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侯|微信 qingzhixiu
人性篇章,敬请期待。三版《12公民》表现的法律与人性之[人性篇]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从其产生来看,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8号是在一口气看过《12怒汉》(吕美版1957),《12公民》(徐昂版2015),《十二怒汉.大审判》(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版2007)之后,对影片中最初开始和其他人11人意见不同的那位公民的统称。没有看过威廉·弗里德金1997版的《12怒汉》和日本版本的《12个温柔善良的日本人》,因此在本篇文章中不做讨论。
第一章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陪审团制度
就从公民说起。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就绕不开中西方等各大法律体系。
当今世界各国的诉讼法,都认为陪审制合议庭是一种基本的审判组织制度。其主要分为两类:
陪审团制合议庭和参审制合议庭。陪审团制合议庭是由普通公民组成陪审团和法官共同审理案件,这类合议庭在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参审制合议庭是由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的混合合议庭,是大陆法系国家实行陪审制的主要方式。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之后,他把诺曼人在审判中设立陪审团的古老习惯带到了英格兰。后来,随着《克拉灵顿诏令》和《韦斯特明斯特诏令》的颁布,在英国逐步确立了起诉陪审团和审判陪审团。
起诉陪审团的人数可以是12人至23人,而审判陪审团人数固定为12人,所以前者称为大陪审团,后者称为小陪审团。以上几部电影中呈现的是审判陪审团,即小陪审团。
英国在向外扩张的同时,把陪审团制度带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但是运作的最好的要数美国。在美国独立之后,美国人民对陪审团制度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由12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的作法一直是美国各地法院采用的主要审判方式。
陪审团成员构成严格,一般由12人组成,来自当事人所在社区的各个阶层且为登记在册的选民。由于英美法系以当事人为主导的制度,因此选择陪审团是当事人的权利。陪审团的职责在于事实认定,但也可以拒绝不公正的法律适用。
在法庭辩论结束,法官宣布休庭,陪审团就进入裁决阶段。陪审团的裁决是秘密进行的,他被暂时隔离起来,掐断与外界的任何联系,直至作出裁决。陪审团的裁决也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没有任何压力。每个陪审员只根据自己的内心良知来表决案件,“即使作出的裁决使法官不高兴,陪审员也从来不会受惩罚的。”裁决的通过是一致同意,如果达不成一致意见,陪审团将被“挂”起来。通常重新组建另一陪审团重新审理案件。
中国采用了大陆法系普遍采用的参审制合议庭。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陪而不审。
在以上各影片当中,就是以英美法系陪审团背景进行展开故事的。吕美特版适用的是美国背景,威廉·弗莱德金版适用了俄罗斯背景,徐昂版适用了当代中国背景。
第二章 影片感想
在了解了法律背景之后,再来看看各影片反映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三部影片都设定了儿子谋杀父亲的故事背景,也都以在确切证据证明当事人有罪的情况下,陪审团12人中11人认定有罪,一人认定无罪开篇。这个认为无罪的公民我统称其为8号公民。8号公民展开细致分析,逐渐说服其他11人开始作无罪推定。也就由此阐释了英美法系的无罪推定原则。8号公民在这个时刻就影片整体而言扮演了一个无罪推定法理普及官的身份。
8号公民也不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只是出于负责人的态度,觉得不应该随随便便在一举手投足间就判定了一个年轻人的生死,而应该仔细讨论讨论。不自觉间的同时也体现了极富正义感、同情心、责任心以及在法律之下对个体关怀的形象。
其他陪审员在审判开始,首先对身份设定为贫民窟男孩嫌疑人就有偏见,从有罪与无罪辩论的过程中,也总是将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倾注到案件本身,用以发泄自身的不满和牢骚。让一群以有罪为先入观念的陪审员,到最后转变为无罪,本身就是一件不可为的事,然而陪审团制度办到了,这就是公民权益,就是真正的民主法制。
1957吕美特版《12怒汉》,通过1:11到11:1再到全员认为无罪的戏剧化转变,体现了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体现的在多数与少数的矛盾关涉人命时,对个体关照的重要性。这里就又引发了一个疑问:民主本就是多数服从少数,作为民主国家的法律,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则。为何陪审团制度必须是12人必须达成一致才能做最终裁定?这一点恰是民主精神的核心所在——并非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绝对原则去维护大多数人的权益,而是以尊重每个个体的原则,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尤其是在关涉人命的司法判决这个不可逆的过程显得更为突出。
美国陪审制合议庭下陪审团的主旨:并非准确无误地将每个坏人绳之以法,而是将犯错的概率降到最低,确保没有一个好人蒙受不白之冤。
不论是57版还是97版《12怒汉》,都旨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断的强调,陪审团制度让每一个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到关涉社会公正的司法制度当中,有助于人民理解法律的规则与效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人们懂得尊重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与权力,这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从而传递出美国式的民主理念。
2007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版《12怒汉.大审判》,开篇与两个美版相同,所要传递的精神也是司法更应该关注个体的陪审团精神。然而基塔·米哈尔科夫将嫌疑人男孩的身份赋予了车臣身份。在2007年的俄罗斯时代背景下 ,这部电影的政治色彩十分明显。
车臣与俄罗斯的渊源可以追述到19世纪。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结束后,1895年车臣并入沙皇俄国,二战期间苏联以车臣与德国合作为由将38.7车臣人民 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57年车臣恢复共和国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然而由于苏联队车臣的高压民族政策,车臣地区反对俄罗斯的冲突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以及2000年才算彻底结束的第一第二次车臣战争。车臣与俄罗斯的民族积怨已深。不论是车臣对俄罗斯的态度,还是俄罗斯对待车臣的态度,在国家层面都应该有新的解决方法。但是战争对于人民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灾难。
《大审判》突破了美版《12怒汉》的单一场景,给了许多审判之外战争的场景,已经车臣男孩会议的画面。这与经历过车臣战争的那位陪审员刚开始坚持有罪,之后转为无罪的情节相呼应。直白表明一个普通人的生死不应该因为民族偏见,因为政治立场而被草率决定。正如其片头的字母:不要寻找生活的真相,试着去感受生活的真谛。以及片尾的格言:法律是永恒、至高无上的,可如果仁慈高于法律?
