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人间来找——我看《来找人间卫斯理》天海一白

▇▇ ▇▇ ▇▇ ▇▇ ▇▇ ▇▇ ▇▇ ▇▇

一口气看完了《来找人间卫斯理》。深深共感于王铮、凤卫与卫斯理的交情。每个卫斯理迷都有独特的阅读感受经验,但是像他们两位能够跟卫斯理建立如此的亲密接触,并且最终发而为煌煌文章,乃至共襄倪学盛举,“脑电波不明作用的作用也算不白作用了”(倪序)这一点就特别难得了。

王铮、凤卫,二人打打闹闹中的成长故事,从在公交车里口角连结的最初认识,到图书馆里一起偷藏卫斯理小说的一幕幕,“上海城市南端的文庙里体现的拜金主义和书卷气质的相遇融合”(书中有图片),好不容易四五个月的零花钱买一本港版卫斯理小说……种种记忆夹杂其中。卫斯理是他们友谊的最好见证。而这也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体记忆,也折射出时代历史变迁的种种影响。

王铮讲述的故事仿佛一出卫斯理小说剧情,起伏跌宕,包袱处处。卫斯理在书中是有很多动辄多年不联系的好朋友的,什么样的怪人都有:《虚像》里的帅气海员、《地图》里的探险家、《头发》里迷迷糊糊就能找卫斯理帮到尼泊尔找儿子的呆头呆脑科学家,阴间系列里的齐白、温宝裕……

时间在卫斯理的梦幻宇宙里是积淀的友谊,最美好的情谊是错彩镂章的飞船飞度其中,王铮、凤卫似乎就是幸运的船员。只是这一次的卫斯理小说剧情展开在完全的内地现实世界:90年代,街上的DVD租售活动当中出现了卫斯理的碟片,慢慢的大街小巷里蘑菇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盗版书后来又慢慢的消失……每一幕都有王铮、凤卫生活化的叙述,梦一样的伴随卫斯理成长。他们这“梦中记忆”的一幕幕如此生动、细节化,看了书才会知道。

二人忙于学业,分别,事业……凤卫偷偷写信,竟收到了卫斯理的来信。王铮不甘后人,二人心机斗争,看,谁能收到更多卫斯理来信?少年情怀悠悠荡荡,满溢了“恍兮惚兮”的幸福感。而倪匡先生奖掖后进、善交朋友的智慧也于焉展露。

1997年之前,王铮的表哥到香港去为他带回原版卫斯理小说,遭遇了《妖火》一书封面图片涉嫌色情造成通关难题;上海国营书店的渐渐势微而冒出重视读者的民营书店,如三联书店等渐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上海的街头;王铮、凤卫8年不见,好朋友的面容一天天的变得丰盈,再见的时候可以拥抱、可以谈论。成长!这是生命中不可触碰之轻,也是“之重”的,卫斯理构成他们友谊中的重量感。

最终,虽然不可能有很多交流、交集的卫斯理,最终最终,沉淀在他们心底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精神偶像,成长的历程当中也有新的友谊加入,而且是卫斯理介绍的卫斯理谜朋友加入。那是——丁丁!丁丁后来去了美国留学,离倪匡先生近了却没有时间去看望先生。缘分跟远与近的关系在在出人意表,王铮、凤卫却在跟卫斯理失联八年之后,又意外地在网上与倪匡先生觌面相遇。

他俩终于来到香港“寻找人间卫斯理”,另一个陌生世界的风吹拂着他们的脸孔。熟悉又陌生的事情里,始终守着心中的温暖和惊喜。有误会,有忐忑,有猜疑。香港印象也在他们的心底重新沉积,他们重新读懂一座城,重新读懂面对面见到了的卫斯理。他们造访卫斯理写小说的怡东酒店的窗景;曾经惊鸿一瞥,却影响深远的卫斯理名字来源的荒废之地的名牌……倪匡先生是多么神奇的一位作家啊!他们交谈,一遍遍感悟,似有超神入妙之慨!

