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异类》这本书,书中作者列举的诸多事例意在阐明,一个人的成功不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条件、家庭因素等有重要联系。
读完这本书后,我尝试从多个视角去看问题,发现确实如此。
以前只知道盖茨没怎么上学就退学了,现在更明确了他赶上了计算机发展的好时机,刚好他又对这个感兴趣,而他所在的学校又有这样优越的条件……种种因素汇聚到一起,成就了他。
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人,也许有比他更好的条件,但是显然他们并没有抓住这次机会。
又比如马云,当时创业的一定也有其他人,和马云一样艰难奋战在一线。大家都在迎着互联网的大潮奋力向上,而只有马云上岸了。
在现实生活中,香港一档电视节目《穷富翁大作战》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去体验一个穷人的生活,却发现每天不停地工作才能勉强吃饱肚子,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怎样去赚更多的钱。显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也打破了那种努力就能改变现状的说法。
如果真处在一个这样的社会,生在一个不太和平的国家,绝对不是付出个人努力就能轻易改变现状的。
背后的因素太多,也太复杂了,只不过不去深究罢了。
回过头来分析我自己的情况。
我是95年出生,2018年大学毕业,正好这一年高新区招聘第一批入编的教师,我有幸考上了。
如果晚一年,在2019年我们学校只招聘一名科学老师,那我只能考去别的学校了,当然,也很有可能落榜。
是什么促使我能考上?从多方面分析——得益于高考我听从了亲人的建议,报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刚好家人认识一个辅导老师指导了我;同时,当年招聘的人数比较多……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促成了这件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出生在1995年,读本科的话早一年或晚一年出生,都赶不上2019年招聘的好时机了。
我有一个同事凡总,和我同一批入职,也是如此,她是96年,她总说自己学习不好是个学渣,导致后来读的专科,也正因如此,她才可在2018年考入我们学校。她若是考上本科的话要2019年毕业,而今年招聘的岗位显然少了很多。
对比这件事和这本书的内容,一个人所处的时代和机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非常之大,甚至就像一个方向盘,常常起到了扭转人生方向的作用。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一切都是刚刚好,这每一步走来,成就了今日的你我。
书中还提到了某地区中产阶级子女和贫困家庭的子女,从孩子的智商来说,在学校同学们一起学习时的成绩差异不大。
后期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在学校时,也就是假期,那些中产阶级的子女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条件和家庭背景。
我在上小学时就没有这种觉悟,但现在能明显感觉到——为什么同在一个班孩子与孩子之间学习或习惯差异如此之大?孩子本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看这个家庭对孩子是什么样的管理了。
也许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家除了做作业还经常读书、做卷子、背作文,以便更好的发挥,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可能做完了作业就跑出去玩儿了,从不读书、预习,时间长了一定会拉开差距,而那些毫不知情的家长们可能还很困惑,为什么别的小孩成绩那么高,你为什么不行?
转嫁责任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实际上是家庭成员没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榜样作用。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甚至还要超过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