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幕布,看清你和英雄的差距

老同学:
你好。
见字如晤。

最近我学了古典老师的《个人战略课》,真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其中的“个人对标”版块,用句现在比较俗的话说:“认知开了天窗”。

你知道,我是最爱看名人传记的,但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停留在“看几个故事,灌几碗鸡汤,立几个壮志,过几天忘光”这样的阶段。但是这次不一样了,经过古典老师讲述的“三层幕布法”,从台前走到幕后,直到走到导演的内心。在这个历程中,分析出名人们完成大功业调用的策略、资源、人脉以及时代背景助力,更重要的是看到的是成就名人功业的价值观、内驱力、以及能力和思想的升级。

在这个课题中,我对标的人物是黄有璨。因为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三节课的运营课程学习,因此对他非常感兴趣。江湖传闻,他是一个高中没有没毕业、最高学历只有初中的年轻人,这在今天求职市场,估计是简历都投不出去吧?那为什么能做到那么多功业和广泛认可呢?

比如创立三节课、比如出版《运营之光》那样的“运营圣经”、比如搞点事就能能够得到像小马宋、脱不花那样的名人助力呢?

按照三层幕布法,第一步应该是整理对标人物的年表。

黄有璨的家庭背景不错,父亲是副校长,母亲是老师,按说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多半是乖孩子,但是黄有璨正相反,对于传统教育的弊端,他总有一种清醒和对抗。终于在高中时期,他和语文老师因为一道主观题的标准答案发生了冲突,点燃了积累许久的不满,最终忿而退学。他的最高学历,就此停滞在初中毕业。

网侠时代

退学之后的黄有璨一头扎进了互联网。也开启了他的“网侠时代”。当时的互联网还没有今天这么多应用,主流应用是聊天室、BBS、论坛等,这个时代的网红,是论坛的版主,发帖达人,回帖积极分子,总之,这个时期的“网红”是活跃分子,是活跃气氛,能带领大家搞事的人,有些在今天看起里挺无聊,比如回帖灌水超过1万个。就这样,黄有璨收获了网民的信任,哪怕是去一个陌生的社群,也能在两天之内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和存在感的人。

2005年前后,黄有璨担任一家日企的销售工作,内容是向高校的科研机构销售高端器材。线上的锻炼让他在线下游刃有余,面对陌生人,他也能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段时间内赢得陌生人的信任,顺利的完成交易。

运营时代

2008年,黄有璨重回线上,加入about.com网站,正式成为一位运营人员,开启了他的“运营时代”。不过这一次,就不是漫无目的的搞事了,而是要找到输出能力强的意见领袖,游说他们来签约开专栏,给钱和分成,并且维护好专栏作家和粉丝的关系。这这让黄有璨对于“运营”本身有了更多的长线思考——面对的对象,不再是靠燃烧激情不求回报的网民,而是有复杂而且清晰诉求的用户。

2009年,黄有璨独立完成了一次大型的线下活动,这是一场数百人的聚会,需要调动5个部门的人一起协作,有些的职务地位比黄有璨还要高,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本职工作,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额外的付出。然而就是这样,活动历时一个月,非常成功。

到了2012年,黄有璨开始第一次创业,进入他的创业时代。第一个项目叫“第九课堂”,负责规划线下课程,帮助老师找学生,帮助学生找老师,他做中间商赚差价。2012年初,他还做一些具体而微的执行层面的事情,年底时,已经可以独立带队完成一些上百万的项目了。

2014年,黄有璨加入新浪微米,担任COO助理,这让他亲身体验到了大公司的决策流程和工作机制,为他将来能够运作超大规模项目奠定了基础。

教育时代

2015年,黄有璨和布棉、LUKE一起,创立了“三节课”,把“运营”这项重要但不受重视的工作进行了清晰的定义,规划了职业升级路径,对产品,运营等核心技能,规划了P1、P2、P3的三个层级,这就是叫“三节课”的由来,通过三个层级的学习和修炼,能够完成从执行、到带队、到思维框架的升级,帮助学员用3-5年时间,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总监级人物。

好了,第一幕这段令人感慨的故事就讲完了,很多人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第二层幕布之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黄有璨触网的1999-2005年,是中国互联网的蛮荒期,最早期的上网工具叫调制解调器,俗称“猫”,只有33.6K带宽,和今天动不动就10M、100M的带宽相比,就像针管对比江河,就像连图片多了都容易造成网页打不开,所以文字在那个时代有独特的魅力。

黄有璨正好是一个文字输出能力强的人,直到今天公务繁忙之际,仍然能出手几千字有料有趣的文章。这让黄有璨对于文字内容有了一种独特的敏感,尤其是什么样的文字更受欢迎,更容易传播,所以在后来的about.com任职运营时,能够预见到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更受欢迎。