难道当年的达达主义诗人们不就是顺手用拆纸刀朝字典里一挑就挑出了“达达”吗?倪匡的“匡”字是这样来的,连“卫斯理”之名的得来也是如斯偶然,裹挟着多少梦想的风到来,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卫斯理故事。

王铮、凤卫跟风趣幽默的倪匡先生交谈,百无禁忌,又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分享读卫斯理、读种种类类小说的最大的感受、经验。从一次次分享可爱的自家小女孩的照片,到倪匡先生赠送书籍到箱子、AV碟片。如此不搭调的事情,可以天衣无缝的衔接在美好的交流互动过程当中。现实生活当中的倪匡先生只是一个害怕寂寞,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老人。王铮、凤卫与倪匡先生网上的种种互动,邮件的心灵牵系,发而为不断扩展、深入的读书与思考的分享,开拓了彼此思维和人际互动的空间。

在王铮、凤卫而言,香港在反复的踏足当中,成为一个心灵的诗意栖居地。新朋友也来了,鸟鸟、仁哥、本来老六、大鲈鱼、紫戒、叶李华,到处是猫的森记书店。会展中心、香港书展、倪匡先生家中永远有层出不穷的趣事……看此书,温习卫斯理小说,这所有新的友谊和空间的开拓植根在心底。羡慕呢!卫斯理真的伴着他们,尤其是王铮、凤卫在成长,卫斯理对王铮的小孩子的关切故事尤为动人。

所有动人故事最深处,永远浮现着老爷子倪匡旷达快乐的笑容。

倪匡先生的命书里有一句话叫做,“邈兮谁可攀?”才子旷旷荡荡毫无皱褶的心灵世界里,仿佛一切一览无余,却藏着多少无色无相的秘密?谁会知道卫斯理小说里的蓝家峒灵感是来自于《蜀山奇侠传》里面的红发老妖原本是姓蓝呢?谁会知道小猫那样的可爱女生会不会就是卫红绫的另外一个面容呢?

王铮、凤卫的生命轨迹为了卫斯理而改变。王铮看到大量港版卫斯理小说的时候会听到凤卫“咕咚一声,咽了一口口水”(卫斯理小说话语场景,哈哈哈哈)连到上海的大街小巷里寻找卫斯理故居的问路过程都会用到卫斯理的“马屁问路法”。卫斯理小说里常说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大拍守门老头的马屁才总算问到了倪匡先生出生之地来德坊。问到了,“弄堂走到底,左边第一栋楼的一楼。”那就是卫斯理曾经出生、成长的地方。如此真实!

流年至今!又已一切皆非!他们拍下了,“木梯口的柱子上有一个木球,表面泛着一层油光,看起来颇有些岁月的痕迹。”那是当年卫斯理曾经目光触及的楼梯,说不定还曾经在上面滑上滑下过吧!就像温宝裕在卫斯理的家里最喜欢从卫斯理的家里二楼的楼梯上一滑而下。啊!还有那个卫斯理小时候用弹弓打过的女高音歌唱家,是不是也有有着N个博士头衔的温妈妈的影子?

他们继续问下去。一直问到了卫斯理的初中母校,江南四大名校之一的上海中学。可是曾经卫斯理就读的勤业小学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当中。卫斯理读着照片就能够读到曾经活动过的先棉堂,宋朝手工纺织业名师黄道婆墓……有关的一幕幕。

记得当年卫斯理的沈亦真校长曾经说过的话,“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王铮、凤卫,他们怎样在风雨中过去,在家庭的琐屑事情缠绕中过去,无怨无悔发掘着卫斯理的过往。这份成长经历真是让人看在眼里,羡慕不已。

这是在卫斯理的眼光和陪伴之下的成长,成年人之后的新的成长。是的!卫斯理是一位香港商业文化氛围中的大作家,有他的巨大争议。但也许是被历史遗忘和还在继续遗忘着的大作家。在卫斯理陪伴之下的成长,首先是其卷帙浩繁的创作,然后是倪匡-卫斯理的二位一体。卫斯理,巨大的优点与缺点一样醒目。

虽然倪学爱好者们自发创造了倪学,但至今“倪学”并未产生“金学”式的影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省去对倪匡先生、卫斯理的缺点评价100万字。)

《来找人间卫斯理》中,最动人的是出于对卫斯理的热爱,王铮、凤卫所做的一切。譬如扛着相机在上海的大街游荡,后来扩展到全中国、世界。拍下一张张贴合卫斯理小说名字调性的封面图片作为礼物。为倪匡先生找书,王铮与鲈鱼远赴马来西亚买下珍本倪匡先生小说……

而这个隆隆到来的网络时代使得卫斯理跟所有人的距离都拉近了。夸张到一个杰克的名字都能够在卫斯理小说里面找到四位人物。杰克上校。《钻石花》里死神唐天祥的宠物狗,一头白色的长臂猿的名字就叫杰克。安普蛾类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员,其中一个名字叫做杰克。多少次书中提到过的杰克伦敦,如此等等。难倒了倪匡先生,只能哈哈大笑!这是不是有点海茵莱因的一个小说剧情感觉:莎士比亚穿越到了现代牛津大学读书,无论如何通不过莎士比亚文学鉴赏课的课程,哈哈哈哈!

