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移驾许都——白话三国

文/史逍遥

26.移驾许都

汉献帝坐在残破的大殿上,环顾四周,心生凄凉。

洛阳,仍然是一座荒芜的旧城,兵不强,将不盛,百废待兴。

太尉杨彪启奏:“陛下,臣想起一件事?”

汉献帝问:“何事?”

“先前我们曾决定召曹操来朝,辅佐王室。如今他驻守山东,兵强马壮,现在召他来是个好机会。”

“那就依爱卿所言,宣召曹操。”

这边皇上下旨召曹操,其实曹操那边早就在预谋未来。

曹操的高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善于谋划全局,关键是他还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比如郭嘉、荀彧等。

汉献帝还都洛阳,曹操召集智囊团开了一次会。

荀彧提出一个观点:迅速行动,抢先占领道德的制高点。

这个制高点就是旗帜鲜明地拥护汉献帝,以赢得天下民心。

荀彧说:“想当年,晋文公纳周襄王,赢得诸侯顺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赢得天下人心。如今天子蒙难,曹公理应先发制人,第一个站出来拥护献帝,否则被人抢了先机,后患无穷。”

曹操大喜。恰好皇上诏书到,曹操即刻起兵奔洛阳而来。

曹操大兵还未到,却另有一队人马来到洛阳。

李傕、郭汜。

二人铁了心要杀汉献帝,一路从长安追杀过来。

李傕、郭汜像两只疯狗,见谁咬谁。皇帝是人,怕疯狗怕得要死。

此时的洛阳,城不坚,兵不强,皇上要想活命只有逃。

杨奉、韩暹、董承保护着皇上向山东曹操的地盘逃命。

皇帝、皇后和文武百官,刚出洛阳就遇到一彪人马杀来。

汉献帝大惊,这难道又是天绝朕?

是不是天绝献帝?万幸不是。

来的是夏侯惇、许褚、典韦。

紧接着又来一波人马,是曹洪、李典、乐进。

原来,曹操听说李傕、郭汜来犯,特意派夏侯惇为先锋前来救驾,曹洪为第二救援梯队。

“曹将军真乃社稷之臣也!” 汉献帝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夏侯惇保护下,汉献帝和大臣们又安全返回洛阳城,夏侯惇屯兵城外。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曹操以悠然的姿态领大队人马入城。

君臣相见,曹操向汉献帝表达了无限忠诚与尊敬之情。

曹操说:“臣承蒙国恩浩荡,无时无刻不想报效国家。如今李傕、郭汜二贼,无视朝廷,叛乱生事,可谓恶贯满盈。臣现有精兵二十万,一定会剿灭李郭贼兵,我相信最终胜利会是我们的。请陛下保重龙体,以江山社稷为重,出苦出力之事,全权交给我曹操就行。”

献帝非常高兴。

面对曹操大军的到来,李傕、郭汜决心血战,一战定生死。

贾诩劝道:“曹操势盛,战必亡,万全之策是投降。”

李傕不听。但在许褚、曹仁、典韦等猛将冲杀下,只有死和灭亡。

李傕、郭汜大败,全军覆没,李、郭二人逃往深山落草为寇。

曹操剿贼大获成功,从此奠定社稷重臣的地位。

对于曹操势力的快速崛起,有一人看得特别长远而清楚。

大将杨奉。

杨奉、韩暹以追杀李傕为名,带领本部人马出走大梁。

为什么?因为曹操已到,必掌重权,一山不容二虎,要想生,只有走。

曹操屯兵洛阳城外,正一人在大帐中思考未来,忽报有人到。

董昭,作为皇帝特使,前来宣曹操入宫议事。

曹操与董昭进行了一段有意思的谈话,正是这段谈话决定了曹操的未来。

谈话是从长相开始的,就像现在打招呼问你胖瘦一样。

曹操问:“如今天下饥荒,人人面黄肌瘦,你怎么这么胖?”

董昭答:“没办法,喝凉水也长肉,我三十年吃素就吃成了这样。”

“君居何职?高姓大名?”

“我叫董昭,小官一个,以前为袁绍、张杨做事,后来听说皇上还都洛阳,过来讨了个正议郎的差事。”

曹操料定此人非凡人,躬身施礼道:“久闻大名,幸会于此!”

遂另设酒席,拉上荀彧与董昭密谈。

探子来报,有一队人马离京而去,不知何人。

董昭对曹操说:“不是别人,是李傕旧将杨奉。”

曹操问:“因何而去”

“因曹公而去。”

“难道是怀疑曹某有所图?”

“杨奉,无谋鼠辈,不足为虑。”

“那李傕、郭汜二贼哪?”

“此时李郭二贼,如虎无爪,鸟无翼,折腾不了几天,一样不用担忧。”

曹操见董昭头脑清晰,便试探性地问询朝廷大事,请董昭给个建议。

董昭说:“你举义兵除暴安良,入朝辅佐天子,这是春秋五霸一样的大功。但即使如此,朝廷百官也未必会人人服你。”

一语点到曹操痛处,曹操慌忙问:“先生有何高见?”

“若想长治久安,唯有移驾迁都。”

“如今洛阳已是荒城一座,城破人残,但更要命的是,这不是你的地盘,你若留在这里,恐怕会麻烦不断。”

曹操问:“移驾哪儿合适?”

董昭大笑道:“曹公知而故问,普天之下只有你的许都最合适。”

“要想说服皇上和诸大臣移驾许都,谈何容易?”

“易如反掌,只需明告皇上和大臣,今洛阳京师无粮,周转运输不便,而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殿结实,钱粮财物充足。若想江山社稷长久,唯移驾许都不可。”

“曹公放心,没有人愿意饿死在洛阳。”

董昭一番话讲完,曹操由衷表示感谢:“董公真乃曹操老师,以后如有困惑,真心希望先生不吝赐教。”

曹操有了移驾迁都的想法,为了进一步坚定决心,他找了两个人进行佐证。

一个是侍中太史令王立。王立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他夜观天象,发现金星火星交会,这是出现新天子的征兆,断定大汉气数将尽,在晋魏之地,必有新天子产生。

另一个是谋士荀彧。荀彧说汉是火命,而曹操是土命。许都属土,汉到许都必兴,火能生土,土能旺木。与董昭、王立的说法基本一致。

曹操最后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移驾迁都。

对于移驾迁都,皇帝和群臣不敢不从,因为在武力面前一切抗议都是无用功。

迁都过程中,杨奉、韩暹领兵阻挡,徐晃当先锋。

曹操用满宠之计说服徐晃归降,杨奉、韩暹大败逃命。

汉献帝终于驾临许都,曹操立刻命人起宫殿,立宗庙,建司院,修城郭,汉室大统正式恢复。

在自己的地盘当然是自己做主,曹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

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个封官。

汉朝大权终归于曹操。

曹操定了一条铁律:凡朝廷大事,先报曹操,再奏天子。

从此,曹操开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争霸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26.移驾许都——白话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