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事汇丨乐视万达海外收购被否背后:什么才是监管层鼓励的海外投资方向?

近期陆续有两起备受关注的并购案以失败告终。4月中旬,乐视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厂商Vizio正式宣告失败;3月份,万达10亿美元收购美国“金球奖”制作公司DCP告吹。

据公开报道,这两起失败的海外收购案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未通过监管审批。

比如,早在今年2月,《TheWrap》就爆出消息称,万达收购DCP的交易告吹,原因是收购资金出境和监管审批方面的问题。今年4月11日,乐视全球集团与Vizio公司宣布,由于监管趋严的不利因素,收购Vizio的合并协议将不再继续推进。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6年12月6日公布的《发改委等四部门就当前对外投资形势下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四部门公开宣布,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并建议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时需“审慎决策”。

一位接近外汇管理政策的咨询公司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收紧对海外投资的监管,上百亿美金的海外投资项目通过审批的概率极低;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要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还需要具体分析给中国带来的价值回报,但是在房地产领域获取审批会更加困难;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需要提交到部委审批;单笔资金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要向外汇管理局汇报用途。

华尔街见闻曾就此向外管局新闻处的官员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外管局云南分局的一位官员向华尔街见闻透露,“以上消息基本属实,目前大于5000万美元的海外投资需要向部委汇报。

从可查的公开政策看,去年底以来,监管部门已经表现出对人民币出海收紧监管的趋势。2016年11月,外管局对银行办理资本项目项下业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包括:

单笔购汇、付汇,本外币支出等值500万美元(含)的交易,需向北京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处报告;在有关部门(央行、外汇、发改委、商务部)完成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后,同意办理,再予办理;

对对外直接投资项下尚可流出额度超过5000万美元(含)以上的对外投资项目进行管控;在有关部门完成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之后,再予办理;

外管局还指出了严格打击的四类监管类型:

一是成立时间短,且在无任何实体经营的情况下即开展境外投资活动的企业;

二是母小子大;

三是境外投资项目与境内母公司主营业务无相关性;

四是投资人民币来源异常,涉嫌为个人向境外非法转移资产和地下钱庄非法经营。

监管层鼓励什么方向?

Rhodium集团的数据显示,2016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一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2015年的1530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200%,从2015年的153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456亿美元,企业并购占该项投资的96%。这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部分,绝大部分流向了美国。

然而,与科技技术相关的直接投资却占比甚小,从2015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33亿美元,科技相关的海外投资在总投资额中占比从0.85%增长到了1.94%。可以看出,大量出海的人民币没有走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方向。

中国资本在海外运作中也日渐暴露出更多问题:缺乏尽职调查、全球化管理经验不够,对货币风险意识不足,资本海外运作寻求“快进快出”,资本寻求短期效益而不是长期增长。

尽管外汇监管更加严格,需要做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层层报批。但是这对如火如荼发展的科技产业来说未必是坏事,相反,为了优化海外投资质量,政府对有助国家基础建设的科技投资持鼓励态度。

IDC研究总监Chris Dong分析称,外汇储备不会永远下降,政府正在试图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以平衡外汇储备,现在的措施是通过控制外汇外流来优化外汇流出的结构。

Chris Dong目前是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IDC的研究总监,曾任职微软、思科,长期从事中美IT企业和跨境投资的行业研究与咨询工作,尤其擅长分析国家政策与监管。

在监管收紧的当下,如何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是政府鼓励的方向,以及如何提高通过审批的可能性?华尔街见闻就此对话Chris Dong,探寻海外投资的逻辑。

华尔街见闻: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上存在哪些问题?

Chris Dong:根据2015-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大部分钱都没有往核心知识产权方向走。很多企业的投资核心都在房地产领域,比如国营企业,国际化的时候就买地买楼,还有些欧洲的项目,买各种体育俱乐部,但是体育俱乐部买完了以后就亏本。

买这些产业的时候是出于好的想法,想与国内外产业链协同,但是你一下花了这么多钱,这些公司在海外又没有多年积累的运营、宣传推广能力,一旦沟通不到位,加上受到本地法律法规限制和员工阻碍,两边力量不能拎成一股绳儿,会出现很多问题。

华尔街见闻:怎么判断一个海外房地产投资有没有价值?如果账面上是盈利的,是否是有价值的投资?

Chris Dong: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很多都会投资在房地产领域,但很多来海外炒房地产的都企业都出现亏损。中国监管层更关心的是,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对政府关心的事情有帮助。

以上海临港集团为例,这家公司是上海国资委下面的企业,前阵子说要把Tesla引进到上海自贸区做生产基地。它在旧金山也花费3000-4000万美金买了楼,但是这个不是单纯的地产买卖,而是做孵化器。如果你做孵化器,就可以跟硅谷的科技创新项目对接,培养科技创新的生态,再把前沿科技项目吸引到临港,落户上海,增加中国企业创新合作关系。这种房地产反而是受欢迎的。

华尔街见闻:可否以近期的几起收购案为例,讲讲监管层如何判断民营企业海外收购的价值?

Chris Dong:比如近期的乐视收购Vizio,乐视在中国市场有业务,收购Vizio是把中国业务搬去美国的捷径。Vizio是美国中低端的一个电视品牌,在美国消费者市场里占有22%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乐视买了这家企业,是不是能有更快的增长,对业务规模的增长有没有帮助,这是监管层关心的。双方都卖的是终端产品,但是收购Vizio只是买了一个品牌,对中国市场而言,没有特别的竞争力,这是为什么乐视买Vizio会失败。

再比如蚂蚁金服收购MoneyGram,MoneyGram是一家做汇款和支付业务的公司。阿里巴巴可以用天猫的平台把货卖给全球,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支付问题,MoneyGram是可以做支付和转账的,有自己的技术平台和网络支持这两家企业的双向发展,最终两个国家都是受益者。但是由于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可能反而是美国政府不会批,但是中国会批。

中国政府关心的是增长。当收购持平以后,如何保证业务规模的增长,是不是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才能维护业务的增长,这是他们判断时所思考的。

华尔街见闻:那么万达收购DCP为什么会失败,你觉得监管层的顾虑在哪里?

Chris Dong:万达收购DCP正式涉及到对娱乐这一敏感行业的投资。假设DCP拍的东西火了,能帮中国人赚很多钱,这个收购就相对容易。但是对中国观众来说,文化交叉是很困难的事情,美国概念放在中国市场也未必管用,因为你不能判断中国观众是否喜欢。所有意识形态的东西,不确定因素太多。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刘泓君

编辑:anry

股事汇,找股神来这儿,关注微信公众号:股事汇app(ID:gushihui-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股事汇丨乐视万达海外收购被否背后:什么才是监管层鼓励的海外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