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经典问题之一:频繁跳槽的应对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员工的不稳定是最大的隐患,这不仅导致公司招聘成本的增加,也破坏了工作的延续性。所以在面试过程中,公司也会特别关注应聘者的跳槽频率。
但是,我对于频繁跳槽的人并没有太多的鄙夷。很多工作在应聘时是看不出好坏的。就像公司对新录用的员工有一个所谓的试用期,那么员工也可以在“试用期”后因为自己的不满而重新选择自己合适的职位。所以无论是寻求稳定,还是尽快离开不适应的环境,只要本身没有恶意,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问题在于,这种频繁的跳槽引起了新的用人公司的担忧。在无法深入了解应聘者的情况下,一份频繁跳槽的简历难免给公司负面的印象。所以,怎样在面试中弥补这个问题,也就是这类求职者最需要解决和面对的了。
我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从专业角度来总结,一般的人事都期望应聘者向自己证明,该公司和职位就是他们最最适合的着陆点。尤其是某些企业,企业文化所致,公司也就特别喜欢能对公司产生归属感的人。
所以,在面对面试官提及你频繁跳槽的问题时,一般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1.承认自己开始在确定职业目标上有些困难(态度上打动对方,表明自己是很容易沟通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喜欢一走了之的无情之徒),但现在已经十分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表明自己经过几次跳槽已经给自己定位了,今后不会发生频繁跳槽了)。
2.说明之所以离开之前的职位,仅仅是由于自己发现离开是为了加重责任,拓宽经验的方法(充分展现眼前的这个公司就是自己真正的归宿)。
当然,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策略和想法,每个人事招聘者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所以以上的理论只是参考,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之前的跳槽归咎于之前公司或者上司同事的问题。频繁跳槽是会给人负面印象,但是频繁跳槽也不是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关键在于如何说明得合情合理,让对方为之动容。
这里,也愿之前频繁跳槽的各位能够吸取一些经验,尽快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稳定地工作下去。

求职经典问题之二:离职理由
众所周知,对于除应届生外的跳槽者来说,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几乎为百分之百。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矛盾且有难度的问题。从求职者角度来说,离职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钱少、离家远、没前途、人际关系的危机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客观和现实的问题,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否定这个人。但是,从公司角度出发,虽然面试官明白应聘者心中的委屈不满,但是他也同样担心一旦雇佣了这个应聘者,将来有一天他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公司。所以,这个问题回答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既要表达合情合理的离职原因,又要隐藏自己对先前职位的不满情绪。所以,一般的经典回答模式是:我在之前的工作中享受了乐趣(或者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再或者学到了很多东西,等等),但是我希望在这个领域更好地发展,去拓展新的未来,去挑战自我(如果是跨行业的话可以说想学习更多方面的知识或在这个新行业更能发挥自己所长等)。
所以,这个问题回答的关键在于,要突出自己是“转职”,而非“离职”;自己是“为了提升”,而不是“从原公司离开”。即是说,应聘者在面试中遇到这个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向面试官展示出自己是为了寻求更多的责任,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挑战而选择新的公司,其客观上也能帮助新的公司来发展,并不是单纯地由于自己对目前工作处境的失望而不得不离开。突出了这一点的回答能够让应聘者在面试中处于心理上的主动。当然,为了维护这个观念,切记要避免对之前工作的不满和负面评价的流露。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确实是由于一些被动的情况而离开工作的,比如能力无法胜任,再比如最近很多在金融危机下遭遇减薪或裁员而不得不另寻出路的人。在恶劣的就业形势下,这些应聘者甚至甘愿找比现在级别更低、工资更少的工作。但是,我的建议是,即使真的为处境所逼迫,也不要在面试中轻易表露出来。对于一个面试官来说,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自愿平级跳槽甚至降职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不够自信,不愿意去努力,同时也怀疑他在困境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以及坚持到底的精神。至少,如果是我,我会这么想。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应聘者充满了无奈,只是希望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稳定工作。因此,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必须尽快找到工作,这样的应聘者更应该在面试中充满自信。如果说因为金融危机被原来的公司扫地出门,那么只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择业空间。在面试中能展现这样自信的人才,往往是新的公司最为器重的,因为任何公司都希望招聘一个能和公司一起患难,能有信心去冲破难关的人。

