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评课(《济南的冬天》《植树的牧羊人》)+微讲座

目录

1. 余老师《课堂阅读精读微讲座》………………p1

2. 何淑敏老师《济南的冬天》简略实录……p4

3. 余老师评课《济南的冬天》……………………p8

4. 张瑞芳老师《植树的牧羊人》简略实录…………p12

5.余老师评课《植树的牧羊人》…………………p16

6. 余老师《做优秀的学科教师》微讲座…………p18

 

 

 

 

 

 

 

 

 

 

 

 

 

 

 

 

《课堂阅读精读微讲座》

时间:2019年11月14日

作课:余映潮老师

整理:刘飞

一、教师素养提升的着眼点

努力途径

(一)增加学问背景

途径:专业书籍,专业理论,读深,读美。

(二)提高教学技艺

做一个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教师

(三)有效高效的课堂

1.有效课堂教学的标高:利用教材,集体训练(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整体进行,比如朗读,批注,背诵等)

感想:课堂是为全部学生服务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2.阅读教学的目的:

语言学用,技能训练(概括能力,阐述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知识渗透(章法知识,手法知识,表达知识,例明写、暗写,直接描写,暗写描写,前后呼应)

(统编教材要求教师迅速提高学问背景)

感想: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就存在于此,教语文老师该教的,说语文老师该说的。专业能力才能带来专业尊严。

3.有效课堂的框架:

板块思路,主问引领(活动,任务,话题……保证时间,动笔读写,当堂落实)

余老师语录:

1.爱惜真实的课堂

2.教学语言质量,教学细节习惯决定着语文教师的教学姿态。

3.一种文体一种语言,教师的语言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4.关注学生过程,关注学生收获,课堂是为学生而服务的。

5.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过渡,细节可能不能决定失败,但它一定会影响效果。


《济南的冬天》(简略实录)

作课:何淑敏

整理:刘飞

一、  出示学习目标

二、  走进作者

三、  积累字词

1. 读音

教师解说多音字词

2. 词意

四、  学习过程

活动一:感知一篇文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写了冬天济南的哪些景物来呈现这一特点?

生朗读课文

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冬天特点:温情

师点拨“温情”相对“寒冷”,“不单调”“色彩”

生批注第二个问题,师巡视

生1回答“济南的冬天”,老师重点点拨“景物”,生再次回答

生2回答“老城”,烘托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师随机问:“为什么是冒着点热气,点能不能删去?”生3回答

生4:“小雪”,师跳脱到解析

教师小结:

顺着“建安的冬天是温情”这条主线,紧扣这“山”和“水”,文章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小山摇篮图”、“雪后初……”

活动二:精读一段活

品析:

1.“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懂地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文中写到济南人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仿照余老师随堂创新《济南的冬天》

刘飞

(一)学习活动一:朗读,概说一篇

济南的冬天有……真让人……

(思维导图,分析层次)

教师总结:三层式写法

(二)学习活动二:美读,品析一段(第四段)

1.一读变形(把这一段也按三层式写法分析变形)

2.二读诗意(读出济南雪后小山的秀气,既然秀气,肯定惹人爱恋,温柔的美好的细语,这是感情氛围,是语调。比如“济南的冬天太秀气啦!它受不住大雪的。”)

3.三读精准

情感是要通过重音、停连、语气才能表现出来的。重音是一句话中表达的着重点,停连是语速和节奏。小停顿中语段气连,不换气,不换气感情基调基本是一致的。比如“山顶冒着点小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大停顿则要换气,换气中调整语调。比如:“……”)

(三)活动三:写话,美句集锦

归类赏析:这些话真美,它们共同的美点有……(修辞角度归类)

活动四:朗诵结课(或者直接改成一首诗?)

