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干货--如何思考内容的“组织”与流通

(一)内容的组织

1.单篇内容的组织&标准建立

比如新浪微博,早期微博内容最多140个字的限制,增强了内容的识别度,保持了整体的站内内容的一致性,同时降低了了内容生产成本,让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条内容的创作。

2.相关内容的聚合

借由内容的聚合可以提升其短期内可以被用户集中消费的可能性

而这个组合和聚合的导向性,可能会以特定时间或话题为中心,比如,和讯站内的“魏则西”事件 。也有以人物为中心,比如网易站内“宋美龄逝世十周年”专题。还有可能以时间为中心的,比如公众号整理某月精华文章等

3.整体内容的导览和索引

常用的手段包括分类、搜索导引、优先推荐机制、信息流等

主动访问时式的内容消费行为,也可以再细分两类

①是“闲逛”式的,即用户在访问时可能没什么特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发消磨时间,就随便看看

②是“目的导向”式的,即用户在访问时就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或者是查询特定资料

其实很多时候,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的时候,行为可能都是多样化的,好比我们看到知乎的例子,有些是“闲逛”式的,有些是“目的导向”式的,可能需要我们从多个不同维度上去考虑内容的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服务和满足不同的用户行为。

4.核心拳头内容的呈现

常用的手段是站内Banner、各种核心推荐位甚至浮层、弹窗等

二.内容的流通

在“内容的流通”这个维度上,我们要关注的,就是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促进内容的流通性,以及促进流通中的内容与用户间的匹配效率

内容的流通也有两个维度:

①对内的流通,即在你本身的产品内部
②对外的流通,即如何通过一些机制和手段,让站内的内容可以流通到外部平台

1.对内流通常见做法

(1)内容运营的认为干预和组织

(2)算法的智能推荐

(3)依靠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

2.对外流通的常见做法

(1)通过产品机制、运行手段等激励用户自发的把一些优质内容分享搭到外部第三方平台

(2)依赖于运营人员主观挑选一部分优质内容,将其分享到第三方平台,并获取更多人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营干货--如何思考内容的“组织”与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