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对话》摘评

摘抄:赞同《中国不⾼兴》的读者,往往不⽌赞同这书的观点,⽽且也是认同它

那种对抗、谩骂、暴⼒、吵架的话语⽅式。(第12 页)

评注: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一切,看看电视剧就知道了。美国也不见得就好。

摘抄: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都通常夸⼤他们各自立场间的普遍论和特殊论的

界限。其实这⼀界限根本站不住脚,⼤可不必坚持。(第22 页)

评注:界限大概是这世上最难划定的东西。

摘抄:在英语中,说服(persuasion)⼀词的拉丁词源原意是“敦促” 和“甜”,也

就是好⾔相劝。(第30 页)

评注:我从前一直以为说服是好言相劝以后打不成目的,才用更激烈的语言试图

使人信服的意思。原是非也。

摘抄:说理是摊开的⼿掌,不是攥紧的拳头。(第31 页)

评注:此书累累三百余页,当以此句最上。

摘抄:⼈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真实和

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般来说,真实和公正的东西

是比较容易证明⽽且比较容易说服⼈的;更为重要的是,⼈有⾜够的天⽣能⼒接

受真实和公正的东西。(第36 页)

评注:这话是说得极好的。但我总是很疑惑真实和公正究竟是什么。古人说:“耳

听为虚,眼见为实”。可如今你所见到的极可能是被刻意掩盖过的,能有多真实

呢?我不敢说。至于公正,即不偏不倚,多难啊。即使是用手画一条线都极有可

能是歪的,更别说大事上的决断,向来是直容易做,正难以为。至于容易接受,

大概是不能这样反推的,毕竟那些虚假的东西还是被很多真假不分的人轻易接受

了。

摘抄:在说理中,对中介保证的保留意见往往便是⼀种可能需要的限定。(第82

页)

评注:显得有理,有所保留便是很重要的一点。哪有那么多东西黑白分明,对是

对,错是错,十分清楚呢?大多数的东西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大家都是各有各的

看法,因而有所保留,承认部分对方观点,都是增加可信度必不可少的。

摘抄:说理的争论往往就发⽣在定义上,所以不能把自⼰的定义当做是当然正确、

不容置疑、不容他见的真理。(第87 页)

评注:定义总是很困难的。并且往往那些十分重要的词语,诸如“民主”、“自由”

等等,都是几乎无法定义的。但在自己的论述开始之前,总归是要做下一个定义

的。虽然自己的定义很难说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开始论述之前,大概总是要相信

的,不然拿什么说呢?我有些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摘抄:⼀得之见,但却值得与他⼈分享。这种阅读是⼀种细读,它要求每个学⽣

在提出与⽂本有关的看法时,都要用⽂本来佐证,避免印象式的泛泛⽽谈⽽或⽆

根游谈。(第190 页)

评注:其实我是笃信这一点的,从前写读书笔记的时候,都秉承摘一句论一段的

行文。但是,总有些时候,还是喜欢泛泛而谈,做些无根游谈,大约是因为这样

终究是容易些的方法。人总是懒的。美国人总把引用作为基本要求,学生自是养

成了引以为论的习惯。

摘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第268 页)

评注:这就是法律在中国的状况了。现下国人总喜欢说小布什的名言:“把权力

关进笼子里。”在美国,无需多言,自是关进法律的笼子里。在本国,生生被加

进半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制却不是法。当然也不能有什么办法。

毕竟,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在开国不顾六十余年的时候就有了两部。指不定三

十年就会一换,不足以让一代人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亮的对话》摘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