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及格的关于自由梦想探索冒险的电影 ——评《七十七天》

    前段时间媳妇给我推荐了新上映的电影《七十七天》,并把推荐的微信链接发给我,粗略一看,冯小刚点赞、窦唯作曲,一票电影圈人推荐,架势很大,看着文章中的那些溢美之词,心中却涌起不祥的预感,习惯性的,我对这部片子已不抱太大希望。

    果然,预感又一次验证了,空荡荡的电影院只有我和媳妇两人,头一次包场,对于这点我倒不感到意外,烂片场场爆满、好片无人问津从来都不是什么怪事。

    糟糕电影和优秀电影的区别从来不在票房,很多时候票房并不能说明根本问题,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糟糕电影总是浮躁的直来直去,我想你、我爱你、我恨你,简单直白粗暴直接,不开脑洞不烧脑,整一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的就像二人转,转头就忘。

    优秀电影则像一个含蓄深沉的老者,波澜不惊、娓娓道来,时不时会给你意外惊喜,直到最后才在你的恍然大悟中揭晓谜底或是继续固执留下更多的谜团待你遐想回味。这样的电影不论是喜剧或是悲剧,不论是愤怒、忧郁或是悲伤、快乐,它都会冷静的表述,不煽情不夸张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更不装疯卖傻,站在台上傻笑,然后大声问,掌声在哪里?

    很可惜,《七十七天》不幸属于前者。

    推荐文章中大肆宣扬这部电影拍的多么不易,导演抵押房子,亲自上阵出演,又生病又没钱,吃了多少苦,等等等等等等。

    好吧,拍好电影很难,就算拍烂电影也还是要拍不是,要剧组、要演员、要场地、要资金,要对潜规则烂熟于心的腹黑导演,大家混口饭吃都不容易。

    就像你去吃火锅,你抱怨味道不好,老板跟你发飙,你知道我做火锅多不容易吗?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早买菜洗菜拣菜,还要切葱花捣蒜泥熬底料,毛肚鸭肠菌花一样都不能少,昨天服务员内讧跑了一半,忙的我着急上火几天没洗澡,指甲里全是黑泥,我这么惨,就这样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做出来的火锅,你居然还挑三拣四,说不好吃,有本事你来啊!!!

    这等于说,我去商店买个电冰箱,还要自己先学会制冷不成?

    观众称赞电影好也许是一个宽容善意的谎言,但要是有所抱怨那一定是真心话。正如你去剪头发,完事后,理发师笑眯眯的让你戴上眼镜照镜子,期待着你的赞许,尽管你看着镜子中那个像是被狗啃了的发型,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还是淡定的摸摸头,大声说,还行!

    之所以去电影院为《七十七天》贡献三十元的票房,完全是因为它的题材吸引了我,事实上,这也是影片中唯一亮点。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原型杨柳松于2010年在无后援的情况下历时七十七天独自一人横穿大羌塘无人区,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凭一己之力使中国人的探险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崇拜这样的孤胆英雄。

    早在几年前我就在网上看过他的帖子,《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他的记述冷静客观又充满幽默,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我知道,真正的独行侠就该是这样,低调安静,不吵闹不炫耀,让别人惊讶的合不拢嘴巴的壮举在自己眼中只不过是一场平淡无奇的旅行。

    可以说,我抱着细若游丝的期许,为这个故事贡献了三十元,可很快,我就为三十元的无辜牺牲后悔,这么好的故事、那么壮美的大羌塘无人区以及一个勇敢孤独推着自行车决绝前行的背影被一个拙劣的导演摆弄成了一场匪夷所思的可笑闹剧。

    整个电影叙事生硬、做作、庸俗、故弄玄虚,成功的把一次单枪匹马挑战大自然的壮举演绎成靠残疾女孩博取同情,靠龙卷风、牦牛、狗熊和幽灵狼吓唬观众的不伦不类的拙劣表演,看得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主人公从始至终身着崭新的某牌户外服装(赞助广告还是可理解),但是在无人区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够始终保持衣冠楚楚实在是一个奇迹,难道某牌衣服自带除污功能?

    虽被幽灵狼追赶,从龙卷风下逃生,数次跌落山崖,衣服居然完好无损,连一个口子都没有,难道衣服自带修复功能?

    最可气的是,主人公最后躺在草地上傻笑时露出的那口大白牙,着实晃瞎了我的**K金眼,你干渴到连尿都喝了,仍不忘用黑人黑妹黑炭牙膏仔细护理你的大白牙,如此合格的牙齿卫士,我一万个服你。

    实际上,在野外生活过的人都深有体会,至多三天你就会变成半个犀利哥(自驾游可除外),过一个月你亲妈都不认识你。12年前,也就是2005年,那时年少轻狂的我也曾仗剑走天涯,骑一辆自行车用时32天,行程2300公里,完成一个初级驴友的梦想。当然和杨柳松这样凭一辆自行车就敢独闯无人区的大神相比就是个渣。

