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盛田昭夫经营学

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盛田昭夫经营学_第1张图片
封面

第一次看锤子发布会,第一次被罗胖子洗脑,后遗症就是买了两本书,《日本制造》是其中之一。

《日本制造》作者发表于1985年,适逢索尼SONY的全盛时期,作为创始人盛田昭夫怀着极大的热情,写了一本全英文的,面向外国(西方)读者的,关于二战及战后的日本,关于从废墟中成长起来的日本企业,关于企业经营,关于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思考书。此书发布后的4年,1989年,可谓盛田昭夫的人生顶点。当年,他创办的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真正实现了盛田昭夫在全球扩张的事业目标。从日本二战战败算起,日本人仅仅用了40年时间,就从废墟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战场上日本没有战胜美国,但是在商场上日本“报了一箭之仇”。

在1989年风光无限的不仅是索尼的盛田昭夫。同年,日本的三菱集团以8亿4千6百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Rockfeller Center)51%的股份,震惊了美国的舆论和大众。要知道,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财富的象征,而这只是日本投资者在美国进行的跨境收购中最夺人眼球的一桩买卖而已。从洛杉矶到纽约,从商业大厦到电信公司,财大气粗的日本人让美国人真正见识了什么叫“不差钱”。

28年弹指一挥间,2017年悄然而至。创业鼻祖盛田先生早已作古,作为非家族企业,SONY也已无昔日霸气,日渐衰落。当互联网移动端应用的普及逐渐替代PC端后,SONY仅存的一些优势领域如相机、家电等现在看上去那么传统、不fashion和跟不上潮流。Walkman 似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被永远的封存在了那个年代,不禁唏嘘。现如今,当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走向全世界,当中国企业家大量出手海外的房地产、能源,并排队来到华尔街敲钟的时候,很多场景似曾相识,历史仿佛过去的老电影般历历在目。再次翻开盛田先生在全盛时期写的书,鉴于往事,资于自省。以下是一些感受。

1、创新性:由于日本战败,战后物资匮乏且用不应求,激发了日本企业对于民用商品的生产与制造的热情。且在SONY公司创办前身,就已经立下发挥独特创造力,生产引领时代潮流的全新产品的远景。

2、重视销售:SONY公司是技术专家带头的产品研发公司。然后盛田先生在很早就意识到仅仅独特的技术和独特的产品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的销售。而推销的关键在于让买家明白产品的价值。而后盛田先生便调整自专注于市场营销。

3、重视产品的便利和实用性:日本人从古至今偏爱小巧、精致、可收纳的物件。所以在收音机等设备的设计上,盛田先生的目标是制造一个可以放到衬衣口袋里的收音机。他的极简设计理念对于乔布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重视品牌:一个简单易懂并且易于传播的名字很重要,且表示醒目易于记忆。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排除万难,维护到底。

5、商品名的重要性并与亚于品牌名。

6、与消费者交流但不热衷于市场调研:消费者并不懂技术,他们不知道哪些产品能够实现,但是我们知道。所以我们并不热衷于市场调研,而是专注于新产品和各种用途,然后与消费者直接交流,传达我们要表达的意图,从而不断开拓市场。

7、通过海外生活来客观看待自我和民族:日本是世界上的少数民族,在肯定民族性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必须去主动适应这个世界,因为世界是不会反过来适应日本人的。

8、长期雇用制度是战后的舶来品,是二战后美军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使劳动者组织化的一种开场性企业制度尝试。

9、团结就是力量。日本之所以在二战后拥有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和20世纪初日本已经完成的农业国朝工业化发展的产业革命是密不可分的。日本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让日本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共同分享了繁荣成果。在短短40年内,一度落后的日本赶上了世界的步伐,不但灵活运用技术,还对其进行改良。

乐读创业社,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盛田昭夫经营学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盛田昭夫经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