。于是,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去了解,不断地去突破那个原来认知的极限。

比如学习策划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公司的高成本策划作品,因为它们代表了这些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个时间段的极限),然后我们用低成本的方式get到它(不是抄袭,而是借鉴),甚至我们在某些方面再超越它,于是我们就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自我的超越,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自我极限。当这种自我超越和自我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以后,在别人眼里,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速度便达到惊人的水平。

值得欣慰的是,这个世界永远不乏我们学习的标杆。

于是,我们永远都有不断去尝试的方向。

我见过有的人同一个风格、同一个套路,用了十年也不改,这说明他缺乏自我革新的勇气,曾经的成功反倒成为他迈向新高度的障碍和傲慢的理由。对新生事物缺乏兴趣,也让他们的谈吐变得老生常谈,带着历史的风尘,毫无吸引力可言。

学会去欣赏他人的闪光点,我们永远有学习的新东西。

每个人都喜欢新意,喜欢新鲜感,这是人性。

那么,我们在为企业做策划时,便要考虑这一点,永远尝试新鲜事物,永远要试图为他人带来新意,如果在新意中,能输出一些感动的元素,那便十分的优秀了。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在向着这个推陈出新的方向行进,两三年后,我们便真正熟悉了这个时代,也适应这个时代而不至于被其淘汰。

此外,我们在工作时,要永远追求完美而不执著完美,也就是说,至少要达到我们心中所认为的80%以上的完美,如果能做到90%以上,则更理想。用更短的时间,奉献更多的惊喜和更多的新意,这便是一个新的极限。

新的极限,就像一个人的“笑点”一样,是可以不断提高的,一个人的笑点高,就不至于被低俗的笑话弄得哈哈大笑,我们会被智商更高的笑话所吸引。新的工作极限,可以让我们保持出众的专业水准,让我们在全社会,保持优秀的品格和个人价值。

新鲜事物对于我们的大脑,就像面膜之于脸庞,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刺激之中,在思考和兴致中,保持敏捷和活力。

这也是哲学家们大多都很长寿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想不老 就要不停地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