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君再来

缄默

突然回想起在北京那一个多月的时光。

应该没有比“两点一线”来形容那三十多天的生活更为恰当的词语了。早上总是卡着时间点赶374、运通110公交车,错过8:00的那两班车,就意味着多等15分钟,车上三分之二的都会在地震局站下车。工作日将会遇到可怕的上班早高峰,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挤电梯,需要在仅剩的几分钟爬到十一层。庆幸的是每次感觉快要来不及时都可以恰巧赶到九点准时的上课,一口气也不多喘。中午要么是在便利蜂点外卖,要么下楼排长队在7-11便利店买饭团或者看起来不好像难吃的快餐。下午总是会在大厅的零点吧点一杯半糖的美式咖啡,或者叫一杯知春路的奶茶,熬到晚上八点。过几分,过天桥顺着回家的方向,有时更愿意站在天桥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匆忙回家赶路的行人,顺便吸几口正宗的首都牌汽车尾气和PM2.5。只要没有刮风下雨,我都会骑共享单车回家,最久的一次磨蹭了二十五分钟到家,因为选择恐惧症的我不知道究竟该扫哪一辆车。之后我需要穿过北外的地下通道,无意外的话吹笛子的老人都会在那里。第一次通过那个地下通道,听到是《北京欢迎你》。


何日君再来_第1张图片
❤️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08年奥运会的歌曲萦绕在耳边,曲声悠扬。也正是在那个不经意间对北京的抵触与反感减轻了很多。我不能忘记拎着巨重的袋子,从昌平回海淀,在西直门转地铁时一屁股滑倒在楼梯上的尾骨差点粉碎的痛;我也不能忘记那个外国小帅哥帮我拎袋子时的迷人笑容,虽然我早已忘了他长什么样子,只是记得很帅;我也不能忘记那个在我手机没电问路时,帮我开小蓝单车的好心人;我更不能忘记走错路时问在路边那个女大学生的冷漠...不过我忘了我是怎样拎着巨重的袋子在能把人烤化的太阳底下,凭着直觉转两趟公交回到万寿寺北里;我忘了因为别人不愿在上铺被空调直吹,而我就该愿意时,大晚上又搬家的绝望;我忘了我走了多远又是如何下着雨把一箱四桶的水从一栋楼搬到另一栋楼的五楼;我忘了太多太多,也不再去计较太多。

极度的洁癖,憋死也不愿意共用厕所。宁可下楼走300米去北外蹲着,也不愿意在家里的厕所坐着。偶尔可以遇到学术性的会议,以及语言课。虽然不知道外人能不能去,但是去了几次发现并没有谁知道我是谁。不过在我目前的学识认知里是无聊的。

去了“宇宙中心”---五道口,喝了一杯比三里屯便宜一半却是假的酒;去北语淘书完美避开了开放时间,只好八月再去;去北外游了泳,时间太短并没有尽兴;在北理办了饭卡,遭到了欺骗(九个餐厅都可以用!然而只有京工餐厅可以用....);去北航教三个非洲人汉语:“这是我的朋友。”“这不是我的朋友”“......”,用我蹩脚的英文和还在娘胎里德语沟通。然后终究还是无法忍受那熏天的魔性气味,还是放弃继续了。最后感谢同学,是你们曾经的努力让我有了刷卡进入北大的机会……


何日君再来_第2张图片
❤️北大

后来,更多的时候还是愿意留在北理7号教学楼3307教室;更多的时候还是愿意去国家图书馆,只有那时我才感觉别人学习我玩手机就是耻辱,阳光散在书上反射出来的光真好看,好像一切都不像是真的;更多的时候还是愿意点一杯奶茶,在北外西门旁边的咖啡外语吧顺手拿起一本书,听着歌剧,度过慵懒的午后……

缄默。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内容,很多风景,可以看懂看透看破,却真的无需更进一步的去说什么。岁月会使我们变得沉默,不是消极不是圆滑,只是成长与懂得。在任何适合,无谓的聒噪与成熟都划不上等号


何日君再来_第3张图片
❤️成长

搬家的那个夜里,房东说他管理的这四百多套房子里,“503的风水是绝对顺的,这几年来有无数的人才从这里走出去,就在你来的昨天刚有两个在北理学习德语的小姑娘考过了DSH,口语满分,暑假过后就要走了。还有两个人从13年住到现在,都是在大使馆工作,一个给白人工作,一个给黑人工作。说不定以后可以帮到你.....”权且作为半夜搬家的安慰吧,也许只有以后我嫁到委内瑞拉才有可能被她审核。后来了解到这两个姐都是河南人,钟在河南中医药读临床,不满家里人强迫她学的专业,自己跨专业考研到北京学了国际关系,后来才有了可以游遍全欧洲还给报销的工作。霞先问我;“你知道学习到神经衰弱是什么样的感受吗?”我是没有任何体会的。早上不起,晚上还不学习。劝慰我自己只是暑假没事找点事干,即使要出国也是明年、后年以后的事情了……越好努力越优秀,越是优秀反而更努力。也正是精通了三四门语言,才有资格进入环球雅思代英语口语课,一个课时700,却因为学生太多违背了兴趣,不再继续。


何日君再来_第4张图片
❤️


何日君再来_第5张图片
❤️

课程结束的那天和一个Muttersprache是德语的小朋友在教室看了小黄人电影,他问我,Wie heißen Sie ? 我不想回答,那个瞬间感觉自己是个智障。他的爸爸定居在了柏林,和Leo一样是某一届的北大博士后。他以长者的身份给我讲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德国护理现状。后来躺床上想,自己终究还是没肯付出再多一些的努力。

后来耳闻了《当代大学德语》主编佟秀英,也见到了北大德语系主任罗伟教授的人。很朴素,很有才华。


何日君再来_第6张图片
❤️北大德语系主任

仅仅一个月,短租的室友换了三四个,总是前一个人刚离开,第二天就会有新的人住进来,从未间断。记忆最深的是和我一样同是98的姑娘,小提琴超级棒,不满宁夏大学,申请并拿到了巴黎一所大学本硕连读的offer 。来北京学法语三个月零基础一次考过。后来24号面签,在她的朋友圈给她点了赞。她说“有缘再见。”真的是有缘再见了吧。有缘再见,不知何时再见。遗憾的是没有机会亲自听她拉一曲小提琴。她走了又来了数学专业毕业的硕士,来培训考大连外国语附中的教师岗位;她走了,昨天便又来了一个要考DSH,今天就已经开始学习B2的工科妹子....

曾用十天时间学完了曾两个学期在学校学习的德语知识,吃不消时,会有人轻声告诉你:“这就是北京速度。”

这,就是北京速度,更何况我体会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北漂生活。


❤️国家图书馆

中国最好的教育在北京,然后要自己承受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日君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