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励志演讲(演讲词)

2017马上就要就要过去,在这一年中,你是否察觉,世界如此喧闹,而我们的声音却微不足道。

我是狄迪,2017年,我是清华大学的一名硕士生,去年此时我接过学生年度人物的奖杯,兴奋,忐忑,我想用我的镜头去记录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看看哪些改变正在发生,哪些人正在行动,而清华园里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种困惑你是否有过,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记得梅贻琦校长的那句“大学生者负新民工作之实际责任者也”,其实,在清华园里你总能找到答案,这些人,这些事,告诉我,热爱责任和自信的力量。

2014年 结构生物学领域风起云涌,博士生二年级的万蕊雪听取导师施一公教授的建议,开始独自承担酵母剪接体提取的工作,2016年春节,万蕊雪的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里24小时连轴转,而她自己则负责晚上10点到凌晨5点的夜班,每熬一宿,她需要完成两千步操作,甚至会为了睡着10分钟而痛心疾首,正是这股精神,万蕊雪在RNA剪接领域不断完成突破。

我很羡慕,万蕊雪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这么远,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在清华园迷茫过,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什么是自己愿意投注一生的事业。

在今年特奖的舞台上,物理系本科生胡耀文震撼全场,作为四大力学全满分的清华第一人,他绝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读书和考试的学生,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他,在短短三年的本科时光里,已经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展开探索,他珍惜课内课外的每一点时间,在哈佛研修时,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直到睡着前一秒还在思考白天的课题。

胡耀文告诉我,在清华,他做出了很多选择,得到很多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但他乐在其中,不曾后悔,他意识到自己是真正喜欢物理的,愿意为此投注一生,有一份热爱的事业,是幸运而幸福的。

一个零基础的清华博士到全国大学生击剑竞标赛冠军,需要付出多少天的努力?王子承告诉我,一天,每一天,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梦见自己站上了击剑的冠军领奖台,那天之后,这柄剑他再也没放下过,作为零基础的新人,王子承的每一步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为了对得起心中的梦想,击剑队的传承和导师的支持,他把科研之外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取,2016年,他在10比13的绝境之下上演大逆转,15比14夺得冠军。

你或许羡慕他们天赋超群,但他们却告诉我一个小秘密——万蕊雪初入施一公实验室,快节奏高效率的环境让她感受到之前所受的实验室训练都如同过家家,胡耀文高考压线进入竞赛高手如云的物理系,第一节微积分课上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王子承第一次踏上全国大赛,甚至在团体赛上坐了冷板凳,其实,没有什么大牛学霸,一切只是厚积薄发。

2016年冬天,于婉莹在巴黎研修期间开始尝试用水性笔作画,别有一番意境,回到清华后,于婉莹感叹身边校园美景无数,就这样她开始了清华园系列绘画的尝试,一支普通不过的水性笔,在她手上宛如魔杖,定格一幅幅清华风景,重温那些色彩斑斓的历史故事。

于婉莹告诉我,他曾经很羡慕清华园的同学们,投身科研,改变世界,现在她相信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样充满力量,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勇气和热情。你看,是热爱让清华园里学子们不忘初心,努力追梦,勇敢定义更新的世界。而责任,则激励着清华人肩负使命,勇于奉献,用行动书写中国青年的担当。

2015年9月,随着一声长鸣的汽笛,25名主动选择休学参军的清华人开启一段军旅生涯,这一去,就是两年,朱日和阅兵,国际侦察兵比武,北京特大暴雨抢险,这些你耳熟能详的事件,都有他们的身影,清华学生为什么去当兵,或许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相同的是心中的那份责任。

如今,他们的身份是清华退伍老兵,握过枪的手握起笔更有力,经得起急行军考研的双腿在操场奔跑,百步穿杨的目光如鹰如电,投向清华的课堂,我想,他们不会忘记对祖国的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清华人与祖国同命运,他们依然从军入伍,报效祖国。

他们立足校园,服务社会,这是清华人的担当。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撕裂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清华大学红十字学生会分会紧急组织献血,数千名清华师生排起了长队,清华贡献率北京市献血总量的六分之一,这就是清华红会的影响力。

如今这样规模的献血活动,已经成为清华园的常态,连续三年,清华的年度献血总量均超过2008年高峰,三十年来清华红会培养了 一批有一批清华公益人,今天他们已经走上了一带一路,开启了清华人的全球健康实践,清华人,走出去,到世界需要的地方去。

这一年,李亚东办好了休学手续,只身前往非洲,走遍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埃塞俄比亚,摩洛哥,尼日利亚6个国家,采访了近300家中国在非企业,这一段珍贵的经历让他决定不仅他要扎根非洲,要让中国文化也扎根非洲,李亚东创办了非洲第一本中文机场杂志《东非瞭望》,把非洲大地上的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我时常在想,一个本科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休学前往非洲,探索未知的土地,李亚东告诉我,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是青年人的使命,自信自强的清华人,追求卓越,用行动书写无悔青春。

2011年的一个夜晚,厄运击中了18岁的朱晓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几乎丧命,也剥夺了他自由行动的能力,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他被迫面对病痛的折磨,而今天,朱晓鹏已经是清华数学系的一名博士生,积极投身于科研,立志做一名大学教师,突如其来的病痛让朱晓鹏失去了身体的自由,但他不仅自己站了起来,还回到了清华园,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涯,现在他正在尽己所能,推动大学无障碍建设,为更多人带去希望。

朱晓鹏说,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自己,英雄出少年。18岁时的朱晓鹏勇于对抗命运,而18岁的卢炜媛作为首位代表亚欧青年的中国人,站上了第十三届亚欧外长会议的演讲台,从香港来到北京求学,卢炜媛在生活上有些不适应,但她很快在清华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大一她就打表清华获得了亚太青年模拟APEC中国区选拔总冠军,三个月后,她从模拟亚欧外长会议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当选议会青年代表的中国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自信的笑容,后生可畏,清华人从来不惧大场面。

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央视元宵晚会,依曼的生命从不缺乏挑战,但她最珍视的仍是清华园的舞台,这里见证了她的成长,清华版《成都》,校园十佳歌手,艺术团合唱队领唱,自信歌唱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在繁重的课业和演出任务下,依曼每周拿出12个小时来斟酌唱段,她的演出惊艳了所有人,把你所坚持的,勇敢说出来。

17年前,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立了,或许他们自己未能想到,他们将真正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足迹印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如今,130多名硕士博士生,以清华为原点,与时代共脉搏,将“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一带一路”,带到基层党支部,中学,社区,企业,政府,部队,把发自内心的声音和力量带给更多人。

这就是清华人,不论身陷轮椅还是站上讲台,他们始终用行动发出时代最强音,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无数改变正在发生,清华园里的我们虽然无法时时置身其中,但我却不再为此感到迷茫,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自信与勇气,看到了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清华人已经准备好了,所以我选择走进自己的镜头,去诉说清华的2017,清华园的故事远远不止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你专心学术,热衷于体育文艺,积极参加志愿公益,又或者,为了祖国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奉献青春,我们所创造的每一个故事,构成了清华的2017,每一位清华人,都是年度人物,2018,世界如此之新,世界由你定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华励志演讲(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