    实际情况是,你天天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逮着一顿能吃半斤面外加三个大馒头,每天饿的要死、累的要死,哪有心情顾及自己的形象,黑黢黢的面庞、黄黄的牙齿、脏兮兮的衣服以及永远填不饱的肚子,活脱脱一副犀利哥的模样就是你给别人的惟一印象。

    起码,当年我还是沿着公路骑行,一路上没太担心过补给,虽也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填饱肚子也始终是首要任务,但也不必像杨柳松那样不得已自带一百多斤的食物上路。

    可就算如此,在每日挥汗如雨的高强度骑行中,你会很快变得面目全非、狼狈不堪,只剩愈来愈执著的眼神和那个支撑自己完成旅行全程的必胜信念。

    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在别人困惑不解的眼神甚至是“神经病、受虐狂、吃饱了没事干”的嘲弄鄙夷中,你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自讨苦吃,为什么选择用最艰难的方式去丈量旅程。

    是的,你想去寻求一点关于生命、自由、梦想之类宏大问题的一些答案,你想去探索一下你从未经历过的那种生活,你想做一些别人想做却只是停留在口头的事情,你想在这个年纪轰轰烈烈的完成一些永不后悔的事情,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饱满立体一些,你想挑战自己忍耐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当时一个信誓旦旦、舍我其谁的小伙在第一次60公里的短途拉练中就被累瘫吓傻,回去躺了三天,再绝口不提长途旅行的事情。

    我知道,这样的人面临一点点困难都会退缩,他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偶尔冲动,探头探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经外面的寒风一吹,立马缩回脑袋蜷缩成一团,像个受惊的刺猬,严密的把自己包裹起来,再也不肯踏出那个安乐窝半步。

    但终会有人坚持下来,他们沉默不语、不声不响的做自己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目标一点点的准备、努力,他们终会成功的,即使是一次简单的旅行。

    而人生,不也是靠自己的梦想和坚持吗,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把握自己的航向,只是随波逐流,任凭岁月的波浪把我们带到哪个浅滩搁浅,那我们宝贵的一生岂不是就这样随意的挥霍浪费了,我们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的意义又在哪里,难道真的只是按部就班的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退休、等死?

    我们就像一个高级点AI一样,简单机械的过一辈子,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反省过、追问过、努力过、改变过?

    我想,这该是杨柳松横穿大羌塘带给我们的意义,遗憾的是,导演并没有展现出这些,大羌塘的雄浑辽阔之美并没有和人性中的坚强不屈结合起来,主人公的形象被大羌塘完全的吞没了,而他的身影本应该在那无边无尽荒原上慢慢高大起来,那个不屈不挠的背影在经历无数次艰难险阻后本应该成为一个人性光辉的象征。

    也许,导演也想到这些,于是安排一个不伦不类,和故事毫无瓜葛的残疾女孩生硬的和他相遇、生硬的发生故事、生硬的发出一通“去他妈的命运”之类的苍白的口号。

    可怜的杨柳松被一次次玩坏,导演又自编自导的制造一系列遭遇动物、龙卷风,严重拉低观众智商的场景。

    实际上在野外,就算在无人区,遭遇狼或是狗熊的概率也不高,而影片中幽灵狼神出鬼没,一副不干死主人公不罢休的架势,更是导演虚张声势、戴上面具吓唬观众博眼球的铁证。

    现实中,野生动物对人类都有很深的恐惧,人类这个两脚怪物对于动物而言才是真正的魔鬼,除非它们快饿死了,不然不可能打人的主意,无人区动物充足,尤其是旱獭和鼠兔遍地都是,狼根本不缺食物,何必费神去对付一个困难得多的成人呢。在杨柳松穿越无人区中,狼和狗熊始终保持对人的警惕和距离,从不轻易接近,而导演用狼外婆这个老掉牙的故事吓唬人,显然自作聪明把观众当做呆萌小朋友来欺负。

    最后那个从龙卷风中逃命的场景,我无话可说,主人公化身圣斗士,从龙卷风中全身而退,我也只有一万个服你。

    实际上,杨柳松穿越大羌塘最大的危险,还是食物不足、饮水不足,虽然带着一百多斤糌粑,但最后的旅程还是不可避免的陷入断粮危机,以至于后来他能把一袋方便面调料吃成一顿大餐。

    当然,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还是那个不伦不类,硬塞给主人公的残疾女孩,我只能想象杨柳松在看到影片时哭笑不得的样子。

    铁汉柔情,影片中需要一个女人提色不假,需要一个亮点不假,但导演自顾自拿着手电筒一顿乱晃自嗨,自我陶醉、自我高潮,而不考虑主人公是否愿意、不考虑观众是否愿意,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了。

    我多希望这部影片能够生动再现杨柳松穿越无人区的困难和危险、动摇和坚持、绝望和希望、涅槃和重生。遗憾的是,全部没有,就像影片中那荒凉的戈壁滩,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一无所有,不见一点生命的气息,连主人公那个孤独踉跄的背影也不知所踪。

    那这部影片还剩下点什么呢,不知道,也许真的什么都没有吧。哦,不对,还有一样,还有噱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部不及格的关于自由梦想探索冒险的电影 ——评《七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