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荒诞世界

                                                       ——读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的荒诞世界_第1张图片
弗兰兹·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是著名的捷克籍作家(捷克当时被奥匈帝国统治,卡夫卡也是用德语写作),他的《变形记》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奇作,荒诞不经的想象与现实融合,有着独到的魅力。

《变形记》是由后人整理的一本选入卡夫卡众多优秀短篇作品的合集,这其中集大成者就是同名短篇小说《变形记》。事实上,卡夫卡是一个有点自卑的人,他的很多作品,生前都没有发表,都是由他的朋友勃德罗于他死后在他留下的手稿上整理出来的。他的朋友们评价说他是一个能言善辩,富于幽默感的人,然而他自己却给自己贴上了沉默忧郁的标签,正是这种自身和外界的不统一促成了卡夫卡的写作风格。

我从小说集中选出几个篇目,浅谈一下我的理解和感想。首先要说的就是《变形记》,这篇小说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某个清晨,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从床上醒来,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很快他的家人包括他的父母和妹妹,就发现了发生在从事旅行售货员工作的萨姆沙身上的怪事。最开始,萨姆沙的家人还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可是情况没有任何好转之后,所有人都身心俱疲,包括萨姆沙本人。在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的情况下(甚至把他当形成累赘),萨姆沙郁郁而终,而他的家人却终于好像从这种境况中得到了解脱。

整个故事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所以作者用了很多意识流的手法,展示“我”的心理活动以及变化,从最开始的震惊,到渴望家人的关爱,到郁闷、惶惶不可终日。同时透过主人公的自述,我们也了解到了“我”以及这个家庭的过去和现状。“我”觉得有必要担当起这个贫穷边缘的家的责任,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又让“我”失去了担当此责任的条件,相反,还给家人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除上述的描写之外,《变形记》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讽刺(或者说讽喻)。他讽刺的是当时社会对人的异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摧残,社会巨变对小民的影响。而卡夫卡处在奥匈帝国统治之下的末期,社会变革刚刚开始,后工业时代也已到来。同时,卡夫卡也表达了人面对不可测的巨变时的弱小和无力。

作者卡夫卡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性格强硬,对待儿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卡夫卡自幼生活在父亲“专制”教育的阴影下。这直接导致了,他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又爱又恨。这在变形记里的父亲身上,也能找到影子。在他另一篇名为《判决》的短篇小说里,体现的更为明显。

《判决》讲的是名为格奥尔格的年轻商人,一直对自己逃避生活到俄罗斯的朋友,隐瞒自己的真实生活,并欺骗自己这样对朋友更好。然而当他正在犹豫是否要把自己的婚礼通知给朋友时。他虚弱的父亲拆穿了他,说他在欺骗他的朋友,并声称自己一直在同格奥尔格的朋友通信,告诉他真相。最后,他的父亲对他大喊:“所以你才明白,除了你以外世界上还有什么,直到如今你只知道你自己!你本来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可是说到底,你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所以你听着,我现在判你去投河淹死!”格奥尔格陷入了惶恐的境地,竟然真的谨遵父旨,投河自尽了!

小说和卡夫卡对父亲的认知有关,但同时他也是从一个荒诞不经的角度,指出“父权”社会的高高在上。我们很难去评判文中,父与子孰对孰错,父亲代表的是某种权威,权威错了也是对了。所以权威的执行者——即“子”对权威的指令既怀疑又不敢违逆,这就在作为儿子的心中形成了矛盾复杂的心理。

在小说集中,还有很多值得品鉴的作品,比如《饥饿艺术家》,是作者在时日无多,不能进食时灵感突显时写下的;再比如《地洞》,作者在用一种理性的口吻描写一种非理性。

卡夫卡的荒诞现实主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颇为巨大,无论哪个时代的先锋文学作家,都把他奉为大师。然而卡夫卡的一生却是晦明不定的。我们尊崇卡夫卡,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敢说,我读懂了卡夫卡。时过境迁,卡夫卡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他的文学意识却比身居百年后的我们更加超前。

一稿于2016年8月1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夫卡的荒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