大审判除了在场景突破原版之外,在情节中更是冲突此起彼伏。在片尾,当8号陪审员通过一人之力努力争取之下,获得了除由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亲自扮演的陪审团长之外10人的无罪投票,再次形成了11:1的无罪与有罪格局。更加出人意料的,不是陪审团长认为车臣男孩真的有罪。他的理由是,车臣男孩被判有罪呆在监狱里,比他被判无罪作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异类在社会上会活的更长久。因为他是车臣孤儿。
此时米哈尔科夫奉上的,不再是法律能否维护正义这一命题,而是当法律所维护的正义与善良背道而驰时,应该选择什么的难题。这一道德与法律的悖论,远非一场正义的审判与在座的12位陪审员所能解决。影片提出了这一问题,当然也给了答案:由哈尔科夫扮演的退伍军人收养了嫌疑人车臣孤儿,展现了颇具温情的人道主义。
2015徐昂版《12公民》,《12怒汉》的故事背景是英美法系,旨在传递陪审团制度的美国式民主。要将这样一部电影改编到无陪审团概念的中国,可以说是强硬的无土栽培。还好话剧导演出身的徐昂毕竟有过硬的本领,采用话剧排演手法模拟了英美法系的陪审团环境,不至于使影片在法律专业层面显得蹩脚。
影片在开篇就说明了模拟审判员是由某政法大学补考生家长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共计12人。补考生家长为了孩子补考通过不得已参加陪审团,相关工作人员为了配合学校,不得已参加陪审团。不得已不仅是对陪审团人物本身所代表的社会现象的讽刺,更通过人物形象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反思,同时也解决了影片在陪审团成员对模拟的合议庭责任心的问题。
在看完《12公民》之后,首先不做电影拍摄艺术的评论,个人觉得本土化的很好。在背景设置方面,改编了社会热点案件(类李天一案),富豪养子谋杀穷困潦倒的生父,从而将美陪审员对贫民窟男孩的偏见,俄版陪审员对车臣孤儿的偏见,巧妙的转接到中国社会大众的仇富偏见,也就为陪审员的偏见做了铺垫。在陪审员形象设计方面,通过各个人物的背景,展现了不同的市井小民的形象,也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现实状况有所反映。不论是在地域歧视,职业歧视,还是仇富现象等都有所表现。如果把这部电影按照讽刺电影来分类,忽视其大部分情节转变的生硬与不足,也当算是一部佳作。
《12公民》在法律政治体系阐述方面的表现,通过8号陪审员的努力,最终也揭示了无罪推定的重要性。然而在中国现有的政治法律现状下,就算导演及编剧能够想到或者是想要表达更多,恐怕也不敢表达太多吧。
徐昂以话剧编排手法开篇,又以话剧展现手法的主旋律场景结尾,虽然在表现主旨上,不像1957美版《12怒汉》传递陪审制观念及美国式的民主理念,也不像2007俄版《大审判》传递司法更应该关注个体的陪审团精神以及对“当法律所维护的正义与善良背道而驰时,应该选择什么?”这一命题的思考,其更多的是对中国公民定义的一种发问与隐形建议。正如影片中的陪审员并不是以嫌疑人的身份看待杀父男孩,而是带有偏见的已经认为他是凶手了。这样表现出陪审团成员对于自身公民的法律权力与义务的双重无知。
《12公民》在这一点上提出了中国陪审团的核心问题:陪而不审(关于导致陪而不审的原因,大家可以百度百科)。
中国在法律层面赋予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大而空泛,一概而论。看似合理,实际落实的时候就模棱两可,没有准则了。在陪审员的权力与义务方面,更是概括性的赋予了一切审判权力,而其中大部分还是凭其素质难以行驶的权力。如此一看,陪审员其实没有任何审判权力。《12公民》也许是在侧面诉求将陪审员的权力与义务更加细化。不知道有没有这些个人臆测的影片诉求。
由于本人非法律人士,文中法律相关部分皆参考百度百科,如有谬误之处,还请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后再做借鉴,如因此产生任何纠纷本人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