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人之彼岸》一场有关“爱”与AI的战役

书评:《人之彼岸》一场有关“爱”与AI的战役_第1张图片

就在刚刚敲下AI的时候,因忘记切换中文输入法屏幕上打出了一个汉字“爱”,爱与情感作为人类独有的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也是区分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特征,这个论题贯穿了郝景芳新作《人之彼岸》的6个故事。

随着阿尔法狗对战柯洁的胜利,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吗?人工智能会爱上人类吗?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当菲利普.迪克、阿西莫夫笔下的复制人、机器人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科幻小说虚构的未来慢慢到来,我们做好与之和谐共处的准备了吗?

《人之彼岸》由6个AI科幻故事与两篇非科幻思考组成,不同于《北京折叠》中新世界观的建构,《人之彼岸》更像精心构思的命题作文,作者从人工智能的话题上选取碎片,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展开讨论。郝景芳在书中说:对于未来,我并不太担心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全面对抗,也不担心人类文明受到根本威胁,我担心的是人类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情感化特征,将自己的一切都规划到数字世界,将自己彻底数字化。人被科技异化无疑是作者最为担心的问题。

人在此岸,AI在彼岸,通过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关照此岸。人工智能能毁灭人类,但是按钮却掌握在人类手里,所以在此之前最有可能毁灭人类的是人类自己。这个此岸,通往与直达的就是人性本身,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照见自我。

文学往往只是提出问题并不解答问题,不同的读者通过阅读产生自己的思考与答案。智能分身能代替人类吗?记忆克隆的新人真的能替代我们的亲人吗?为了获得更优化的判断力你愿意在大脑中接入被实时监控的脑芯吗……作者向我们抛出了连环式的追问,六个作品无处不在地充斥着人类对人工智能怀疑与焦虑的声音,《爱的问题》中以山水为代表的“反智能联盟”就是一群被智能社会抛弃的人,他们无力融入,把所有的不满与自怜转化为对智能社会的愤怒,经常组织破坏智能机器的行动。这些情绪与当下部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焦虑所暗合,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跟随主人公冒险,不断反观与发现自我,对人工智能形成更为理性的认识。作者在《人之岛》中借凯克的嘴发出了人类争取自由的呐喊:他像信仰神一样信仰人类。他们要建立人之岛,保留人格与人类智慧的进化之路!所以,面对ai人类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

郝景芳除了是一个小说家,她还是一个学者、一位母亲,对待人工智能的问题她并没有仅满足于小说虚构,在最后的两篇论文中她对人工智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小说之外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答案,因此这本作品倒是从一个侧面回应了科幻文学性与科普性的论战。未来正在慢慢的到来,我们与我们的孩子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郝景芳为我们提出了智能时代需要的三大类能力: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在阅读前言时注意到郝景芳提及自己的偶像是薛定谔,他对人脑思维运作的描述一直给郝景芳的创作带来诸多的启发,的确,人类思想与意识的问题一直是她科幻写作的母题。

当记忆、技能与人格的大脑信息都能够备份,人类的思考将同时具备生物思考与非生物思考的能力,到那个时候该如何证明自己与AI的区别呢?当一个与你的母亲外貌相同、记忆也吻合的智能新人出现在你们的生活中,她真的能代替亲生母亲吗?她记得你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知道你的所有糗事,记得你喜欢吃的菜,但是却没有情绪的起伏,这样的人真的能代替故人吗?

《永生医院》中的主人公对新人母亲发出了终极的拷问,“那我怎么知道我是我?”新人母亲回答:“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你是你,而是你周围其他人知道你是你就行了。”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提出了更多关于存在与人伦的困境,《永生医院》这篇小说的立意与情节架构都是深刻的,主人公不断地追问反抗,就在他一步步逼近真相之时,在与院长的谈判中得知自己也是新人,小说在这样升级翻转的悬念中收束结尾,AI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真的能习得人类的情感表达吗?如果不能,我又是谁?这个问题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人之彼岸》中人与AI是一对彼此关照的存在,除了AI 对人类的模仿学习,人类对AI也不断地学习与改造,《爱的问题》中林安的小女儿草木在升学考试中要通过情绪测试,草木状态不好,总是受到非理性情绪的干扰,机器人管家陈达对此的观点是:“人类的理性天然有所缺陷,总是受爬行脑和边缘脑信息的干扰,让人的反思心智得不到充分发挥。”人类在与AI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生物思考,发展非生物思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人真的丧失了情绪表达的能力,那么与冰冷的机器还有什么区别呢?

小说中作者不断地肯定人类的情感与情绪表达。《你在哪里》中任毅的人工智能产品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分身”对人类的情绪进行了优化与筛选,它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是平静、理性的。任毅因为工作缠身不能陪伴女友,选择让自己的分身赶来陪伴。最后女友素素的哭诉直戳了人工智能失败的本质:分身不会生气,“我骂了他,他都不会生气,他知道我现在为什么而悲伤吗?你知道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悲伤吗”?这是一场理智与情感的竞赛,人类尽管不完美,但是正是这些不完美的非理性情绪才让人活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在河的两岸,AI在不断地模仿逼近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学习人工智能甚至也面临被异化的危险,《人之岛》中植入脑芯的人类依赖终极大脑宙斯,逐渐失去了决断力与情绪能力,最后被宙斯奴役与控制,读来脊背发凉,这个场景跟我们当下多么相似。人的情感与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砝码,创造性的工作始终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机器人可以写新闻,可以做法律援助,但是却无法从事艺术性的创作,这是在未来人类应该努力深耕的方向。人工智能做不到的能力中最为核心的是世界观与创造力。 

记得在押井守的电影《攻壳机动队》中有一个片段,全身义体化的草薙素子在电梯中迷茫地问巴特自己是谁?为了提高侦查破案的能力,全身接受人工智能改造之后的人类还是人类吗?主人公发出了我是谁的哲学追问。巴特回答她你是人,因为你有人类的灵魂。Ghost in the shell,这里借用电影的英文名字结尾吧,这个Ghost也是《人之彼岸》论证的观点,人无法被ai取代,爱与情感是我们最后的堡垒。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人之彼岸》一场有关“爱”与AI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