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薛定谔与金瓶梅

这是几个睡前读书涉及到的内容。

先从《金瓶梅》开始,是天地图书出版的刘辉、吴敢辑校的会评会校版。竖排繁体真是有助睡眠。读的较慢,书中点评字数就不少。整体感觉是顶尖美剧,除了开场诗和收场诗有点破坏气氛。顶尖美剧是以《绝命毒师》、《广告狂人》、《六尺之下》等为标准。尤其喜欢其中的对话描写,这是像美剧的一个地方,台词塑造人物。另一个像美剧的地方,是对场景全面铺陈式的描绘,缓慢的节奏中蕴藏着可能的暴发。还有一个地方,是人物活动交相对照、映衬,情节被这种纠缠推动。读小说时,时常会想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全心去研究每个人,对每个人物的个性都觉得饱满到畅快的感觉。

王阳明的名声近年与曾文正、胡雪岩一样变得响亮,因为中国人正遇上盖茨比当年遇到的个人成功至上的好时代,其立世为学之道成了大家效仿的对象。关于心学以前读过只言片语,由于感觉和王守仁的个人经历大相径庭,不以为然。最近听梁文道讲莱布尼茨的《神义论》,优酷看了董平讲“心无外物”,引力波的网评等等,对王的心学有了新认识。

薛定谔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一样,没有高级的数学和物理系统训练是无法理解的,如今被广为讨论,可能与中国人凡事哲学化、模糊化的传统有关,更深层也许是中国人在乎的是处世,个人命运。整部《金瓶梅》让我着迷的也是如何面对人与事。

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阐释首先讲明“物者事也”,即讨论与人发生关系的物。当物与人没发生关系时,人与物“同归于寂”。这与薛定谔的猫试验当中观测、存在的讨论是不是有着本源的关联呢?只不过西方,至少近百年主流的思想是一个个实验证明、一个个公式推导。而在中国,多年以来仍喜欢大一统的总结,不是把所有解释清楚,而更愿意把一切归于某种道,这种道只在于人如何处之,那么弄不清也关系,只要学会面对就行。

王阳明的“心无外物”是将所有物置于心内,即人去主动体察、容纳万物,将物与已发生关系。如此,才有“知行合一”。我想到另一个词,“心外无物”,这就是另一种态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薛定谔与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