卫斯理小说当中,再渺小不足道的细节也会构成粉丝们的追捧不休,喜欢不已,玩味久久。倪匡先生的魅力值大啊!一致于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省去对倪匡先生、卫斯理的优点评价100万字。)

倪匡先生是大神,是无孔不入的渗入书迷们心中和生活中的大神。霍启刚与郭晶晶生下金刚宝宝的时候,倪匡先生意外出现在养和医院,“乱入”内地报纸,然后王铮关切地打去问候的电话,多么美好的情谊互动。

倪匡先生是一个超然的大神。印象很深是鲈鱼帮着王铮找书,找到了倪匡先生倪匡先生是一个超然的大神。印象很深是鲈鱼帮着王铮找书,找到了倪匡先生想看的《复兴记》,最后跟王铮说的话里面有一句,“该谢我的不是先生,而是你。”可见倪匡先生的威望与影响力。

倪匡先生绝不是脱离书迷、脱离生活的书呆子,他有帮着王铮打甜点吃的情趣,也有乱闯红灯的谐趣,会充满智慧的表扬王铮是卫斯理三大专家之一,一无所求的把快乐带给所有人;会在所有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空间里自在游戏。念及倪匡先生,他只怕也到了孔子说的那种,“循规蹈矩而不逾矩”的境界了。智慧加天真、深情。何况现在更已经早过了朝杖之年。

倪匡先生有点他评论过的金庸笔下北丐的形象,仿佛他的自况,“吃要吃得痛快,打要打得痛快,天地之间自在游戏,真神人也。”他仿佛是不会被任何力量打败的卫斯理。除了时间。或者时间也不能。看看倪匡先生的亚洲之鹰罗开系列里,罗开怎样一次次的打败时间大神的挑战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心灵力量发挥到极致,会是怎样一种存在状态?

可以套一句话,如卫斯理笔下的降头术大师葫芦生见到赛观音时候的那一类小说化的叙述,“早就知道她精彩,可是也不知道她精彩到了这样的程度。”倪匡先生,就有这样精彩。这份精彩是永远精神抖擞、活力无穷的。倪匡先生也是这样,不会被衰老打败的吧?就像倪匡先生的好朋友古龙《流星蝴蝶剑》里的一句话,“有的人是永远不会老的,他们也许会死,但是绝不会老。”

或者也就像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三大高僧联手攻击张无忌,张无忌还想找100多岁的张三丰出来应敌,以期必胜。而在那时候,志气满满,豪气冲天的白眉鹰王殷天正则在恶战之后大笑而逝,不也从来没有显出志气颓靡的时刻吗?英雄不会老!若说文化英雄,做的归终是精神的事情,又怎么会老呢?

王铮、凤卫在书中回忆,读者们跟着在书外回忆,倪匡先生更似乎在另外一个超越的时空当中陪伴着我们回忆、回忆、回忆……生命的奥义。智慧的丰盛。卫斯理那么多从地球到外星的曲曲折折的动人故事。记得还是不再记得。说出还是不再说出。都让我们感受到卫斯理陪伴的幸福。

陪伴、陪伴,仅仅是陪伴而已。卫斯理在书中偶尔也是作家,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倪匡先生这样的——一位功成名就的大作家?不接触大作家的日常生活,感受不到大作家成为大作家的过程,也是同样充满了艰辛。甚至好多早年的书稿,依然要慢慢的寻找,重新的品位。然后粉丝们重新的阅读,重新在感悟中超神入妙,经验到小说家无比浩大的内心世界与强大想象力。

倪匡先生的语言风格不值一提,非常直白、透明而精炼,却又永远无比生动。它们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诱惑系统,让读者在其中沉沦不已。除了先生自己,还有谁能够把自己笔下最最重要的角色写到老,写到生理时钟指示的衰老,依然如此天真自然、明白通达,生动谐趣,充满力量和智慧……

但是倪匡先生肯定是有缺点的,包括他生活中和小说中都反复强调过的,他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不迟到,可是他有时候也会“人性化”的失约。为什么呢?因为忘记了!简单粗暴到极点的一个原因。王铮写他跟倪匡先生约见面,先生忘了跟他的约会,后来重新联系上之后,先生坦诚相告,种种趣致,他还意外的得到了先生送给他的“晚来天欲雪”的章,真是羡慕煞人啊!