济南冬天的阳光真美(教师改编课文,整合资源,突出多角度描写景物)

济南冬天的山真美

济南冬天的小雪真美

济南冬天的村庄真美

济南冬天的水真美


余老师评课何淑敏《济南的冬天》

一、教程观察:

(一)“教学铺垫”观察

1.有多音

2.不但要有字词学习,还要有短语学习

3. “读读写写”不可忽视

(二)“活动一”观察

1.每个学生都读课文(集体训练)

2.不要无端的旁逸斜出,把每一个动作做规范,做完整

3.第一板块是粗线条感知

余老师语录:

教师语言要有知识背景

学生一定要做课中笔记,优雅实在

切记课堂任务是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有收获

个人感想:时间意识,前松后紧切莫要。第一板块是铺垫,是蓄势,是勾勒。明确每一板块设计意图,课堂呈螺旋上升式推进会不会更好?

(三)“活动二”观察

余老师语录:

选句改动,对比赏读,最不好。耗费时间,没有作用。

济南人是一个虚化的主体,没有具体的人。

朗读可以作为单独的训练板块存在。

品析也是单独的训练活动,二者可独立存在。

个人感想:美育就以美来熏陶就可以了,丑一定孕育不出美来。

(四)“活动三”观察

匆匆而过,没有落实

(五)余老师总体观察

1.学生圈画出统领全文关键词句。

学习方法、思维训练(活动一5分钟左右即可结束)

 先感知才能“描述”

2.课文朗读,要有连贯性

3.理念贯彻教学实践,不能两张皮


余老师解读《济南的冬天》文本特质:

一、   抒情性

感叹式抒情

联想式抒情

议论式抒情

寓情于景

话题抓手:“品析具有抒情特点的字词”

二、美点探究

口语化句式

以小写大

以美写美(小摇篮,小水墨画,小水晶)

“文章首先让读者俯瞰全文……”

多角度反复

色彩点染

化静为动

以虚写实(更美的山的肌肤)

二、   活动策略

朗读训练

背诵训练

仿写训练

写雪的佳句

精美的手法


余老师课堂创意1:

活动一:美段品析

第一二段的作用

活动目的:层次框架

活动二:美段精读

赏析第四段的表达之美

活动目的:语言学用

活动三:美段读背

选背课文第六段

活动目的:背诵积累

余老师语录:理念能够立刻提升你的教学效果

余老师创意梳理:

理解一篇(找出统领全篇的句子);

细读一段(穿插比喻的理解);

背诵第六段


《植树的牧羊人》

做课:张瑞芳

整理:刘飞

一、检测预习导入

“一个——的牧羊人,——植树,最终,——”

生1回答。

生齐读“预习”第一段“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最终,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美丽富饶的田园”,生读,教师顺势介绍小说。

二、教学铺垫

文学常识铺垫:

1. 积累小说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生齐读,生批注三要素。要求在课题旁批注。

2. 积累字词

3. 积累词语

不毛之地   稀稀拉拉   狂风呼啸   生机勃勃  源源不断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

师说:这组词语一组是描写环境的,一组是描写人物的。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默读勾画,梳理情节

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清醒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请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默读方法,标红出示: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标出段落层次。

生活动(不出声),师巡视

时间到,师生对话。

课堂冷清,教师鼓励:“咱班的学生都比较谦虚啊!”

(一)初遇牧羊人——

生1说,师点评:“准确,谢谢努力。”

生2先读原文,教师问:“能概括一下吗?”生说:“安静,不张扬。”

生3说,师点评:“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谢谢你,孩子。”

师总结

(二)再见牧羊人——

师先引,“再见牧羊人”应该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

生1回答,师点评:“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谢谢”

(三)最后一次相见——

生1回答,教师纠正读音“沃土”

师图表总结,点出对比手法,学生课堂笔记。

活动二:再读批注,分析人物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在旁边批注,用“他是一个——的人,从——中可以看出来”的句式说话。

教师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生思考批注(课堂极为安静)

时间到,师喊停:“现在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生1回答(生的回答就文本分析),师点评。(师的点评就方法提升,描写角度,描写方法);

生2回答(就文本说文本),师点拨:要求学生画出词语。恰当的词语,一个词就能把人写活。

生3回答(点出动作描写),师表扬,强调动作描写。

生4回答(就文本说文本),师提升:“叙述结合表现人物性格。”