求职经典问题之三:谈工资的技巧
这是从面试到录用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甚至说,有些即使还没有想好是否要录用你的公司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希望工资是多少。以此作为参考或对人性格的评定。当然,如果一个公司提供的职位,其薪资能够让应聘者满意,那么似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其实在正式录用之前,一个公司到底能给应聘者多少钱,一个应聘者到底应该为自己标多少价,这完全就是一场心理战。
也许有些人会说:我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我很喜欢某某职业,如果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可以降薪到多少多少。等等。虽然也许是真的,但是我想,大多数面试官不喜欢这样自贬身价的人。试想,如果你作为一个人事,在面试时听到应聘者说:你们公司太帅了,这个职位太美妙了,给我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其他我都不在乎。你是不是要呕出隔夜饭?
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能回避工资问题就尽量回避。有些公司由于成本控制,有些公司由于等级制度,在某个职位的薪资预算上调整的幅度比较有限。如果一开始就亮出底牌,双方因为工资上的差异而造成彼此不是很合适的初步印象,那么就会使接下去的交谈变得坎坷。心理学中所说得“首因效应”,即是指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所以第一印象是异常重要的。由此,面试时首先展示给对方的必须是好的印象。如果将自己的优点,以及和这个职位的符合度都展现出来,从而让对方想录用自己的时候,再来谈工资就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了。在避免过早谈论工资的情况下,应聘者的价值可能会随着面试的进行而提升。其实在现实中,最终工资比最初公司开出的工资大幅度提高的例子也有很多。
当然,我自己在找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公司,强迫你回答这样的问题。那么,在无法回避工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应聘者不知道公司能给多少,说多了怕对方觉得自己眼高手低,说低了怕自己吃亏。那么比较好的回答方法是不限定在一个具体数目中,并且这个范围可以稍微广阔一点。比如:3000--5000。其下限是应聘者的最低底线,或者略低于最低底线(记住,是略低),上限一般比下限多50%左右。
当然,有时候会有一些公司已经先行开出了不符合求职者价值的工资。但是必须明白一点,工资只是一个方面的参考,适合不适合工作不是光看工资,而是看职位要求和求职者的经历是否匹配。只要双方的意向不要相差过远,很多公司还是愿意为应聘者调整工资的。

求职经典问题之四: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这又是面试进行到最后一个惯常的问题。以前我自己在参加很多次面试后有过这样的想法,这个问题仿佛就是对行刑前的死囚说:你还有什么遗言要交代的吗。的确,如果一个让公司一眼就看中或者在面试中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的应聘者来说,这样的问题确实很多余。公司也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者你回答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了也不会有事。但是,大多数应聘者并不是那种能三分钟入对方法眼的人,大多数应聘者都是介于录用或不录用的考核途中的。所以,即便面试官没有想要淘汰你的意思,你也应该把这个出现在面试最后的问题当作关键的最后一次发言机会。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当,会给自己的面试增光添彩,力挽狂澜。反之,则会让对方觉得你对公司和职位漠不关心,或者思维不够灵活等等。所以,一般情况下,请不要回答:没有什么要问的了。
那么,究竟该问什么好呢,这个问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确实比较棘手。一般来说,公司情况介绍、职位介绍等比较普通的问题面试官会在面试过程中说明。但是,又不能直接了当地问一些诸如工资福利带薪休假等很唐突的问题。还是那句话,问的问题要围绕着这家公司,要让对方觉得你很关心、很关注公司。
下面列举一下我自己在过去的面试中总结的“最后一问”,以供大家参考。
1.贵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什么?主要涉及的领域是什么?(面对公司产品涉及面较广的情况下)
2.贵公司在中国国内市场发展的前景如何?(针对外企,尤其是刚进入中国市场的)
3.贵公司的总公司和出资方是哪些公司?
4.贵公司现在有多少员工?有多少办事处或工厂?
5.贵公司有无针对新人的培训计划,具体是什么?
6.贵公司接下来几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7.这个职位工作内容,以及报告对象是谁?
8.贵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
以上等等,其实这些只是参考,各位自己还可以总结很多问题,在最后只要提出两三个问题就算安全过关了。如果在之前做好功课,能和对方就某个问题探讨甚至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可以说就是非常完美了。

求职经典问题之五:你找了多久工作
有些公司特别喜欢问一个问题,你在本次求职中至今找了多久的工作。这本是一个无所谓对错,可以实事求是回答的问题。但是,许多面试官都认为,一个人找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表明别人不愿意雇佣他(从而说明这个人自身有缺点)。所以,比较聪明的应聘者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会回答刚刚开始找。我也希望,所有在职中的应聘者都能够这么回答。至少,这是一个比较保险没有坏处的回答方式。
当然,有些应聘者确实离职了很久,又没有正当的理由去搪塞,所以很久也没有找到工作的事实就很难掩盖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不要硬撑着去编造“离职后我去旅游了,然后又回老家休息了几个月,这是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之类的谎话(稍有经验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穿),而是去表达自己迫切想进入这家公司的愿望。应聘者要告诉面试官的信息是,虽然找了很久工作,但是自己始终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之前参加的一些面试也许并不适合自己,而现在则找到了真正合适的职位。希望能有表现的机会。当然,这类问题对你的人品以及日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影响,基本只是面试时的一些表面问题。所以应聘者甚至可以说自己已经拿到了offer,但是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想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空间等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现在手头真的已经获得了别家的offer,也不要以此来威胁公司。

