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薛兆丰经济学第一周、第二周的思想总结

现在,我们设想自己是外星人,慢慢地接近地球,想要开始了解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 。这时候, 你会发现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那就是:

1.东西不够;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赖;
4.需要协调。

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我们整年的经济学课程,就从这天真的审视开始,循着这四大模块的内在逻辑,稳扎稳打地前进。一年后再回首,你已经认不得自己了。

希望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达到薛老师所说的水平。

本周学习了第一单元 人性与稀缺,下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个思考。
人性与稀缺

经济学视角
1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2 马粪争夺案

3 看的见的和看不见的

4 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

人的本性
5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6 人究竟自私不自私

7 铅笔的故事

8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稀缺与选择

9 稀缺

10 选择与歧视

11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12 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后果

下面对每一课做一个总结后的发散思考,书写的规则:首先是每一课的总结,其次是问题,然后是个人的思考,最终是对个人的指导意义包括个人对此理论的感觉,个人对此理论的接受程度以及如何运用。
第1课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1.我们看到的社会,只要有人在,就会有需求在;
2.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他们的需求就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就会有交易;
3.有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有货币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货币就有宏观经济的波动,有通货紧缩,有通货膨胀;
4.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中间商;
5.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情绪、既有舆论、就有外部性。于是整个战俘营里面的现象,跟战俘营外面所发生的现象就是一致的。
经济学是怎么描述、怎么解释我们所处社会的种种现象的,那就是今年整个专栏要探讨的内容。

课后思考: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你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经济规律起作用,需要哪些前提:
1.有人。
2.人与人之间的需求不一样。
那么反过来,再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经济规律,或者在一个人人需求相同的地方,也不遵循经济规律。
回到现实中,原始森林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经济规律。
另外一个在人人需求相同的地方经济规律也不适用,但这种地方并不存在,可能马克思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下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但人无止境的欲望并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个人对此理论的感觉:
很受用,接近真实的现象。

个人对此理论的接受程度:
接受,需要好好学习,特别学习按照经济学理论思考的方法。

运用上:
对问题的思考需要多多运用逆向思维法。
比如:最近我投资公信宝输掉3300元,我为何会输掉这些钱,因为我是追涨杀跌,本来我已经赚钱,但我在最高点再次入手,然后就输了。追涨杀跌是韭菜的一大弊病,韭菜们输钱基本都这样,这样的行为不可取。而且,投资前,我自己也没想清楚,为何要投?所以输钱是正常的。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遵循经济学规律,所以学好经济学规律,并运用经济学规律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第2课马粪争夺案
小结:每当我们讲公正的时候,背后的含义是说,它是符合效率的。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效率决定了公平。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会明白,其实在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效率的考量,它们两者是一体的。

课后思考: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答:比如排队购票,为何要排队购票,因为这样购票对所有人是最快的,如果不排队购票那就会一团糟,发展成谁身体最好、最能打架的买到票,最终的结果是只有很少的人能买到票,因为许多人都要进医院或者监狱。

公正背后其实是效率的考量。
比如我作为司法办案人员,其实平时愿意办的也是哪些证据确凿的案件,因为这样的案件我办理起来才省力,效率高。在法律的规定中,也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结给那些愿意配合交待犯罪事实的嫌疑人,我想这些都是基于效率的考量。

个人对此理论的感觉:
效率的确是第一位的,因为公正是很难度量的,而效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我写同样质量的文章一篇花了10分钟,一篇花了30分钟,10分钟就是比30分钟的有效率。

个人对此理论的接受程度:
效率是第一位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效率问题。

运用上:
有时,我做事、办事、写东西、聊天等等都没有将效率放在首位,而是考虑公正与否,这是本末倒置的,千万要将效率放在第一位,因为人生太短,时间有限。

在用逆向思维思考下,怎么样会效率低:
无目的的思考、行事效率低;晚上熬夜、不运动造成生病效率低;和家人、同事吵架,关系不好,效率低;没有建立人脉关系,不能了解贴近事实,效率低。学习时开小差,不用心,效率低。
以上都是效率低的行事方式,需要我们避免这些效率低的行为,达到高效的学习、生活、工作。

第3课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小结: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最核心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而要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要看见那些看的见的东西,还要尽量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那些需要通过推测才能看得见的东西。

课后思考:请你举出一个例子,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
答: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否是这个社会、市场所需要的,我们在学校、公司学习到的本领和知识是否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学习那些可以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社会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磨练之使它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才算身有利器,才能纵横天下。

用逆向思维思考下,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哪些东西是看的见的?
看的见的:钱的多少,工作时长。
看不见的:个人兴趣决定投入程度,投入程度决定能够达到的专业水平;工作时长决定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决定子女成长;政府资源决定人脉关系,人脉关系决定个人能力。

运用:
选择时我们不仅要看看得见的价值,还要看看不见的价值。
学习编程看的见的价值,看不见的价值。
看的见的价值,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比较舒服的工作。
看不见的价值,可以人机协作,提高效率,自我创业方便。

第4课 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

小结: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人们出于良好的愿望而产生的有害的经济政策,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如果你要问,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有什么区别的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他只关心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