孟子曰,“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羡慕王铮、凤卫等朋友,也开心能够从倪匡先生那里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卫斯理。是的!卫斯理实际上也是后面呼之欲出的倪匡先生。倪匡-卫斯理,就好像莎士比亚《暴风雨》里面的大魔法师普罗斯佩罗。当他玩尽了一切的魔法之后,回归到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凡人,深觉人生如梦,何必为了一场虚幻而苦苦执着,于是有了一场对观众的独白,人们也认为是莎士比亚在这部最后的戏剧里对观众的告别,“我们的狂欢已经终止了。我们的这一些演员们,我曾经告诉过你,原是一群精灵;他们都已化成淡烟而消散了。如同这虚无缥缈的幻景一样,入云的楼阁、瑰伟的宫殿、庄严的庙堂,甚至地球自身,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将同样消散,就像这一场幻景,连一点烟云的影子都不曾留下。构成我们的料子也就是那梦幻的料子;我们的短暂的一生,前后都环绕在酣睡之中。”

卫斯理、原振侠、罗开、木兰花、白素、高达、高斯、十三太保、陈真……他们是怎样源出于倪匡先生酣梦一样的创作?又是怎样归于虚幻?怎样归于无名?又有怎样的美我们尚未看清?

《来找人间卫斯理》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卫斯理,王铮认为他心中的卫斯理就是倪匡先生,这一点倒也跟笔者认为是一致的。

来找人间卫斯理的前提是人间就有卫斯理。可是人间假如没有卫斯理呢?对于内地的读者来说,尤其如此。

这一点,先生也早就在写给内地卫斯理迷的书信当中提到过了,说,“所有卫斯理小说皆属虚构,并无事实,看过就好,不要当真,更不必追究,哈哈哈哈。”王铮先生肯定也知道人间没有卫斯理,那么他寻找人间卫斯理找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找到的是一个聪颖,公正,充满无穷无尽想象力和人性力量的智者。

在笔者的心目当中,倪匡先生的小说是人性化的极致展示的代表。看《来找人间卫斯理》,看这位智者生活化的另一面,可以脑补对于卫斯理的整全印象。书中有一幕是非常生活化的“剧情”,是讲的凤卫与小猫的误会故事。凤卫被小猫捉弄了,气呼呼的,倪匡先生一贯喜欢帮着女性说话,但却从来不失公正,像这一次就明确说,“说句公道话,这个打赌,还是凤卫赢了的。”还送了凤卫一方闲章作为他放弃跟先生相处的机会照顾小猫的美好记忆的纪念。

多么可爱的倪匡先生。可爱!如此生活化而稚气的词语。而又能够用在这样的大作家身上!试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其他这样可爱的大作家吗?

人间并无卫斯理,然而我们的想象力无穷无尽。就笔者的阅读感受来说,读完了这本书,心中想到的是对这本书标题的一个翻转。从“来找人间卫斯理”翻转为“卫斯理人间来找。”于是探寻的方向或者又可以转化为,我们是不是本来就是卫斯理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成为卫斯理呢?从外太空、平行宇宙、无穷无尽历史记忆的当下看出去。如同从卫斯理笔下外星人的“观察地带”看出去。假设卫斯理在人间,在我们心中,那我们一起来继续找。

或者在心中找到了,或者又发现卫斯理本来就在现实里存在,我们也就寻找到了无穷无尽想象的力量,助成我们重新言说和创造世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省去对于倪匡-卫斯理的卫斯理迷们的脑补内容100万字。)

事实上,读完这本书,是读卫斯理,也是读卫斯理迷们的脑中记忆,是读自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省去对于倪匡-卫斯理的自己的脑补内容100万字。)

卫斯理究竟是谁呢?一个作家,一个稿匠,一个伟大的梦想家,一个白日梦者,一个勇于探索任何未知世界的智者,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一个苦心人一个老顽童一个不写诗的小说诗人……卫斯理在不在人间?终究还是不知道。

就像卫斯理系列小说的结尾,卫斯理是不是要移民到外星球呢?或者他早就移民到外太空了,这个不知道。

卫斯理小说太好看,所以反而无法被评论,看得开心解颐乃至于哈哈大笑的时候,谁有耐心来评论呢?

于是每个人只好自行评论。《来找人间卫斯理》代表的是王铮、凤卫们的“评论”。

卫斯理!人间来找。

在不在人间都不知道,何从找起?

▇▇ ▇▇ ▇▇ ▇▇ ▇▇ ▇▇ ▇▇ ▇▇(这个角度看,倪匡-卫斯理,无从评说)

《五灯会元》卷八“龙济绍修禅师”: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照破天地。”曰:“磨后如何?”师曰:“黑漆漆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斯理!人间来找——我看《来找人间卫斯理》天海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