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天前,因为兴趣,做了一个小调查问卷。
其中,有两道题是:
看起来,答卷的人,有七成对自己工作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有意思的是,他们也大多同时认为,别人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2
春节后,我去理发。
我问理发师,你觉得,有朝一日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理发师信心满满,大喇喇地说:绝对不会,我很放心。
这个理发师挺有想法。
自己跟着新概念学英语,曾经想着要去剃洋头,挣外币。
也很关注热映电视剧,关注男女主角的发式及可能引致的潮流。并及时推荐给客户。
“人都是追求潮流和新鲜感的。”有一次他跟我说。
3
我的想象中,未来的智能理发是这样的。
一个亭子,类似于今天的“卡拉OK亭子”。
亭子里,有液晶屏,还有一个头罩。
什么?你还想留着麦克风?
OK啊,留着就留着,一边理发一边K歌嘛,满足你。
你通过语音跟智能理发机器人交流。
背靠大数据的理发机器人,根据客户的脸型,提出几个备选,显示在屏幕上。
你和你选择的发型,会即时显示为全息影像,让你360度看效果。
或者,你跟智能理发机器人说,要去夜店去撩妹或者被撩。
让TA根据场景设计个发型。
再或者,你可以选择当时最流行的电影,《唐人街探案》第七集中的王宝强的发型。
终于,你选定了想要的发型。
你扫了二维码,付了款。
然后,你说“开始”。
几分钟时间。
洗、染、剪、焗、吹。
一次性搞定!
不满意?
再扫码,再付一次款。
走你~
直到……
咳咳,别担心,同样的setting,反向操作,可以“植发”。
4
《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
“在未来二三十年,将有超过50%的工作机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大部分单一重复性和薪水较高的工作将容易被取代。
相反,那些需要更多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工作,以需要具有比较灵活的高技能工作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因为从经济效益角度看用人工智能取代并不划算。
尤瓦尔·赫拉利举例说,人工智能取代医生可能要比取代护士更加容易,因为医生的工作就是单一的诊断,人工智能医疗诊断可以根据医疗病例大数据库的信号,以及就诊病人的说话、表情,分析病人大脑和心中所想的事情,剖析人体内部医生看不到的东西,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
在未来一百年时间,排在前10%从事研究的医生同样存在,但是后90%从事诊断的医生会被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代替而面临失业的风险。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诊断医生的工作很容易被取代,但是护士抽血、验血等工作则难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世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约翰·霍普克洛夫特则认为:
人工智能发展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会在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每个国家和人民要不断改变自己,才能够从人工智能中获益。
5
大型科普类综艺节目《我是未来》中有一集,是微软的王永东博士和阿里云的王坚博士PK。
PK到第三张卡牌时,张绍刚问:
假如说,有一个按钮,按下的瞬间,人工智能就能超越人类,那么,按还是不按?
王永东博士说:
其实我自己觉得人工智能呢,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个桥梁,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呢,其实我们也从人工智能当中学到,人工智能也在教我们,这是一个过程,就是我们人类和人工智能怎么能够互相学习,互相适应,然后让人工智能能够融入社会。
就是说这个按钮,如果我一按下去就是人工智能,他瞬间就可以超越人类,那么我到底是应该按呢还是不按呢?我的最后决定还是说不按这个按钮。
因为我觉得我们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发展,共同融合的这个过程啊,它是一个过程,也许按下去呢,看到未来的那个结果了,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和那个结果同样的重要,而且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人类和人工智能互相适应,互相了解,在这个社会中,有更圆满的未来。
(以上文字,是我戴着耳机一边看着视频,一边用讯飞输入法在手机上语音输入的,只改动了两个字,还是因为王博士语速快,我跟着读有口误。现在一般的单位应该已经没有打字员这个岗位了吧?今后速记员、速录员和同声传译也要失业了吧?)
总之,王博士这段饱含深情又充满理性的这段话说得非常精彩,深入我心。
每一个职业人或者手艺人,都应该审视自己和环境,做好准备,迎接AI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