生5回答,师提升:“作者评价,议论。从别人的评价描写一个人,这是侧面描写。”要求生批注。

生6回答(已经说出侧面描写),师给予肯定,要求批注。

师问:“文中还有哪些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生回答,师总结,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集中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白板出示,生齐读: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活动三:

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生1回答(重读“上天”),师及时肯定,要求学生再次齐读最后一段,重读“上天”;

生谈感受,师总结主题:

1. 从人的角度

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

3.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

师回顾梳理整篇文章。

寄托理想: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人……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像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给人类创造幸福,创造快乐。


余老师评课

一、课堂观察及建议:

(一)课堂小结要让学生课堂笔记,第一板块时间一定要压缩。

感悟:教师教是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简单的活动简单的学,把时间节省写来啃硬骨头。胸有有沟壑,才能合理分配。

(二)关注课后习题,每个角落都要为我所用。

(三)优点

创造修改,对表格增加时间点示

感悟:精细才能生动,一定要关注细节。

(四)待改进

杂乱的开始倒不如没有

教师用语要准确精炼

不要碎问,节省时间

(五)余老师建议:

活动二:“诗意的写”50个字,灵动多姿,又创意亮点的训练。

二、余老师解读文本

(一)起笔和收笔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议论起笔,抒情议论收笔。散文写作,小说内容

昔日与眼前

(二)对比阅读

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

(三)写作手法

(我的视角,时间顺序,首尾呼应,鲜明对比,详略分明,巧设背景,照应手法,细节描写,夹叙夹议,比喻生动,白描手法,警句抒情,映衬烘托,明暗线索,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介绍人物的巧妙方法)

三、   余老师新的教学创意

(一)新的教学创意1

活动一:默读,梳理

感悟:长课文,还是感知层次

活动二:概说,评价

感悟:学生写,教师也要写。同步共频,濡染引领。

最好的教育是示范

活动三:趣读品析

话题:这一段很重要

活动四:重点品析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主题

朗读,品析其表达艺术及其作用

(二)新的教学创意2

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写话:人的力量是多伟大啊!(50字——100字)

活动二:阐释:“橡子”的魅力

活动三:品析:文中的对比、照应手法。


《微型话题:做优秀的学科教师》

作课:余映潮老师

整理:刘飞

学问背景,教学能力

学习智慧,奋斗方向

关注细节,踏实创新

余映潮老师语录:

创意在先,细节到位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细节的重要性

在学术上,在学问上,细节能够显示“深度”

“细节”上的创新与创造,是最受人欢迎的创新与创造。

“深化细节”是粗燥的事物留给我们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机会。

“深化细节”到了一定程度,其结果就是“美化事物”。

“深化细节”能够让我们养成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养成一种深思熟虑的处事风格。

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人,是严谨工作的人,是严谨治学的人。

把细节做好需要两个前提:明确的方向,恒久的坚持。

优化细节,把平常变为高雅

无限的创意,精巧的细节

少浪费学生的青春时间,就是极好的职业良心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创意手法

精心设问,有聚有散

穿插引进,丰厚内容

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变直为曲,柳暗花明

(学习活动的层次与变化,课堂内容的波澜,学生不仅有趣味,而且得到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

平等对话,诗意讲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对话中给学生带来美好的语文知识。)

穿插引进,丰厚内容

(配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切”进一些与课文学习相关的内容。有穿插才有波澜,有容量。)

三、咏物抒情散文

咏物赞美、写物忆趣

咏物抒情、物我相融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咏物明理,托物寄意

四、踏实创新

做好自己的事业,应该而且必须脚踏实地,而且恰如其分的创新。

没有“角度”,是“平常”;没有“难度”,也是“平常”。

“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的创新。

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

短文细教

钱文深教

美文美教

一文多案

以词带篇(读词,说词,品词)

以句带篇

以段带篇

以专题带篇

以手法带篇

以微型话题带篇

以微型写作带篇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坐得冷板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老师评课(《济南的冬天》《植树的牧羊人》)+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