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一代名相”魏征曾先后任唐太宗时期的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他辅佐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千百年来这两人一直被视为明君与诤臣之典范。要说,他们两人最初还属于激烈争夺储君大位的两个敌对阵营里的死对头。
魏征以他的远见卓识,早就洞悉并谏言李世民将是李建成登基的最大障碍,和平接班困难重重,只有干掉秦王李世民,才能彻底解除心腹之患,最起码也要将李世民从京城远调外地。
但是李建成犹豫不决,不纳忠言,最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血腥清洗太子府和齐王府,连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杀害。作为曾经的太子心腹的魏征也成了“阶下囚”。
对于魏征这个仇人,李世民其实也曾想过快意恩仇,痛快地给其一刀,李世民的部下们大多也劝他杀了这个前太子的核心“爪牙”。李世民亲自审问魏征,他非常气愤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
魏征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地答道:“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落到今天这个下场的说不定是您啊!”说白了,作为僚属各为其主乃是本分,何谈离间?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忠心护主的赤诚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
李世民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把帝王心术修炼得神鬼莫测,权谋运用得炉火纯青!魏征才干突出,且一向颇有贤名。如果招抚、善待前太子旧部骨干魏征等人,等于就是昭告天下:不仅既往不究,还会量才重用。这样,为了安抚人心、不使初生的唐朝分裂,不计前嫌地重用太子的心腹魏征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唐太宗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他好几次近乎极端地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
他对唐太宗常常的面折廷诤、放言直谏,有时弄得李世民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马上天子出身的李世民一生东征西杀,非常喜欢鹞鹰,经常带着它出去骑马打猎。可是魏征看到了,就谏言这是“玩物丧志”。
贞观后期,唐太宗对自己的德治和武功颇为洋洋自得,决定效仿秦皇汉武去封禅泰山,魏征考虑到历史上这类事大多是好大喜功的皇帝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矜夸之举,实际意义不大,却大大增添了沿途百姓的负担,于是反复谏言,打消了太宗的这个念头。
唐太宗为扩大兵源,要求将应征男子年龄下限从18岁降低到16岁,魏征坚决不同意,说那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而且也失信于民。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是怕你又来啰嗦,干脆不去了。”
贞观6年,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的爱女长乐公主将要嫁给朝中另一大臣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兄长)的儿子长孙冲,李世民觉得自己宠爱的千金出嫁,又是亲上加亲,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才对,其他大臣大都附和,唯有魏征有异议,认为这么做不仅是铺张,而且竖立了很坏的榜样,搞坏了风气。
甚至连李世民多次要纳妃也同样遭到魏征反对,他说:“我纳几个妃子你也要管?你也未免管得太多了吧!” 魏征直说:“你这样跟隋炀帝有何区别?”气得李世民拂袖回宫,扬言要杀掉魏征……
一次罢朝后,太宗还余怒未息地说大骂道:“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田舍翁)。”长孙皇后听了,非常纳闷,问道:“谁触怒了陛下您?”李世民说:“还不是那个该死的魏征,屡屡在朝堂上跟我对着干,让我下不了台。”
长孙皇后听完,换了身朝服拜见李世民。李世民惊讶地问:“皇后,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答道:“我听说‘主圣臣忠’,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敢于直言,我有幸能够主理圣明皇帝的后宫,我感到非常幸运,又怎敢不祝贺呢?”
机智聪明的长孙皇后一席话冰释了唐太宗的龙颜大怒,但是不难看出,魏征的犯颜直谏往往是一针见血,甚至到了唐太宗难以忍受的程度。
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魏征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清静无为、“仁义”行事,大多受到采纳。他一辈子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相提并论的。
魏征还多次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吸取隋亡的教训,最著名的是被选入中学课本的《谏太宗十思疏》和《谏太宗十不克终疏》。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列举了知足自戒、谦虚谨慎、虚心纳谏等十个问题,请太宗三思而后行。在《谏太宗十不克终疏》中,他指出太宗不能善始善终的十个方面,提醒太宗警惕,劝他保持贞观初年那种节俭、谨慎、朴实的作风。
唐太宗看过后,不但承认自己的过失,还把魏征的奏疏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提醒自己。后来,魏征病逝,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并下诏厚葬魏征(但被魏征妻子裴氏以其生平生活节俭为由婉拒)。李世民亲自刻书碑文,并号召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同年二月,李世民令人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位列第三。
与其说魏征是唐代开国名相,还不如说他是明君李世民的精神导师,他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经天纬地的治国之道,辅佐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正因为唐太宗对内重用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王圭等文臣,对外重用李靖、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苏定方等征讨四方,不久就开创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让唐朝锐变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李世民抢班夺位时,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把这两人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十多个侄子杀戮净尽,霸占了自己的弟媳——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并强迫父皇高祖李渊禅位给自己。历史上很多通过杀死自己亲人篡位的帝王都渴望洗刷自己身上的骂名,往往是通过善待政敌的部属以及杰出政绩来证明自己篡位的合理性,李世民无疑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他基本洗掉了自己的全部污点。
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的相得益彰非常好地打造了唐太宗明君的形象,向世人看彰显了他的大度和贤明。无论是在唐朝还是后世李世民几乎都赢得了一片赞美之声,他用善于纳谏的明君形象和贞观之治的伟大功绩成功掩盖了弑兄逼父的污点,如果没有这些光芒那么李世民绝对会留下千古骂名。
但是唐太宗对魏征的特殊礼遇与尊宠引起了某些人的妒嫉。特别是太子李承乾(魏曾是太子的老师)谋反事件中,太子党之中坚人物杜正伦和侯君集的现任职务都是魏征推荐的,有人放言魏征参与了太子的朋党。这件事引起了太宗警觉:他怀疑魏征生前也是其中的一员。
另外,又有人扬言魏征将前后谏诤之语抄录给史官褚遂良以达到个人千古扬名的目的,太宗信以为真,很不满意,遂终止了原来议定将衡山公主下嫁魏征儿子魏叔玉的婚事,并下令撤回他亲自书写的碑文,推倒了“魏征碑”(其时,长孙皇后已离世)。
直到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人以少牢之礼(祭祀诸侯的礼仪规格)祭祀魏征,又重立纪念碑。
欢迎交流 、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唐朝皇帝系列:
1、从神武皇帝到落魄太皇——“圣人”李隆基
2、“圣人”第十八子李瑁“倒霉蛋”的一辈子
3、杨贵妃两次被唐玄宗撵出宫门揭秘
4、唐代臭名昭著的三大公主——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5、唐太宗李世民与名臣魏征的“相爱相杀”
6、“脏唐臭汉”是个什么鬼?
7、武则天称帝后为何以“周”为国号?
8、“千古第一女皇”与她的四个孱弱的皇位继承人儿子
9、从大隋的鹰爪到“逆臣”——唐高祖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