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罗小黑战记》看动画电影产业

《罗小黑战记》口碑那么好但票房为什么与《哪吒》差那么多?

《罗小黑战记》背后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罗小黑战记》与《大圣归来》《哪吒》等爆款动画电影有哪些关联性?

本文摘录了卓然影业CEO张进部分访谈的十句话,并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卓然影业出品和发行了《罗小黑战记》)

1.《哪吒》是个小概率事件,天时地利人和,所有元素集合在一起才会成为爆款一个爆款电影,票房10亿时是和电影的质量有关,但是到了四五十亿,就和电影本身无关了,其实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背后反映了社会群体的心理。

电影行业的人常常会觉得投资一部电影就像一场赌博,爆款电影只是极少数,所以只能在前期不断寻找一些可以增加成功概率的元素,比如题材、导演、主演、IP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制片方喜欢堆砌一些成功元素或者电影模式,比如之前流行的:大IP+实力影星+流量明星,这个公式确实成功了几年,但最近两年观众已经不买账了,所以从与《战狼2》同台竞技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最近的《上海堡垒》,口碑崩塌后直接票房扑街。

典型如《战狼2》,这部电影最终达到了56亿的票房,首先电影的质量确实不错,吴京开启了中国工业电影的大门,所以在10亿20亿时是电影质量的反映,但是到了40亿50亿,这背后其实和当时的各种因素有关,当时同台竞技的只有流量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口碑迅速崩塌,然后又赶上贸易战,民众的爱国热情被迅速激发,所以《战狼2》背后反映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社会群体心理。

2.《罗小黑战记》开始时预期很低,但点映口碑爆棚后,预期又被调得太高,但预期逐渐被调低,票房没有大爆。

我之前从没有听过罗小黑这个IP,因为网上口碑爆棚,有人说会是另一部《哪吒》,于是决定去尝试看一下,开始时还在担心没有看过番剧,会不会看不懂,但是看完电影觉得非常惊艳,作为原作的圈外人士,看懂这部电影完全没有问题,更关键的是,还会被电影中的世界观、笑点以及人设所打动,忍不住看完电影后立即去看看原作。

但是电影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前期的节奏太慢,铺垫太多,导致略显拖沓,所以开始时有些懵逼,不太了解背景的人有点难以接受。

宣发包括电影本身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最后没有出圈成功,感觉非常的遗憾。

3.一个IP的势能:要么有粘性较高的小众用户群体,要么用户群体比较广泛。

《哪吒》就是典型的用户群体比较广泛,而《罗小黑》战记则是典型的小众用户群体,但是粘性极高。这部番剧连载了八年,能一直坚持追下来肯定都是铁粉,而且导演木头的创作团队也是靠衍生品的盈利活了下来,可见粉丝的忠诚度有多高。

4.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在商业上更有想象空间,全球版权收入更高,因为动画电影更适合出海,易配音、合家欢。

这一点倒出乎意料,没想到动画电影确实是一门好生意,真人电影在国内可能是数十亿票房,在海外可能也只有百万美金的收入。但是动画电影有时候在国内只有千万级的票房等等,海外可能要五百万以上。

为什么动画电影更适合出海呢?

主要的原因是易配音,动画电影容易调整,将华语表达调整为英语国家容易接受的表达,因为用华语时,由于文化差异,很多表达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能懂,而真人电影则很难调整。

还有就是动画电影具有延续性,可以延展为不同的衍生业务。

5.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不是靠故事,而是动画形象,比如哆啦A梦、小黄人;动画电影的核心是IP,即动画形象。

简单且明确的形象更具有传播性。

所谓简单,是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形象比真人形象具有更单一的特征和更鲜明的辨识度,比如提到多啦A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蓝白的萌萌形象,它的特征是有一个万能口袋和一直在帮助大熊。

而明确是相比于文学作品中的IP,更加真实可感,而不是每个人心中有一个自己的哈姆雷特。

因为卡通形象简单、辨识度高、传播性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组织或者活动,会设计自己的卡通形象,比如奥运的福娃。

6.动画电影工业化主要在成本,比如迪士尼,前期会从100个剧本中挑选1个,可以说是精品中精品,之后再投上千万上亿美元,但在中国,只能对不太好的剧本进行打磨,或者从番剧开始,一点点培养粉丝,对IP进行养成。

我们经常会听说养成类游戏,甚至是偶像养成,最典型的就是TFboys,从少年到成年,培育这个组合其实是在培育粉丝,让粉丝们见证他们成长,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妈妈粉”,这样培育出来的粉丝忠诚度非常高。

而IP养成类似这样的原理,慢慢打磨IP,最终达到可商业变现的阶段。

这也类似产品经理经常提到的:用户价值是商业变现的基础,所以要培养好用户价值。

7.整体动画电影产业还不成熟,如果没有钱,则可以首选大圣、哪吒、白蛇这样的公共IP来做,因为公共IP是免费的且有群众基础的。

看最近比较火的几部动画电影,确实都是一些公众IP,比如大圣、哪吒、白蛇等等,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因为动画电影产业的土壤太贫瘠,原来资本方不认可,导致资本没有充分进入这一产业,在没钱的情况下,动画电影团队当然首选有公众基础的IP。

8.电影在动画中扮演的角色是“打广告”,宣传IP,比如迪士尼,在电影上映半年前,电影的衍生品已经在全球铺货完成。

动画电影怎么赚钱?

其实不单单是票房,还有海外版权收入、衍生品市场。

之前看到一个数据,《大鱼海棠》的票房是5.64亿,制作成本3千万,而上映两周衍生品就卖了超过5千万。在国外,动画电影的衍生品收入要超过票房本身。

所以电影像一个大宣传片,为其动画形象的IP打广告,最终的收入来自于衍生品。

这就像互联网行业经常提的一句话: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狗买单。

9.从《大圣归来》到《白蛇》《哪吒》《罗小黑》,市场最大的变化是院线原来对动画电影的认知被打破了,其实可以给更多的排片,这样动画电影公司与B端的合作容易了很多。

原来电影行业不认可动画电影,因为觉得市场不成熟、观众没认知而且赚不了钱,所以院线不愿给动画电影排片,而没有排片,观众就更没有机会了解动画电影,动画电影也就更加没有市场,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但是今年密集上映了这么多成功的动画电影后,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从一个个单点,变成了线,线又影响了面。

10.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科技怎么迭代、媒介怎么变化,但内容一直都在,优质的内容和IP只会不断增值。

就像《白蛇传》,几百年前可能通过戏曲、小说的方式演绎,现在变成了真人电影、动画电影,虽然媒介改变了,但是内容没有变,能感动几百年前古人的故事与形象,如今依旧能感动现代人,随着时间的沉淀,反而更有价值。

因为人没变、人性没变,人依旧需要故事、需要情感,故事与形象是承载情感与思想的最好媒介,而表现形式则是这种媒介的媒介。

罗小黑、哪吒、大圣、白蛇等等,就是优质的内容和IP,一代代人会结合自己的群体心理不断去诠释,最终承载的思想和情感越来越丰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哪吒》《罗小黑战记》看动画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