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_第1张图片

2012年11月15日,我到了上海

2016年7月27日,在上海Ing


目前为止在上海住过三个地方:普陀,浦东张江,虹口

当初是通过校招来的上海,同专业的十多个校友“组团”来沪,基于当时实习公司的安排,我们入驻同一个小区,同一套房子,很挤,男女混搭,但大部分时候是很美好的。

只身在外的时候,我们格外会关注彼此,期望得到慰藉,互相鼓励。

那个时候,地铁13号线还没开通,我们每天很早就在等着59路公交,在金沙江路万镇路换乘,全程要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公司。那边的路也很有意思,多以山川河流命名,金沙江路大渡河路、金沙江路祁连山路……后来也因拜访客户或参加活动也再次去过这片地方,13号线修的很好,周边基础设施也更完善,坐在当初很腻烦的那路公交上,看着车窗外这个地方--这是算我在上海的起点吧。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_第2张图片

住的最长的地方是张江,大概两年多。即使最后上班时常长达一个半小时,也还是拖了很久才离开,很喜欢的一个地方。

由于住的地方离最近的广兰路地铁还有段距离,需要搭乘公交。也不知为何,后来涌入张江的人越来越多,可怜的公交都快要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流量。也正是这段时间,深感自己挤公交技能简直要爆棚。张江1路,636路,浦东11路……贯穿张江,编织着这里的生活。

张江总是为外人或熟知或调侃,这里是上海知名的高科技园区聚集地,也是各路高精尖人才的聚集所;张江有自己的“群众”--张江男和张江女,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既开放又凝聚,不管你是求富贵求机遇,或是只求安身立命,这里总是对人们迎来送往的。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_第3张图片

现在我住虹口—上海老城区,不明亮也不太整洁,但也是老上海的城貌,主要是交通方便。出门就有两条地铁线路可供选择,出行效率大大提升,活动半径也随之扩大。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环境会影响你的行为方式,而生活方式又可以调剂心境。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并且还会继续住下去

【生活依赖于便利】

上海,或者说大城市的便利性,这一点无需多说;错综复杂的交通出行设施服务,类目众多的生活服务,甚至是职业发展的便利,你若身在其中,便会受益其利。之前和朋友约好旅游,发现上海到X地一天有N个时间的航班,而朋友所在的城市一天只有4个航班班次,并且时间节点不好;这么说来,我果然是比一些人有更多机会实践“说走就走的旅行”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_第4张图片

【更大的环境,更小的个体】

上海有多大呢?比你能承受的要大得多

这里提供给你很大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交环境;大的环境下意味着享有更多的自由,并且可以更灵活的支配,甚至有种“反客为主”的感觉,你也可以主动的选择索要或摒弃。大环境的背景下,我们自然变得更小,如果稍微乐观一些,大环境小个体,数量上的不断增加,个体之间也越来越聚焦自身,没有人再会“盯着”你看,你可以随心所欲,特立独行,也更有机会成为本我。

【有多新鲜,就有多青春】

一个“大”字总是能延伸出很多路数。上海的确是新鲜的,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新鲜的方式,每天都在冲击着你。没有人愿意坦然接受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就算再沉默无言,也一定有在内心期待过能有小的变化,哪怕一次。

几乎每个人都乐于窥探他人的生活,并且总是感觉别人的生活比自己有趣很多,永远在默默窥探,然后暗自感慨。我们究竟有多喜欢新鲜感?大概就如我们有多讨厌无聊感一样吧。如果有机会,多去接触新鲜的东西吧,你还那么年轻!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_第5张图片

【更强烈的欲望驱动】

多样化的城市,一定吸引着多样化的人们。在上海,到处散布着机会,财富和危险,把人们继续留在这里的,是欲望。为什么总说大城市节奏快,是因为竞争大么?那又是什么驱使人们愿意加入到这样的竞争之中呢,因为每个人都期望有所得,期望得到更多,更好,更特别。

在上海久了会有很多变化:认知观念的改变,行为方式的改变,喜好习惯的改变……

不必要太感念当初,也无须过于焦虑往后。年轻的时候总是该有些转变,至于以后,又何必要设限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住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