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读后感03流动

流动这一章是不太适合一个人读的,最好的阅读办法,就是列举一些事物,通过本章提供的一些思考方式来推演它们的流化。所以一群人一起交流会非常有助于理解,因为它确实需要太多例子。

看到流动,会第一想到朋友圈,每条信息就如同一滴水,汇聚成一条小溪,永不停息的流向你,从你身边流走。当然有些人的朋友圈,用瀑布来形容更好。

书中用三个阶段来形容,我也从互联网刚刚诞生开始完整经历过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上网都是间断的,要去网吧;第二阶段我会在家上网,我会发帖子,然后第二天去看看谁给我回帖了;第三阶段,就是我此刻的心情,我恨不得帖子还没发出去,就有人开始给我点赞评论了...如果曾经信息只是一滴水,那么现在的第三阶段信息真的已经成为河流了,在这个时代,我们对信息的需求用打开水龙头这个场景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当你需要的时候,打开水龙头它就来了。

彼得戴曼迪斯在《创业无畏》中提到的6D法则,第一个D就是数字化,其实数字化就是流化两者只是用词不同,因为二进制本身就是流,水流是一种更加形象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模型。水流或者是二进制流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他们可以被分解和重组。越来越便利的应用帮我们重新加工这些信息流,新的排列组合产生新的价值,所以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快的被这种流动改变着。

总结的来说,流动讲了三个思维的角度:

第一,流动性,能不能从云里流到各种设备上

第二,即时性,是不是打开水龙头(app),它(信息、服务)就会流出来

第三,可加工,信息是不是可以重组,改变形态,变成新的信息。

用这三个角度思考一下身边的事物,也许能找到机会。

我回想起前几天在碳9的正课上,我的发表中提到了社群的数字化,正在阅读的小伙伴不妨思考一下,社群是否满足了流动的三个方面。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现在信息已经充分的流动了,打开微信群,聊天记录都要溢出来了。你需要一个朋友的时候,打开群,就可以找到,这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即时性,然而这对大多群来说已经足够了,对于很多学习型社群,例如碳9还不够。

我们线下的磨课的需求依然无法像打开水龙头一般的即时,或者说我现在被《必然》这本书把脑袋烧坏了,我并不想等到磨课,而是想要立刻有一群朋友来讨论一下,这种即时性还是难以满足的。

虽然我们有了大量通过学习时产生的元数据,比如说白板的照片,微信小视频,语音,这些虽然算是数字化了,但是如同浑浊的泥水,没有传播价值,并且难以二次加工。(纷享圈正在致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直播的语音和图片变成微课,其实就是在加工原来的信息流)

这样思考了一下,我觉的还是找到了不少方向。所以流动不仅是一种必然,也可以作为我们思考的方法论,为我们的航行找到方向。

我们下一章见。

作者:张萌 纷享圈创始人

欢迎爱读书的人勾搭(xiaotianfotos)

你可能感兴趣的:(《必然》读后感03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