求职经典问题之六:你是否想过进入公司管理层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我也没有考虑到,但是最近我的一些朋友在面试过程中屡屡遇到这样的问题,并且来与我探讨,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本来管理层这个概念对于刚毕业或者工作不久的人来说是很遥远的,但是现在的公司往往有意无意会问你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愿意将来成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其潜台词就是:你是否愿意在这个公司长期发展,为公司奉献一生。
这个问题又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给出肯定的答案,则显示了你的雄心勃勃,关注职业进展,并且表现得有规划有信心,但是如果应聘的职位无法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呢?那么这样的回答显然会令双方都很尴尬。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则预示你是一个以稳步发展为目标的人,如果这个公司竞争激烈,那么你的这种回答无疑将导致你直接出局。
那么,怎样妥善地回答呢。还是两个大原则:第一,要充分了解公司,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根据公司和职位的需要和发展状况来对应这个问题。第二,面试这种充满博弈的问题,不要说死,回答要有回旋余地。
其实,这个问题无论回答是或者否,都无所谓对与错。你可以简洁地这样回答:首先我非常关心的职业发展,我也想要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现在当务之急是做到目前的工作,我想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也可以更好地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诸如此类的回答,既表达了自己刚进公司,无意去进行勾心斗角的争斗,也勾勒出自己将来一个发展的框架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能够更好地把这个问题过渡过去。

求职经典问题之七:关于出差、加班和迁居
“你愿意出差吗?”、“你愿意加班吗?”、“你愿意重新迁居吗?”
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一直被问到?有些公司或职位由于业务关系需要加班、出差,或者应聘者家离公司很远,那么公司就会对应聘者产生这方面的顾虑。
当然,没有多少人喜欢一个月内三周都在出差,但是有些工作确实有这样的需求。我们不能认为公司或职位不好,只是每个职位都适应不同的人群。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我也一直认为,有时候应该避实就虚,选择一些比较辛苦(指出差多或者加班多的工作,当然是指有正常需要的出差和加班)的工作,或者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工作。这不表示你低人一等,只是说明你更好地去利用了工作的机会。
回到这个问题,我建议的回答方式是先承认这确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自己能够想尽办法克服,毕竟自己喜欢的是这个公司和职位,并不太在意出差、加班和工作地点偏远等。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注意点。人力资源学认为,面试时越是具有淘汰性条件的关键性问题,越是容易被放到前面来问。所以,关于出差、加班和迁居的问题如果早早被摆上了台面,说明公司真的是有这方面需要,如果你真的很厌倦出差、加班,或者无法适应上班路途遥远,那么你可以放弃这份工作。如果这类问题是在面试进行到一定阶段而被随意地问及一下,那我的理解是,公司只是想要考察应聘者,或者说出差和加班等还有调整的余地。
所以,关键还是自己要把握好回答的分寸。

求职经典问题之八:你何时可以开始工作
面试进入最后阶段,如果应聘者给公司留下很好的印象,或者还在公司考虑范围之内,公司一定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是让你接近成功的问题了,不过有时候就是在最后的关头,要更加小心地应对。
一般情况下,已经离职的人可以马上开始工作,而在职的人需要先辞去原先的工作。我国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合同生效期间,劳动者需要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这其实是对用人单位进行的保障,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工作的交接和延续,并寻找其他替代者。不过,当你被新的公司录用的时候,新公司肯定是希望你能尽早上班的。也许,你可以以各种理由立即或者仅用两周就离开原来的公司,但我还是认为,无特殊情况下,在职人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还是说明需要一个月才能来上班比较好。一来,现在是有工作,并不会让你蒙受经济损失,二来,一般的公司更喜欢稳定而负责的人。如果你匆忙抛弃原来的公司,将来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新的公司,这点会让新公司不安。
然后来说一下离职者。前面已经说了,离职者一般可以马上上班,但是任何人在找到工作后,都喜欢在紧张的面试过程和更紧张的新工作之间给自己安排一个缓冲期。离职者找到新工作后,可能需要休息几天,可能想度个假,或者可能想去解决一些之前没有做的私事。这可以理解,并且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回答的话,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将自身的需要置于公司利益之上了。所以最佳的回答还是随时能上班,服从公司的安排。即使你真的想放松几天,也可以以一些客观理由来推脱,比如需要在公司附近找房子,需要几天时间等。
最后,再说下最不好的回答方式,那就是不确定什么时候能上班。不管有什么样真实的理由,这样的回答都让人觉得很疑惑。既然你想要来从事这份工作,为何不能回答这么明显的问题呢。更可怕的事就是,这个问题让面试官联想到你其实是不确定是否接受这份工作,也许你还在外面参与其他的面试吧。从而也让面试官对你产生负面的信任危机。