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计篇(一)

孙子兵法读后感-计篇(一)_第1张图片

        计篇为什么能位列第一篇?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首先该篇中的计并不是阴谋诡计的计,而是计算的计,这也是我之前一直的误解。那要计算什么呢?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开篇立意,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必须要慎重对待。计篇位列全篇之首,而这一句位列该篇之首,可见孙子对战争的态度。仗不是不能打,是要想清楚再打,因为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之又慎。

        “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月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所以要打仗首先要考虑五件事,在七个方面比较敌我力量,从而窥探未来的情况。哪五件事呢?道、天、地、将、法。道,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可以为之生,也可以为之死,却毫不畏惧。

        天就是天气,天有阴阳二气,互为消长,形成寒暑。寒暑四分,形成春夏秋冬,就是时制。这里主要指要利用气象条件作战,例如著名的赤壁之战。

        地就是地形,高或低,远或近,险峻或平易,广阔或狭隘,绝境或有利,这是地形的区别。

        将就是主将,有五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智,要能看明白形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这是最基本的,但也是最难做到的,所以排在第一个。然后是信,赏罚分明,言而有信。主将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将士们的信任,战时才会奋勇杀敌。仁就是仁慈,爱兵如子,与军士共患难。 勇自不必多说,主将乃主心骨,他勇猛,全军自然勇猛。严就是严厉,古时军队出征前经常会找茬杀人来整肃三军,就是为了让所有人恪守军队纪律。

        法就是管理,曲制指组织架构、部队编制;官道是指人事制度;主用是指物资管理和财务制度。

        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当将领的不能不知道,在各个方面考虑明白的人能取得胜利,不明白的肯定要吃败仗。

        道排在第一,是因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会无往而不胜。例如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陈毅元帅在战役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此知道得道有多么重要。天和地主要讲要占据有利的自然条件,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如果有了天时地利,只要不犯傻,胜利对任何人来说基本都是唾手可得。将排在第四位,因为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占据有利条件,那么就需要主将排兵布阵,筹谋策划,化不利为有利,化劣势为优势。法在最后,但也相当重要。林彪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明“一点两面三三制”,以三人为最小战斗单位。三个战斗单位组成一个班,三个班组成一个排,三个排组成一个连,以此类推。这样组织架构使他在指挥时,即使是百万大军也一样灵活自如。

        “故较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已。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就能探知未来的情况,谁的君主更受民众拥戴?谁的将领更有能力?谁占据天时地利?谁的法令更加完备可行?谁的武器装备更加强大?谁的士兵更加训练有素?谁的赏罚更加及时恰当?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就能知道胜负了。将领如果能按照这个计策行事,肯定能赢得胜利,我就留下来;将领如果不按照我的计策做,肯定要遭遇失败,我就离开。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在庙堂之上,通过五事七计计算敌我力量对比,胜了才打,不胜就不要兴师动众。

阅读以华杉著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为主,该书讲解通俗易懂,结合历史上十一位注家的研究成果《十一家注孙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准确解析原文的基础上再加以延伸,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书,有兴趣可以读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读后感-计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