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家好,我是堂小楠的挚友桃子妈~,
是一个热爱心理学的自由撰稿人、中年少女。
如果你有关于家庭关系、儿童心理、教育困惑之类的问题,欢迎来信提问,方法如下:
进入科学家庭育儿(ID:kexueyuer2012)公众号,发送消息,开头带上#信箱#字样。
或添加微信:tangmageren,私信交流。
(来信默认可做信箱素材,首发于【堂妈家庭育儿】。)
倾诉:
桃子妈你好,我想问,家里老人特别热衷于看病吃药怎么办?
孩子三岁前一直是我带,每次一生病家里老人就催着赶紧去看病吃药。
我很明确的拒绝了。
而且每次就算开了药,孩子也不配合不肯吃,所以基本上每次都是让他自己好。
去年孩子三岁半的时候,他去了幼儿园,我去上班了。
刚开始孩子生病我还不让吃药,但是由于家里老人不懂护理,结果都是拖到很严重了才去看病吃药。
因为我一直反对给孩子吃药,所以看到孩子没什么症状了就不给吃了。
结果没有好全,隔一段时间都要反复一下。
老人家又特别紧张,一点毛病就要跑医院。
由于这一年吃了太多药,所以这个假期我让孩子去做了推拿。
但是效果很慢,家里老人就带他去开了中药调理。
现在就是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家里老人觉得中药没那么大副作用,就一直带他去开药。
想问桃子妈,像孩子这样一直吃药怎么办?
虽然中药副作用不大,但毕竟是药三分毒。
家里老人每次都说,中医那边很多小孩子都有去看的。
而且老人自己,之前也是一直吃西药,现在喝中药觉得效果好。
所以,老人就挺频繁带孩子去的,一段时间都要过去开点中药调理一下。
我也一直强调孩子的体质要上去,不能光想着生病了靠吃药解决,要想着如何预防才能少生病。
但问题是,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这个概念,都想着生病去吃药。
现在孩子究竟要吃药到什么时候,我心里也没个谱。
桃子妈可以给我一点建议吗?
回信: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期望自己能做到科学育儿的妈妈。
但立场不够坚定。
对于老人为孩子心急乱投医的做法,还有些不知所措,甚至自己也会跟着偏离了方向。
对于不分清病情,就胡乱给孩子用药的家长,桃子妈只想说:
生病的恐怕不光是孩子,还有你们啊。
家长越是反复各种方式的给娃看病吃药,越是在无意识的给孩子灌输一种“我体质太弱了”的思想。
可怕的是,孩子也很有可能,会慢慢认为这就是真的。
从你的描述来看,孩子3岁前,你虽然有明确拒绝一生病就给娃吃药,但显然你态度还不够坚决。
最后还是开了药,只是后来孩子不配合不肯吃,病情自己好转的。
这里,桃子妈要插一嘴,孩子生病有轻有重。
如果只是普通的拉肚子、咳嗽、流涕、小感冒,我们可以改善饮食,做好护理工作,交给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军团”去攻克。
但如果是其他严重的不适,而且拖拉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就该及时就医了。
然后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别过早或过晚的停药,用足疗程是对药物最起码的尊重。
“见好就收”的做法,不好意思,在生病用药这方面不适用。
就像你描述一样,会好不全,总是反反复复,遭罪的还是孩子。
等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你上班的时候,你说孩子是因为老人不懂护理让病情加重了,不得已又得去看病吃药。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次的病,本身就和上一次不同,比上一次更严重?不光是护理不当的原因呢?
因为就算是感冒,也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两者严重程度也会不一样。
再者,老人不懂护理,我们可以教他们啊。看老人对孩子的紧张程度,一定不会不学的。
接着桃子妈来说说推拿和中药调理。
首先,推拿并不会提高免疫力,推拿不是万能的。
在西医眼里,它是一种物理疗法,宝宝能接受,你可以用。
但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太多15天培训速成的推拿师,让人真假难辨。
你要清楚一点,推拿只能做为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所以桃子妈很庆幸,你没有继续给娃做推拿。
另外,关于拿中药来给3岁孩子调理身体这件事,桃子妈也是一万个不支持的!
早前桃子妈就看到过一个新闻,6岁孩子喝中药喝到铅中毒!
来源:福州头条
因为有些中草药的含铅量是过高的,真心不要随便在药店给娃买中药。
更别以为中药副作用低,就幻想用吃药的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有些中药不仅有副作用,还含有毒性成分。
特别是不合理使用某些中药,危害可能更大。
吃药这事,咱就别乱跟风了。
你一直在强调要把孩子的体质搞上去,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方法没用对。
你完全可以用买药的钱,给娃报个游泳班啊。
或经常带娃出去打球、跑步来增强体质。
把增强体质这事,变成一种好玩的事情,孩子自然也愿意参加。
老人为什么热衷于看病吃药?
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告诉他们的:生病要吃药。
他们对药物带给人的副作用和通过锻炼身体来提高免疫力,这两点没有深刻的感触。
但我们可以用科学来提醒和告知他们,和我们一起科学育儿。
最后,桃子妈建议,孩子身体没有生病,就不要再给吃中药调理了。
总结来说,就3句话:
- 孩子没病不要吃药;
- 孩子生病,看病情遵医嘱用药;
- 多多带孩子锻炼身体。
END
特别提醒:
如果你的来信跟孩子相关,
请注意写明孩子的性别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