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office和思维导图的不同

Office三件套几乎是每个电脑办公人士所必用软件之一,但是思维导图用户显然没有这么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

当然啦,从产品需求来讲,Office三件套是刚需,解决办公场景实际痛点,使用门槛较低;思维导图并不是刚需,用户可以用文章或者其他图形软件是想法结构化,使用门槛较高。

前几天我尝试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发现思维导图其实是“先进理念的实施工具”,背后代表的是“让想法结构化、条理化”。与之相近的是项目管理软件、甘特图软件、PDCA软件、OKR软件等等,这些工具全部是某种先进理念的落地工具,如果要熟练使用这些软件,知道甚至熟知这些理念是使用这些工具的必备前提之一。

那这些先进理念又是什么?或者说作用是什么?

这些先进理念是人类在群体进化过程中总结的规律,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类行为的自我进化,比如以前遇到非常庞大的主题,需要多人协作,传统方式会导致信息传递衰减,A给B沟通情况很容易丢失,C也不知道A、B做了什么、在做什么,管理者D如果想要知道具体进度还需要召集所有人开会进行,但是现在有了项目管理理念后,多人协作完成主题便可以实现信息互通、进度可视化、可追溯。

这是各类先进理念诞生的缘由,也是其解决的实际问题。

但是项目管理软件却并不是必须,或者说身处传统协作状态的组织并不知道自己协作方式的落后:没有用项目管理软件的组织,照样可以通过口头、微信、邮箱实现把控项目实施,也照样可以花更多时间或者精力妥善完成项目。这就好像就算我不开车照样可以从A到B一样,无非是更累一点、时间更久一点而已,“组织效率低下”并不是每个管理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中国企业、团队等各类组织并没到精细化运营阶段,大家核心竞争力都不在组织效率,核心竞争力可能是资源,也可能是销售能力。

组织之间的竞争没到精细化运营阶段,就会直接反馈到人才市场,所以才导致现今职场人士能够数量掌握甘特图、思维导图、PDCA理念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些技能既然不是职场必须,依照功利理念来讲我也并没有必要去主动学习。

那我们日事清(有时间管理、PDCA理念、项目管理和甘特图)、思维导图、甘特图软件究竟在做什么事呢?

我们在做推动人类行为改进的事。

这并不是戴高帽,相反,从商业角度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好生意,至少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并不是好生意。原因在于:先进理念的解释是“让你变得更好、变得更优秀”,office三件套、Adobe等是“给你解决实际问题”。用个不恰当的比喻,Office三件套、adobe这类软件就好像普通打火机,而日事清、思维导图等就好像防风打火机:防风打火机虽然让你变得更加潇洒有型,但你可能一辈子都想不起来买个防风打火机。

Office三件套、adobe这类基础工具软件中的明星产品除去渠道、品牌优势外,还具备技术门槛:这类市场并不是谁想进就可以进的。它们之所以成为公司的印钞机也来源于垄断地位获得的定价权。但是依先进理念而成的工具软件是不大可能获得垄断地位从而获得定价权的(当然前提是主要商业模式是付费增值或直接售卖软件),原因是此类软件最大特色是先进理念,很少有技术竞争壁垒。先进理念是不能被买断的,通过软件实施现今理念的方式也并不只一种,所以思维导图、项目管理软件等颇具历史的领域至今依然有成出不穷的后进者竞争,自然售卖价格就不会像office、Adobe那样高昂。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我们正在做一件什么事呢?

人类为什么用电脑办公?发展至今,又为什么用手机?当电脑刚出来的时候,它相较于传统的办公方式属于先进,和我们这类以先进理念为特色的产品面临的场景一样。但是和我们依托理念而成的产品不同的是:电脑、手机等是以先进技术推动人类进步。

技术进步是可以衡量的,技术进步也是不可抵抗的,但是理念进步却不具备这些特性,它能否普及成为人类基本行为之一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完全取决于人类内部的竞争态势和组织竞争态势。

这段时间的瞎想而已,以上全部都是颗粒度划分到“人”,项目管理、OKR等偏向组织的理念也是划分到“人”。我感觉从产品需求角度在往上走到商业逻辑角度来看可以提升一下视野,目前而言对许多奋斗以先进理念为特色的产品而言并不是一门好生意,但却是一门造福人类社会的事业。但人类社会行为改变通常来源于技术或气候等重大变革,理念普及又来源于教育,所以先进理念没进入校园成为人类接收世界信息的课程之一的话,社会教育就会缺乏形成基础共识的氛围。不过就算进入校园成为“对自己有利”的基础共识之一,也很难成为人类基础行为,我们小时候都被要求写过日记,进入社会后也知道“吾日三省吾身”的好处,但是没见几个人有写日记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office和思维导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