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情回顾
近期,发生了一则26岁博士生多次向同学食物投毒,最终被法院判处7年徒刑的新闻。这则新闻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的学生群体的校园负面新闻,无非两大类。
一类,是中小学的校园霸凌,强势的学生殴打弱势的学生。
一类,就是高校了,和中小学校园霸凌不同的是,中小学校园霸凌出人命的新闻不多,倒是高校,虽然高校学生出负面新闻的比例,远远不能和中小学相提并论,但是,高校学生的负面新闻,不出则已,一出那就惊人。
尤其是学霸类型的。
学霸出事儿,好比武林高手较量,不动手一切都好,一动手,肯定得有血溅五步的。
这倒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智商越高的、文化水平越高的,手段越高大上——相对来说,中小学的校园霸凌,基本上就是一群没脑子还想作恶的小青年胡闹。
二、解析
同学,在过去叫做同窗之谊,即便是在当下,各种校友会、同学会,也是一个维持人脉的重要平台,但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专门对着同学下手,还下杀手的那么多呢?
其实,陷害同学,也不是啥新鲜事儿了,不说前几年林森浩投毒、马加爵杀害室友,单说古人——我们常说人心不古,其实古人也没说多么厚道:
1、比如,战国后期,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仰慕韩非子(也就是韩国的公子非)的才华,于是命韩王安把韩非子送到秦国,打算重用韩非子。这可吓坏了在秦国做了高官,并且和韩非子师出同门的李斯大人。于是在李斯的挑拨之下,秦王政处死了韩非子;
2、再比如,耳熟能详的庞涓害孙膑的故事。
所以说,同学之间互相伤害,这不是新鲜事儿,而且陷害的原因,大体上一样,那就是嫉贤妒能。
包括林森浩投毒,何尝不是嫉贤妒能?
相信读者们,你们每个人在校期间,都可能遇到嫉妒心强的同学。
而在这个26岁化学博士投毒案里,作案者似乎不是出自嫉妒心,这,恰恰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根据新闻披露,投毒者之前和被害者的冲突,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投毒者起了杀心,无疑,这让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毛骨悚然。
其实小编觉得,投毒者可能是一个心理有些扭曲和畸形的人,这也暴露了中国教育的两大弊端:
1、缺乏心理疏导。
一个人的中小学时代,恰恰是世界观形成时代,这段时间里,如果一个人心理受了什么刺激,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的话,那么无疑这种扭曲、畸形的心理,会在这个人成年以后,驱使其做出很多反社会的事情。事实上,很多暴力犯罪的罪犯,都有着不同的悲惨童年,虽然悲惨情况各不相同,但是,都是悲惨的。
2、缺乏真正的道德培养
很多年来,国内的中小学教育一直奉行唯分数论——也就是说,虽然三好学生名义上是看德智体三个层面,但事实上,能当三好学生的,都是学习成绩好,但人品不一定好的。
比如小编我小时候吧!那时候是90年代,班上的班干部一个个人品拙劣欺软怕硬,但是呢,就是考试成绩好点,于是被班主任爱若珍宝。
而缺乏道德教育的教育,最终能培养出什么?
无非是一群人格缺失的人罢了。
当然,毕竟升学考试只看分数,别的很少关注,因此呢,学校为了从升学率角度来说,漠视德育,也是情理之中。
三、教训
其实,不论是化学博士投毒,还是林森浩投毒,乃至其他的此类悲剧,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盲目做个乐天派,要具备一双发现人心的眼睛,掌握洞察一个人人品和人格的能力。
这样,你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发现身边的垃圾人。
而发现以后,不论你和他以前关系多好,都要尽量疏远、划清界限。
因为垃圾人没有任何值得理睬的价值的。
甚至于有的垃圾人,只许你比他惨,不许你比他强,一旦发现你比他强、过的比他好,那么垃圾人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