课后思考: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是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的?
答:政府部门出钱招募人员设立助老服务社,最后招募的人将自己的亲戚、家人招入不干活吃空饷,有些被招入的人到外面找外地劳工来代替干活,国家花了钱,老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

有时候,国家的这些工作人员只是想扩大自己的权力,不会去多考虑设置这样的法律、程序,效率到底提高没有,这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刚好反应了这些法律、程序、规定设置的不合理。

预告:自私和理性是不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
经济学说到底是研究人的行为的,人无论是否理性、是否自私,都体现在他的行为中,所以,自私和理性不是经济学的前提。
商品凝聚的劳动的多少并不反应它的价值就越大,商品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稀缺性中,越是稀缺的产品价值可能就越大。
市场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因为它满足所有的人需求。包括穷人。

第5课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读了allchain’s famous thesis <> , can’t understandable, maybe I am not customed with these title..since I can repeat read it .

课堂小结: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种条件、情况的变化有关,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课后思考: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会更大。

两种都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方式,关键这种行事方式在外人看来可能是随大流,可能是特立独行,这只是一种评价方式而已。选择人选择如何行动,是否经过理性的思考,是否具有充足的经验,是否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是决定成功的因素。

运用:
留言人发言:索罗斯讲不确定的讲座,如果一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如火车站的出口,那么随大流往往是正确的。然而一些复杂的事情,比如股市,会随着人们对它的预期和采取的行动而变化,也就是说人的主观意愿会对事件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股市,那么随大流很可能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有准确清晰的判断,并在此指导下特立独行,那么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比如前一阶段,我的公信宝,我看到公信宝要在两天后出好消息的公告,公信宝开始上涨,于是我买进,然后设置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卖出,卖出后我看公信宝还在涨,又买进,这时是公信宝的最高点,我就被套在那里,随后我一直等啊等,希望公信宝还能涨上来,结果不仅没再涨,反而跌跌不休,我在损失之下,割肉清仓,换成eth,投另外一家公司的ICO。
现在反思我当时第一次买进还是及时,退出也是及时的,后来再买进是幻想到公信宝还能继续上涨,其实当时利好已经出尽,已经开始下跌了。我没有想清楚,贸然进出,造成这样的后果也自能怨自己投资经验太少。

机会只是在成功后变成了一个机会。

第6课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人理性和不理性更经济学没关系,经济学关心的,不是人理性不理性的问题,而是人们要怎样才能存活下来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比较容易存活,什么样的行为比较容易存活。

亚当斯密首先说,人是自私的,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自暴自弃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尊重的。
人是自私的,但也是有同情心的。
人的爱心有限,随着距离拉远而下降。
仅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人是自私的——》他有爱心——》爱心有限,爱心不能扩张——》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那就是市场
我吗今天介绍的二分法非常重要。
也正是因为亚当斯密看清了人性的这种两面性,也看清了我们对付这种两面性的基本方法:在小圈子里面,我们讲的是爱心;在大圈子里面,在陌生人的范围里面,我吗讲的是规则。也正是这样,他替市场经济找到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亚当斯密看作是市场经济之父。

课后思考:你认为,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
答:我认为不会。因为在小圈子内,你还是那个热情的你,所以,你要将你的小圈子扩大化,多交一些朋友,让他们都来关心你,你成功的概率就大。

如何运用人际二分法?
小圈子里的朋友,要多关心,多请他们她们吃饭,让更大的人来关心你,这样你成功的概率就大。小圈子之外,就让市场来决定价格。
在小圈子外,市场会帮助我们为我们定价,而你背后的朋友市场也会给出价格。

第7课 铅笔的故事
一支简单的铅笔,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掌握生产它的全部知识,它需要成千上万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出来。而这些共同合作生产这支铅笔的人,可以互不认识,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而当这支铅笔被生产出来之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课后思考:现代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已经达到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穷人呢?
答:因为这些人没有办法参与分工和合作,所以这些人就会很穷,可能是最穷的。
另外一些人因为参与分工了,但所提供的劳动是最低级别的,或者说是稀缺性最差的,所以从工作中得到的收入少,也会比较穷。
再有一些人虽然技术不错,工作的稀缺性也有,但做的工作是凭借个人劳动力所提供的,有时间上的限制,所以个人工资虽然不少,但是有限制,这些人已经不能叫穷了。
更少的人,是规模化赚钱,比如开办企业、写出可读性很强的文章被转发多次,赞赏多次等,用个人的思想、技术、机器的力量来规模化赚钱这些人应该是富翁。

好厉害,你想做哪种人。当然是最后一种。
规模化的赚钱,首先要有规模化的思想,规模化的技术,规模化的朋友。

第8课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由于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

课后思考: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是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答:当然是给又穷又聪明的啦,又穷又聪明的还有机会成功对我进行回报,给又穷又笨的有什么意思,那钱给了还不是跟扔了一样。当然我这不是慈善的思路,真的做慈善是把钱给扔掉不求回报的,那还是给又穷又笨的 。但如果我个人去做,我一定还是给那又穷又聪明的。
交给他们生存的技能才是对的。

运用?
你想把钱给谁?逆向思考下,我不想把钱给谁?
不想给那个又懒又讨厌又无事生非的人。所以绝不会把钱给懒人、混人。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学生都可以给,但只要不是懒人、混人就可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薛兆丰经济学第一周、第二周的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