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内容是表象,真正的底层是黄有璨对“用户”这个概念的理解。

还记得2008年是什么时间吗?对的,是金融危机全球爆发的一年,世界经济从一年开始,进入长时间的低谷期和徘徊期。最受伤的是当时的中产和白领,这些人本来是社会的中坚,却承受了最严重的萧条恶果。这些人意识到完全依靠一份工作不靠谱,于是就开始导出寻找解决之道,这些深度有料的专栏文章就成了打开另一种可能性的指导。这就引领了一轮新的消费升级——人们不再热捧购买各种奢侈品来彰显自己的身价,而是通过提升知识和视野提升未来的竞争力,今天热炒的“内容付费”,“知识付费”,源头正在于此。

2012年,这种热潮遇到了一个尴尬:有些人有知识,有技能,却找不到学生,有些人想学却找不到老师。在内容付费领域已经浸淫很久的黄有璨看准时机,开创了“第九课堂”,为老师找学生,为学生找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黄有璨意外收获到了一种高超的技能。

“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已经广泛接受的概念,意思是我们已经不能像考试一样有标准答案,也不能像工业制造一样测量、制造出一个确定的产品。在一个需要广泛协作的工作中,每个都有自己的不确定性,每个不确定性还纠结在一起,不管先解决哪一个,都会受到其他环节的阻碍。

从一大堆不确定性中抽出核心不确定因素,并用最低成本搭建真是应用场景”,

这是他的心得,也成了他的的核心技能之一。

黄有璨经手过一个典型案例:第九课堂观察到老师课程比较分散,计划推出一个包含7堂课的系列课,好处是,学生只做一次决策而不是7次,但是怎样保证有足够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呢?怎么和老师协调时间和利益分配呢?课堂如何选址呢?

有了“抽取核心不确定性,最低成本搭建真实用户场景”这样的技能,黄有璨只用了一封公开信解决了问题:观察到大家学习不够系统,特此推出系列课,如果感兴趣,交10元报名费,如果人数够,开课;如果人数不够,全额退款。

最终,项目顺利落地。

到了2015年前后,中国的宽带网跳跃式增长,移动进入4G时代,几乎无处不在的WIFI能让人在各种环境下告诉上网,家庭宽带也实现了光纤接入,带宽再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网上干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习和开启第二职业,之前的线下教育工作都可以转移到线上平台完成,能够运营这些平台的人变得稀缺起来,比如平台的信息发布,相应的社群运营,在线推广的工作,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人才来完成。

所以,黄有璨适时推出了“三节课”,为企业培养训练有素的运营专才,同时也为“运营即打杂”的运营人员规划了清晰的晋升路线。

在黄有璨的理解中,运营是一系列单点的串联和组合,这些单点,有技术,有产品,有销售,有推广……只有打破单点间的壁垒,综合运用,才是运营的王道。

对于升级之路,黄有璨说:进入一个行业后,一定要尽快建立起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能,让他成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接下来,就要尽快成长,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去负责一些复杂项目落地,只有复杂项目,才有机会让你理解什么叫“连点成线”。

至此,第二层幕布的故事,黄有璨的升级之路中用到的资源和策略,也就清晰了。

现在,我们开启第三层幕布,看一看推动黄有璨升级的 动力和价值观 **究竟是什么。

当年忿而辍学的黄有璨,只是出于对传统教育的不满,进入了互联网后,发现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这里有乐于输出的老师,有积极学习的学生,这些知识从实践中来,也将快得到应用和验证,相互激活相互成长,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少年黄有璨在互联网得到了救赎,今天他也用互联网来救赎别人。

有一句话他常挂在最边上,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什么曾经拯救过你,
你最好就试着用他来拯救这个世界。

黄有璨的故事讲完了。但是思考还没有结束。
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以往的人物传记中,往往倾向于人物身上难能可贵的地方,以至于英雄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因为“难能”,所以收获的最多是感动、激动,而不是行动。今天使用古典老师的三层幕布法重新度量,英雄依然高高在上,但是隐然间我和他们之间出现了阶梯,每层阶梯有什么材料,需要什么技能,我要有怎样的能力才能走得稳当……一一清晰在目。

所以,生活的真相不是看到负面之后的坦然接受,而是在看到榜样之后,能发现上升的阶梯,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朝那个方向走。

祝安好

你的同学能辽
2018年12月15日

资料来源:
《运营之光2.0》
《从小白到COO的8年运营生涯》
《黄有璨的进击:运营和运营的使命》
《黄有璨:中国互联网主流产品20年来的逻辑和演变历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层幕布,看清你和英雄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